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安全、個人信息安全、虛假廣告,到消費陷阱、產品質量、金融安全……3·15報道歷來是媒體輿論監督重要戰場。本刊編輯部對國內媒體3月12日至3月18日的相關報道做了觀察梳理,以期為媒體同仁提供借鑒。

類 別 電視專題
標 題 “提振消費 從心出發”3·15晚會
播發媒體 央視
播發時間 3月15日晚8點

掃碼觀看“提振消費 從心出發”3·15晚會

上榜理由
作為中央電視臺的品牌節目,央視3·15晚會已成為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代名詞,3·15晚會所曝光的問題,亦成為中國消費社會不斷升級迭代的一個縮影。今年的3·15晚會,從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如科勒衛浴、寶馬竊取人臉信息;到UC、360搜索推薦虛假醫療廣告;養殖戶給羊喂“瘦肉精”的食品安全問題;再到福特汽車、英菲尼迪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問題等,曝光的9類問題均與大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截至3月30日,#3·15晚會#話題閱讀量達55.2億,討論133.8萬次,播發當日即占據微博熱搜榜第1名。

類 別 調查報道視頻直播
標 題 “3·15新京報特別發布”
播發媒體 新京報
播發時間 3月15日10點開播(上午2小時40分鐘,下午3個半小時)

掃碼觀看3·15新京報特別發布

上榜理由
“3·15新京報特別發布”,通過視頻直播形式集中發布了13條調查新聞,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十余起違反消費安全的案例進行了特別直播發布,揭露液化氣摻假、山藥易容、駝奶無奶、摩托車“套證”、大學生實習陷阱、老年人“以房養老”騙局……在當天各平臺總計收獲1.43億流量,成為當天一個現象級傳播案例。

類 別 調查報道
標 題 七兩秤、八分尺、九折水表——電商平臺暗藏哪些貓膩
播發媒體 新華社
播發時間 3月15日16:41分

掃碼閱讀《七兩秤、八分尺、九折水表——電商平臺暗藏哪些貓膩》

上榜理由
挖掘消費陷阱新領域。記者通過長期追蹤,挖掘電商平臺“隱秘的角落”,關注到出售違規量具“線下絕跡,線上復活”的線索,以此為開端,暗訪賣家、買家、電商平臺、市場監管部門等多方,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與反偵察能力較強的賣家斗智斗勇,歷時3個月蹲守到“活魚”,為消費者提供了規避日常消費陷阱的新視角。154家中央及地方媒體采用,迫使電商平臺進行整頓,一批售賣非標量具的商家關停了店鋪。

類 別 調查報道
標 題 月銷過萬的曼玲粥店后廚驚人內幕曝光店員回收剩排骨煮粥送外賣
播發媒體 福建省廣播影視電視新聞綜合頻道《第一幫幫團》欄目
播發時間 3月15日

掃碼觀看《月銷過萬的曼玲粥店后廚驚人內幕曝光店員回收剩排骨煮粥送外賣》

上榜理由
食品安全大于天,曝光之細節再次挑戰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底線。3月16日,#福州曼玲粥店將吃剩排骨再下鍋#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第一的位置,截至3月30日話題閱讀量達3.7億。事件曝光后,曼玲粥店致歉,強制關停涉事店鋪,線上線下全面排查全國曼玲粥所有門店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

類 別 調查報道
標 題 暗訪胎盤黑市
播發媒體 澎湃新聞
播發時間 3月15日

掃碼閱讀《暗訪胎盤黑市》

上榜理由
獨家深度調查,曝光人體胎盤“黑市”進貨、加工、銷售等令人驚悚的交易亂象,讓這個在陰暗角落里交易的黑色鏈條逐漸浮出水面,引發網民熱議,相關話題閱讀1.5億。

類 別 深度分析
標 題 直播帶貨的GMV貓膩:水分最高可達七成
播發媒體 第一財經
播發時間 3月14日

掃碼閱讀《直播帶貨的GMV貓膩:水分最高可達七成》

推薦理由
“七成”這一數據讓人驚訝。電商直播帶貨亂象已不是秘密,這篇文章的可貴之處在于,專業人士透露水分含量,并從商家的角度,剖析利弊,提醒直播帶貨的風險,告訴商家找外部主播帶貨不能形成復利。

類 別 綜述
標 題 王海打假26年:線上交易讓維權更復雜,市場上仍然缺乏公平秤
播發媒體 經濟觀察報
播發時間 3月12日

掃碼閱讀《王海打假26年:線上交易讓維權更復雜,市場上仍然缺乏公平秤》

推薦理由
以王海打假26年的經歷為主線,結合專家分析,盤點近30年來中國消費維權領域的變化,剖析消費維權面臨的困境,最后提出建設多元共治的消費維權體系。有案例有分析,直接經驗和理性分析兼具,引人深思。

類 別 網絡專題
標 題 “‘質’造安心消費”2021黑貓投訴3·15特別策劃
播發媒體 新浪黑貓投訴
播發時間 3月1日

推薦理由
最大看點在于通過全網、微博及黑貓平臺的消費熱點大數據梳理,發布《2020十大消費“亂象”,帶你看清各種侵權套路》《2020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白皮書》《2020年度紅黑榜榜單》,具有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