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2020年9月,聚賽龍首次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登陸創業板。此次聚賽龍擬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11,952,152股,募資約3.6億元用于華東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項目、華南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2021年5月7日,聚賽龍上會通過。
盡管已經成功過會,但是《股市動態分析》記者研讀招股書后發現,聚賽龍仍然有諸多問題需要引起市場警惕。首先,近年來聚賽龍經營性現金流經常為負,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公司潛藏流動性風險;其次,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逐年降低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此外,公司穩定型號產品銷售占比較高,公司整體利潤規模小且增長緩慢,成長性較弱。
聚賽龍是一家專業從事改性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種工程塑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等產品。
2018年至2020年,聚賽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402.26萬元、-16,914.05萬元和-13,205.65萬元,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非常低(見表一)。而另一方面,公司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0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4,585.20萬元、26,025.44萬元和31,762.15萬元。未來隨著銷售規模的進一步增長,公司應收賬款可能繼續上升。

改性塑料產業屬于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聚賽龍對營運資金的需求也在持續提升。目前聚賽龍依然很難進一步增強資金實力,改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如果公司的資金回收較慢,公司將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盡管聚賽龍取得了47項國內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海外發明專利,但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3.27%、3.01%、3.05%和2.48%,總體呈下降趨勢。此外,公司披露的2019年研發投入占比低于所有可比公司,專利數量在行業內也較少。(見表二)
從市場占有率情況來看,國外或合資企業市場占有率較高,尤其是那些規模較大、擁有上游資源的一體化企業,技術實力較強,在高性能專用改性塑料的配方研發、生產工藝以及品牌影響力上處于領先地位。國內大部分的改性塑料企業尚處于模仿階段,獨立創新能力較弱,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缺乏技術配方的研發能力,多處于中低端市場,造成低端產品競爭慘烈。雖然國內的改性塑料企業超過3,000家,但規模普遍偏小,行業集中度較低。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聚賽龍卻沒有加大研發投入,公司如何搶占高端產品市場仍然是一個難題。
聚賽龍的改性塑料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穩定型號產品。2018年至2020年,公司穩定型號產品的銷售金額分別為71,847.88萬元、79,509.02萬元和83,791.91萬元,占當期改性塑料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9.83%、87.57%和81.22%。公司新型號產品實現的銷售收入分別為8,129.92萬元、11,286.53萬元和19,393.76萬元。(見表三)

也就是說,公司主要依靠穩定型號產品盈利。2020年,公司的新型號產品銷售收入金額較高,主要系當期公司新開發并銷售熔噴料產品所致。但是隨著疫情逐步得到管控,聚賽龍的熔噴料產品的銷量將降低,其盈利不具備可持續性。
2014年至2020年1-3月,聚賽龍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29.71萬元、2,412.02萬元、2,078.60萬元、1,699.74萬元、2,384.95萬元、4,244.80萬元、936.16萬元,多年來利潤規模較小,并且增長較為緩慢。2015年至2020年3月,聚賽龍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36%、19.21%、15.47%、14.25%、15.82%和14.37%。2020年,公司的毛利率為17.37%,而行業內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28.24%,公司毛利率遠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見表四)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熔噴料市場需求減少,公司2020年三季度開始熔噴料相關產品收入和毛利率已經出現下滑。而公司所處行業存在結構性過剩情況,即行業存在初級產品多,中級產品質量不穩定,高級產品缺乏的特點,因此毛利率和凈利率都偏低。聚賽龍的熔噴料產品的銷售增長不可持續,那么公司除了銷售穩定型號產品之外,如何盡快拓展新型號產品業務,提高綜合毛利率仍然不得而知。
針對上述問題,《股市動態分析》向聚賽龍發去采訪函,但截至本文發布,聚賽龍并未做出任何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