陶莽

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于學生在體測結束后,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體育中考時,測試流于形式,只要不是太差,都會獲得滿分。
平時搞“應試”,考試走“形式”。中小學體育教育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起到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效果?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學生開啟了網課生涯,學習效率低不說,身體素質更是跟不上。但是這些學生又面臨著體育統測的問題,許多學生和家長都希望取消體測。
隨著疫情的控制,學校逐漸復課,其中浙江溫州的一名中學生開學第二天跑步猝死,之后浙江取消了體育測試。隨后上海也明確了取消體測,體測成績按照全體學生15分計入中考總成績。
雖然浙江和上海宣布了取消體測,但是四川省和陜西省已經明確了體測將切實進行,考試時間、地點、項目和方式可做適當調整。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大部分地區都會堅持舉行體育統考測試。
學生體質差,甚至出現運動猝死與體育中考似乎成為了一對矛盾,看似不可調和,實際上往往與缺少了平時的體育鍛煉這一過程,或不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有關,導致極端情況出現。如果平時體育課都能有質量地進行,學生的身體強健,不僅會減少運動猝死的發生,也會降低學生們的厭考情緒。
800米、立定跳遠、跳繩,從初一開始,黑龍江省舒群中學的體育課就圍繞這3個中考體育項目進行。盡管體質在提升,但很多學生的運動興趣不斷消減:劉媛同學表示“太枯燥了,等中考體育測試結束,我再也不參加這些運動了”。
舒群中學的體育老師告訴記者,在初一初二時,學校還會開展一些別的體育項目,但到了初三,就完全進入中考體育項目的訓練日程,一些家長還利用寒暑假給孩子報體育課外補習班。
一名體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說:“中考體育是剛需,沒有興趣可言?!?/p>
體育之所以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在于它可以培養人的意志品質、團隊精神,而填鴨式教育讓學生們產生了逆反情緒,大家喜歡的運動項目只要考試中沒有,平時就不會練;而考試的項目大家即便不喜歡,也要反復訓練,才能勉強達標。如此往復,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煩,甚至對測試產生畏懼,體育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在記者的調查中,中考體育測試流于形式的不在少數。有些地區的體測過程中,監考老師都是本校教師,誰都不希望因為體育測試拉低了學校的升學率,所以在測試過程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學生的體測不太差勁,都會獲得滿分。
如此形式主義,更使得學生對平時鍛煉不重視,也讓小小年紀的初中生見識到不正之風,明明測試成績不合格,卻可以獲得滿分,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實施體育中考的初衷是讓孩子們強健身體,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得到教育。但體育中考走形式,完全違背體育中考的初衷,如此測試亟待改進,否則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