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榮煒



摘要:結合110kV變電站一次定期檢驗,分析該變電站110kV線路備自投在模擬發生110kV主供線路保護動作跳開后,110kV線路備自投動作但無法合上110kV備供線路的故障,討論ISA-358F型110kV線路備自投裝置的邏輯功能配置與實際一次設備配合的合理性。文中提過分析保護動作邏輯和該110kV變電站實際的保護設備配置,提出兩種解決方案。
關鍵詞:110kV變電站;線路備自投
引言
110kV變電甲站(佚名,同下)同時配置了線路備自投裝置和縱聯備自投裝置。在運行中與定期檢驗中發現,線路備自投裝置的動作邏輯與實際開關傳動的配合上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可靠滿足兩路進線電源互為備用,大大地降低了110kV變電甲站的安全穩定性。經仔細排查分析,對該站110kV線路備自投裝置進行改進,提出兩種解決建議,并現場解決處理。
110kV變電甲站110kV電壓等級的接線方式為單母線雙分段接線方式,兩分段母線間由分段刀閘連接。正常運行時,母線分段刀閘處于合閘狀態。
110kV變電甲站110kV線路備自投保護裝置定檢過程中發現備自投在動作跳開主供線路后,先聯跳一次備供線路開關,再合上該備供線路開關的現象,檢查發現該缺陷現象是與保護裝置動作邏輯設計有關。
具體情況說明如下:
110kV變電甲站110kV線路備自投型號為:ISA-358F,版本號為V5.25。110kV線路正常運行方式如下,線路1正常運行,帶全站負荷,線路2本側開關運行,對側開關在熱備用。
定檢時模擬線路1失壓失流,備自投動作,正常情況下的動作邏輯是:保護跳線路1的1DL開關,同時閉鎖線路1的1DL開關重合閘,然后合上線路2的2DL開關。
但測量出口壓板時發現線路2的2DL開關跳閘出口壓板、線路2的2DL開關合閘出口壓板上端同時有正電。即保護跳了線路1的1DL開關后,又給線路2的2DL開關發送了跳閘和合閘指令,并出口。
反過來模擬線路2失壓失流,備自投動作時,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即會同時出現跳線路1的1DL開關和合線路1的1DL開關出口的情況。
查看該保護裝置動作邏輯圖,如圖2所示。發現當進線1明備用(線路1備用,線路2運行),且滿足備投條件滿足時,保護裝置動作情況如下:
1、通過CJ2跳2DL并聯切C2;
2、經100ms延時后,通過CJ1聯切C1;
3、經定值整定時間后,通過CJ4合上1DL開關。
查看保護白圖(表1)對CJ的定義及保護背板現場接線(圖3)如表1所示:
結論:
此邏輯與現場實際檢測到的情況一致。也就說明保護裝置在邏輯設置上就出現了錯誤,其在跳開主供線路后,錯誤的發送了一個跳備供線路開關的指令,使得備供線路開關會先后收到跳閘和合閘指令,可能會造成備供線路開關拒動。
按照上述邏輯,備自投動作跳主供線路開關同時經100ms延時,發指令跳備供線路開關。而定值單中切工作電源后合明備用電源時限整定為0.2秒,即備自投動作跳主供線路開關,收到主供線路開關TWJ位置信號后再經0.2秒的延時,才發合備供線路開關的指令,不考慮開關機械動作特性的情況下,兩者時間差至少有100ms(現場試驗測量到的時間差在130ms左右),若跳閘命令能準確返回,則保護最終能夠合上備供線路開關。
但考慮到設備實際運行因素,包括開關機械動作特性、保護響應延時、開關機構防跳邏輯判斷等等誤差,使得備供線路開關可能會判斷為合閘于故障時,可導致開關拒動,從而使備供線路無法合上。
解決辦法:
1.取消備供線路開關收到跳閘命令的邏輯。比如進線1明備用(線路1備用,線路2運行)的情況,將CJ1跳1DL的邏輯功能取消,令其只能發出聯切I母電容器的指令。修改后,備供線路在合上開關之前,不再收到跳閘指令,從而避免了備供線路開關會先后收到跳閘和合閘指令,可能會造成備供線路開關拒動的情況。
2.對于同時配置了線路備自投裝置和縱聯備自投裝置的110kV變電站,結合110kV變電站之間的互為備用供電的連接方式,在縱聯備自投滿足條件下,可以同時由縱聯備自投裝置承擔線路備自投裝置的功能,避免線路備自投裝置存在缺陷的情況下無法正常備投的情況。
參考文獻
[1]郭開祿,吳克謙.線路備自投裝置在電網中的應用和改進。江西:江西電力出版社。2007。
[2]《ISA-358F型微機備用電源自投裝置》。深圳南京自動化研究所、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佛山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