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玲
慶祝建黨百年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這一重大主題報道,既是黨媒“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職責使命,也是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一次“大考”。全媒體時代,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刻演變和人們信息消費習慣的深刻變化,重大主題報道需要因勢而變,打破慣性化、套路化、同質化,探索順應時代潮流的全新表達方式和傳播路徑。
作為省級黨媒,四川日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媒體“內容創新是根本”這一重要指示要求,在“初心·建黨百年”大型全媒報道中著力優化內容供給、強化融合創新、加大技術賦能、注重互動體驗,探索主流化與年輕態有機統一的全媒表達新方式,突出正品、打造精品、著力新品,創新推出一批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影響力的融媒產品和線上線下活動。自1月19日四川日報“初心·建黨百年”大型全媒報道啟動以來,傳播數據亮眼,全網傳播突破億級,用戶評價正向,話題豐富,傳播效果極佳。
與過去相比,全媒體時代的重大主題報道需要統籌更多資源、調動更多力量,需要破解跨部門跨領域報道存在的各自為政、資源分割、溝通不暢等問題。在建黨百年主題報道中,四川日報全媒體采取產品化思維和一體化生產的策略和路徑,提升報道質效。
構建全鏈條一體化生產體系,統一指揮、優化流程、全媒協同。四川日報全媒體高度重視建黨百年主題宣傳報道,編委會加強頂層設計,主要領導靠前指揮,精心策劃制定框架方案、分階段方案和具體產品系列方案,統籌各部門各平臺力量和資源,推動實現內容、技術、平臺互通共融,放大一體化生產效能。強化全媒體設計,從新聞策劃、方案制定,到報道執行、包裝呈現,全鏈條體現新媒體優先、移動優先理念。優化采編流程,打破部門界限,以產品為單位,成立虛擬項目團隊,推進新聞生產。全媒協同發力,完善升級“川報融媒體發稿系統”,實現一次采集、多形態呈現和多平臺分發,針對獨家原創的優質傳播內容,報網端兩微一抖等多平臺“一雞多吃”,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以用戶導向和產品化思維進行內容生產,策劃推出五大系列N個核心產品。按照中宣部關于建黨百年主題報道“要走進歷史深處,走進人民心間,走進思想高地,走進奮斗一線”的要求,四川日報全媒體策劃推出“魂”“情”“行”“知”“影”五大系列多個融媒體產品。“魂”系列為深度類產品,重在強思想,舉旗幟、明立場,突出思想內涵,弘揚偉大精神;“情”系列為人物類產品,重在談宗旨,感黨恩、頌黨情,展現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行”系列為行走類產品,重在展成就,看巨變、話發展,生動講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知”系列為互動類產品,重在知黨史,守初心、擔使命,廣泛開展“四史”宣傳;“影”系列為視覺類產品,重在憶征程,看對比、展形象,展現時代風貌,傳遞信仰力量。截至目前,四川日報全媒體先后推出“走進初心地”“初心追夢人”“初心100講”“紅星照耀中國”“解碼巴蜀紅色珍檔”“請回答1921-2021”“四川黨史上的今天”等多個核心產品,并在川觀新聞客戶端上線初心頻道,搭建專屬宣傳平臺,建構多層次、多形態的產品矩陣,全媒體、多維度、立體化記錄百年偉業、展現百年風華。
在報道整體思路上,突出三個特點:一是注重歷史厚度,突出時代高度;二是立足全國視野,突出四川特色;三是強化故事表達,突出互動參與。以第一階段的重點產品“走進初心地”蹲點報道為例,我們以時間為線,在每個年代選擇四川省內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標,重返歷史現場、直擊奮斗一線、對話核心人物、講述新老故事,既體現歷史縱深感,又突出貼近性和四川特色,在對“點”的刻畫中折射百年間四川經濟社會“面”上的變遷和成就。截至3月22日,報道組已先后走進瀘順起義舊址、古藺太平鎮、石棉安順場、自貢江姐故居等30多個初心地,發稿103篇,以圖文、視頻、數據新聞等多種形式呈現,累計網絡曝光量超2000萬,網友評論超1萬條。
建黨百年宣傳報道政治性、理論性、政策性強,黨媒一方面需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緊扣宣傳主題主線,放大主流聲音,彰顯主流價值。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規律和用戶閱讀習慣,把握受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關注點,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四川日報全媒體以優質內容為創新著力點,探索“初心·建黨百年”全媒報道的敘事新“法則”,強化年輕態表達,努力實現主流化與年輕態的有機統一。
新老對話,隔空交流,鎖住年輕人的眼睛。“接班人”問題事關黨的未來,建黨百年主題宣傳報道要吸引青少年群體的關注,必須強化時代元素,端出符合青少年特點和需求的產品,引導其更加堅定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融入時代主題、匯入復興偉業。四川日報全媒體策劃推出“初心·追夢人”創意微訪談系列短視頻產品,第一季主題為“請做我的入黨介紹人”,從年輕人的視角出發,尋訪親身參與、見證建黨偉業的老黨員(90—102歲),以及研究長征歷史的黨員專家等,通過新老“對話”的方式,呈現中國共產黨員不變的初心,讓思想得以碰撞和沉淀,喚起大眾尤其是青年群眾對于“初心”的思考和共鳴。目前已推出4期,傳播量超過300萬。第二季計劃推出“我的城事”系列,通過“城市+故事”,呈現中國共產黨員不變的初心,第三季為“身邊的無名英雄”系列視頻報道,聚焦平凡黨員信仰的力量。下一步,四川日報全媒體還計劃推出走進高校的系列線下活動,通過跨代面對面訪談等形式,面向青年群體和網絡原住民開展紅色文化宣傳。


做小切口,以網感化表達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改變主題報道“高冷嚴肅”的刻板印象。黨史主題學習教育是建黨百年主題報道的重點之一,四川日報全媒體聯合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共同推出“初心100講”黨史知識類專欄,每期邀請黨史專家、檔案館講解員、高校老師等出鏡,講述四川黨史上的一個人物、事件或文物背后的傳奇故事。建黨初期,四川共產黨人如何開民主生活會?中央紅軍長征中唯一一個春節在四川這樣度過……“初心100講”適應傳播新語境,通過小切口敘事、網感化語言、視頻化呈現,以及“一講一題”互動問答板塊,抓住了受眾的興趣點,推出8期,全網累計參與互動量超過100萬,實現了權威性與親民性的有機結合。四川日報全媒體還以位于成都的一條紅星路為切入口,推出“初心·紅星記錄中國”系列融媒報道,回溯紅星路從破陋小巷到成都人文地標的百年歷史,通過聚焦紅星路走出的馬識途、巴金、瓊瑤等文藝名人和13個人文領域的成就,勾勒中國的百年人文史,橫截百年里不同時代的中國精神,將專業的文化報道與建黨百年主題報道有機融合起來,擦亮主題報道的人文底色,引發文化文藝界人士的情感共鳴,得到普通受眾的點贊好評。
四川日報全媒體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內容與技術融合,以技術賦能重大主題報道,追求內容生產的智能化與精品化,借力VR、AI、AR、3D、直播等新技術、新手段,創新推出一批可視化呈現、交互式傳播、沉浸式體驗的融媒產品。
打造精品,“千年之火”刷屏熱傳,正能量產生大流量。中國民族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是百年黨史上值得書寫“大事”。2月底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新中國成立后“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又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直過民族”是什么樣的民族?第二次歷史性跨越是如何實現的?當天,川觀新聞推出“千年之火”手繪互動視頻H5,透過火的視角,帶大家走進大涼山的世界,見證四川大涼山脫貧攻堅的奮斗歷程。川觀新聞創新采取互動視頻的形式,通過在視頻中間設置問答、引導點擊等行為,牽引用戶參與故事、記住故事從而感悟故事。在線性敘事的視頻中增加互動環節,讓傳播內容入腦入心。產品一經推出,就因其新穎的視角、頗具彝族風情的視覺設計、精美原創手繪、互動感強的交互功能受到好評,刷屏朋友圈。人民日報、央視頻等央媒平臺,南方+、澎湃等省媒平臺,以及今日頭條、騰訊、新浪、百度等商業平臺紛紛轉載,迅速在網上“火”起來,6小時全網傳播量超過3000萬,精彩出圈,成為一把令人驚艷的火。網友評論“看得熱淚盈眶”“加油涼山、加油四川”。
強化沉浸式體驗,線上3D展館提升瀏覽互動性,讓人耳目一新。依托川觀獨特創意和技術優勢,推出涼山脫貧攻堅3D影像展館,走進展館,“輕撫”墻上三河村、火普村的照片,可以走進照片背后情暖涼山的故事。展廳還設有“家”“路”“業”“享”四個篇章,配合四川脫貧數據地圖,以“憧夢家園”“斬荊辟路”“奮力拓業”“樂享幸福”為主題,以涼山為樣本,見證四川脫貧攻堅路上的累累碩果。線上3D展館通過建模方式開發制作,用戶只需要點擊相應的畫框即可觀看自己感興趣的視頻及海報作品,給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提升了瀏覽的互動性,讓人耳目一新,提升傳播效果。
“5G+XR拓展現實”,慢直播視效佳,互動強。全國兩會期間,川觀新聞連續7天推出“云覽四川24小時”大型5G+XR交互式慢直播。此次大型慢直播集合全川12個具有代表性的直播點位,分為“扶貧有一套”“鄉村正振興”“開放加速度”“生活更美好”四個主題進行直播點位推薦,展現四川“十三五”發展成就和建設成果,結合3D特效技術,在提高“5G+XR拓展現實”慢直播技術水準的同時,也在觀看視效上做到了最佳。同時整合全媒體矩陣,拓寬傳播渠道,在央視頻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抖音、快手、百度好看、騰訊微視、騰訊視頻號等平臺進行了直播分發。實現對主題報道的增量傳播。截至2021年3月10日12時,該系列慢直播全網觀看人數達2000萬人次。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大興“開門辦報”之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更多可用資源,以開放平臺吸引廣大用戶參與新聞信息生產傳播。強化重大主題報道的互動設計,增強用戶參與度,有利于增強受眾黏性、提升傳播效力。
突出互動性,為受眾創設沉浸式交互場景,發動和吸引重點人群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引發群體共鳴。四川日報全媒體將建黨百年主題報道與游戲形式結合,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吸引受眾尤其是年輕人參與。3月起,川觀新聞聯合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等部門推出“請回答1921-2021”——黨史知識答題四川挑戰賽。除邀請四川省黨史專家參與題庫制作外,還面向全省黨員干部和黨史愛好者征集題目、充實題庫。3月底,活動正式進入挑戰比拼環節,將設置排位賽和PK賽,網友可在線實時PK答題,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優化用戶體驗和傳播效果,實現重大主題報道的新聞產品從可讀可聽可看到可互動可分享可體驗轉變。下一步,結合四川省文旅大會節點,四川日報全媒體還計劃聯合省文旅廳、省景區協會、各大紅色景區,推出“紅色四川掌上游”交互式體驗活動,以互動小游戲、紅色地圖的方式梳理、再現紅色景區,邀請全國網友在掌上了解紅色四川,打破紅色景區人氣低、沒有吸引力的刻板印象。
強化聯動,在全國視野下共講紅色故事,實現同頻共振,放大傳播聲量。川渝兩地山水相連、同根同源、人文相親,前赴后繼的共產黨人,在巴蜀大地上留下了動人的故事和難忘的印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四川日報全媒體聯合四川省檔案館、重慶市檔案館,共同推出視頻類產品“解碼巴蜀紅色珍檔”,每期聚焦一份紅色珍檔,邀請檔案館工作人員,出鏡講述檔案背后的崢嶸歲月和感人故事。川渝兩地黨媒協同采訪、輪流制作、同步播發,共同講好巴蜀紅色故事,實現同頻共振,放大傳播效應。四川日報全媒體還聯動省作協、省地方志辦、省直機關工委、省教育廳等多家單位,共同啟動建黨百年征文活動,發動和吸引黨員干部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