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紅 許曉霞
中職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高度發展的時期,喜歡表達是他們的特點。他們在溝通時或表現囂張,或表現幼稚,這容易導致宿舍人際關系的緊張。本節課依據人際溝通PAC 理論,分析不當的溝通方式引發的宿舍沖突問題,通過雕塑實驗和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各種溝通狀態對溝通效果的影響,從而指導學生學會智慧溝通,促進宿舍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
教師:課前,老師征集了我們班同學在宿舍和舍友之間相處的照片,我們來欣賞一下。
PPT展示照片。
教師:同學們跟舍友相處得如何?
學生1:我和舍友關系還不錯,互相尊重。
學生2:前不久我們宿舍發生過爭吵。
教師:看來,我們的宿舍人際關系中既有小歡喜,也有小煩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宿舍人際“慧”溝通。
設計意圖:呈現舍友之間的溫馨照片,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為后續教學活動做準備。
教師:課前,老師通過問卷星進行了有關“宿舍人際關系”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引發宿舍沖突的原因中,不恰當的溝通方式竟然占到了61.18%。
教師:幾天前,同宿舍的小城和小恒因為溝通不當發生了沖突。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呢?我們一起來觀看情景劇《宿舍風波》。
學生到臺前表演情景劇,內容如下:
旁白:小城和小恒是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他們是舍友。小城是舍長,他發現小恒負責的區域又扣分了。放學后,小城回到了宿舍。
小城:好煩呀!小恒負責的區域又扣分了!
旁白:這個時候,小恒回來了。
小恒:小城,我回來啦!
小城:小恒,你怎么回事?!你負責的區域又扣分了!你必須給我做好!下次再扣分,你自己跟班主任說去!
小恒:我就扣分了怎么了?哼,我才不管!
教師:現在,請分組討論以下三個問題: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小恒,你希望小城如何跟你溝通?
小組代表1:我看到了小城用手指著小恒,他的語氣很沖,講話很不禮貌。
小組代表2:我感受到了他們之間濃濃的火藥味。
教師:確實,跟舍友溝通時的語氣語調、行為舉止、語言表達都會影響溝通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調查數據,讓學生明白溝通方式不當是引發宿舍沖突的主要原因。通過觀看情景劇,為接下來講解PAC理論做鋪墊。
1.雕塑實驗。
教師:老師的手里有三個信封,信封內的紙上寫著雕塑實驗的要求(P:權威的、居高臨下的姿態;A:平等的、開放尊重的姿態;C:幼稚的、無理取鬧的姿態)。我想邀請四位同學上臺,其中三位同學按照信封里面的要求分別表演雕塑P、A、C,另外一位同學作為感受者,臺下同學作為觀察者。
三位學生表演雕塑30秒,感受者談感受。
感受者:P 就像父母在訓斥孩子,讓我感覺到了恐懼和緊張;A 讓我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我喜歡這樣的溝通姿態;C 很搞笑,像小寶寶一樣,我感覺好幼稚。
教師:雕塑實驗告訴我們,不同的溝通姿態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PAC理論對此進行了研究。
PPT 展示:1964 年,加拿大精神科醫生艾里克·柏恩把個體的人格結構分為三種“自我狀態”,分別為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
父母狀態以權威和優越感為標志,通常表現為統治、訓斥、責罵等家長制作風。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中P 成分占優勢時,其行為表現為憑主觀印象辦事、獨斷獨行、濫用權威,該狀態的講話風格為:“你應該……”“你必須……”
成人狀態表現為注重事實根據和善于進行客觀理智的分析。該類型的人能從過去存儲的經驗中估計各種可能性,然后做出決策。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中A 成分占優勢時,其行為表現為:待人接物冷靜、慎思明斷、尊重別人。該狀態的講話風格為:“我個人的想法是……”
兒童狀態像嬰幼兒的沖動,表現為服從和任人擺布,一會兒可愛,一會兒亂發脾氣。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中C 成分占優勢時,其行為表現為遇事畏縮、感情用事、喜怒無常、不加考慮。該狀態的講話風格為:“我猜想……”“我不知道……”
2.學習使用A語言。
教師:人際溝通PAC 理論告訴我們,不同溝通狀態的語言表達方式會影響溝通效果。在情景劇中,小城表達的是P 語言,小恒回應的是C 語言,從而導致溝通無效。要想營造和諧的宿舍氛圍,我們除了要學會使用A姿態外,還要學會使用A語言進行智慧溝通。
PPT 展示A 語言的表達要點:陳述事實(我看到……)、說出感受(我感覺……)、心理需求(我希望……)、具體請求(麻煩你……)
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A語言的表達要點改編情景劇中小城的語言。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我看到宿舍被扣分了,很傷心。我希望我們宿舍能夠評上“文明宿舍”,麻煩你努力做好值日,可以嗎?
教師:運用A語言進行智慧溝通,可以讓我們的宿舍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設計意圖:通過雕塑實驗,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溝通姿態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通過改編情景劇中的語言表達,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溝通方式。
教師:經過調查發現,小城、小恒的宿舍還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請同學們運用剛剛學到溝通方式幫助他們吧!
PPT展示:
小恒在宿舍看視頻時外放聲音;小恒在宿舍亂翻小城的私人物品;小恒在舍友休息時打游戲并大喊大叫。
學生分組合作進行角色扮演,并展示A 狀態溝通結果。
學生1(扮演小恒):沖呀,上分呀!別磨嘰!
學生2(扮演小城):小恒,聽到你大聲叫喊,我覺得好煩。我希望有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麻煩你在休息時保持安靜,可以嗎?
學生組間互評,完成評價表(見表1)。

表1 A狀態溝通模式評價表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將學到的智慧溝通模式遷移運用,將所學知識從理論層面落地到實踐層面,達成教學目標。
教師:構建和諧的宿舍關系需要會溝通,希望同學們學以致用。最后,讓我們用一首歌《朋友》來結束這節課的學習,祝愿友情地久天長!
PPT 展示課后拓展作業:以宿舍為單位,制作舍友和諧相處的油畫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提升,在情感上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布置跟學生的專業技能相關的課后拓展作業,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本課以“宿舍之溫情—宿舍之煩惱—宿舍之解惑—宿舍之和諧—友誼地久天長”為主線,融入了人際溝通PAC 理論。課前,筆者調查了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情況,排練了情景劇《宿舍風波》;課堂上,選取的案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極高,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后的拓展作業,跟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相結合,促進學生進一步建立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
本課有以下兩個特點:
1.教學方法多樣,學生積極性高。
本節課教學方法多樣,有角色扮演、雕塑實驗、小組合作探究等,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參與、體驗和表達的熱情。其中,調查問卷等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有理有據,理論聯系實際。
圍繞“宿舍之溫情—宿舍之煩惱—宿舍之解惑—宿舍之和諧—友誼地久天長”這條主線開展教學活動,靈活地將人際溝通PAC 理論運用到了宿舍人際關系課程中,這是本節課的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