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凌燕,楊傳艷
(宜昌市遠安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湖北 宜昌 444200)
分娩為胎兒離開母體成為獨立存在個體的、過程。分娩共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第三產程等3 個產程,也就是宮口擴張期、胎兒娩出期及胎盤娩出期[1]。由子宮收縮導致的疼痛,會貫穿分娩的整個過程,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引發應激反應,不利產婦分娩[2]。自然分娩可降低產婦手術并發癥率、減少創傷。但會對陰道會造成一定損傷、宮縮疼痛較明顯。若發生難產,需轉為剖腹產,對產婦造成雙重傷害[3]。分娩鎮痛利用多種方式,減輕分娩疼痛。本研究從我院選取適量產婦作為本次調查研究對象,調查研究內容如下文所描述。
從我院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期間分娩的產婦56 例為對照組觀察對象;另將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分娩的56 例孕婦作為觀察組觀察對象。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28.78±0.02)歲,孕周36 ~40 周;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29.81±0.04)歲,孕周35 ~40 周。兩組產婦平均年齡、孕周比較,差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自愿參加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麻藥過敏。
對照組產婦接受一般技術分娩,施行一般護理,指導深呼吸方式,給予鼓勵,協助產婦克服痛苦,完成分娩。
觀察組產婦運用分娩鎮痛技術,當產婦自覺腹痛難以忍受立即展開鎮痛措施。給予硬膜外穿刺置管,置管深度3 ~4 cm、確定導管固定良好。遠端連接鎮痛泵,注入鹽酸羅呱卡因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60137 10mL:100mg)+ 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4171 按C22H30N2O2S 計1mL:50ug)+適量生理鹽水混合藥液共100 mL。首劑給予10 mL,后持續輸注7 mL/h,產婦自控鎮痛5 mL/次,有效4 次/h,最大輸入量為20 mL/h。胎兒娩出后,若產婦有疼痛感受,硬膜外注入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20065388 10mL:0.2 g),檢查產婦產道情況、縫合會陰切口。胎兒娩出、縫合會陰后停止用藥。離開產房時,拔出硬膜外導管。
(1)比較兩組產婦新生兒窒息率、剖宮產率、新生兒Apgar 評分、VAS 評分與各產程時間對比、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2)使用VAS 量表評估疼痛程度,量表10 分,包括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等,輕度疼痛(0 ~3 分),中度疼痛(4 ~6 分),重度疼痛大于7 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比。(3)使用Apgar 評分評價新生兒情況,嚴重窒息(0 ~3 分),中度窒息、心率正常(4 ~7 分),無異常表現(8 ~10 分),分值越高新生兒越健康。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產婦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窒息率、剖宮產率、新生兒Apgar 評分[n(%)]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輕度、中度、重度疼痛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第二產程輕度、中度疼痛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第二產程重度疼痛率兩組產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VAS 評分(疼痛程度)、各產程情況[n(%)]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比較(± s)

表3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比較(± s)
產后出血量/mL觀察組 56 595.5±36.5 48.3±29.2 6.3±2.0 238.3±29.5對照組 56 419.2±22.3 38.3±10.2 5.8±1.7 241.3±31.8 t 30.844 2.419 1.426 0.518 P<0.001 0.017 0.157 0.606分組 例數 第一產程/min第二產程/min第三產程/min
從開始出現間隙5 ~6 min 的規律宮縮開始,直至宮頸口完全擴張至10 cm,為宮口擴張期(第一產程)[4-6]。宮頸口完全擴張至胎兒娩出,為胎兒娩出期(第二產程)。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為胎盤娩出期(第三產程)。對于產道異常、胎兒出現異常表現、破水過早的產婦需及時進行剖宮產,挽救母子生命。但剖宮產對產婦身體會造成較大損傷,導致產后恢復緩慢。多數女性感覺宮縮疼痛與月經期痛性痙攣相似。給予產婦分娩鎮痛可減輕疼痛程度、提高產婦、胎兒安全性,對臨床正常陰道分娩具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觀察組產婦剖宮產率(1.79%)低于對照組(17.86%)(P <0.05),提示分娩鎮痛可降低剖宮產率。兩組產婦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Apgar 評分,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無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分娩鎮痛方式具有較高安全性;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率低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產婦第二產程輕度疼痛、中度疼痛率低于對照組(P <0.05),第二產程重度疼痛率兩組產婦(P >0.05),提示分娩鎮痛減輕疼痛感效果良好。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595.5±36.5)min、第二產程(48.3±29.3)min 長于對照組(419.2±22.3、38.3±10.2)min(P <0.05),有統計學差異,觀察組、對照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表明分娩鎮痛方式會延長第二產程時間,但不增加不良妊娠結局。
鞠吉英等[7]通過140 例產婦的臨床治療資料分析無痛分娩應用效果,經研究發現無痛分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產婦體力消耗,降低風險率,有利于產后心理穩定,降低抑郁癥,提高分娩質量。葉華英[8]對60 例初產婦展開研究后發現使用鎮痛分娩組的剖宮產率(6.67%)、分娩中Ⅱ、Ⅲ度疼痛率(0.00%)均低于拒絕分娩鎮痛組(30.00%、51.67%、28.33%),指出分娩鎮痛可降低害怕疼痛導致的剖宮產率上升、具有較高安全可靠性,對降低產婦不良應激反應、緩解疼痛具有積極作用。產婦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分娩時應用分娩鎮痛技術可以緩解疼痛,減少產婦不良應激反應,促進分娩,減少新生兒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將分娩鎮痛技術應用于產科效果確切明顯,可有效減輕疼痛感,降低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改善妊娠結局,適合于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