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寅鳳,劉瑩,高松子,何抒陽,周艷秋,李明蔚,呂紅梅
吉林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吉林吉林132000
骨骼肌是人體最大的組織和器官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伴隨著器官功能的退化和身體組分的改變,其中最為明顯的變化之一是肌肉組織的減少[1]。骨骼肌減少可增加骨折、跌倒的風險,甚至增加死亡的風險。在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階段中,肌少癥的發病率逐漸增多,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生物電阻抗法憑借其操作簡單、快速、價格低廉、無創以及可應用于床旁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臨床患者中,可以獲得患者的蛋白質、骨骼肌、四肢及軀干肌肉含量等諸多信息,進而指導老年人盡早地預防骨骼肌減少,這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控制老年住院患者肌肉減少相關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該研究方便選取60歲以上老年患者1 430例為研究對象,均為2016年9月—2019年5月在吉林市人民醫院住院的患者。分析不同年齡段老年住院患者機體中肌肉含量的變化情況。
方便選取60歲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共1 43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916例,女性514例。排除標準:①系統性神經肌肉相關性疾病患者;②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③不能自主活動、嚴重認知交流障礙的患者;④過于衰竭的患者;⑤其他影響肌力的情況(身體殘疾、四肢外傷或者手術、精神疾病等)。按不同年齡段分為60~70歲、70~80歲、>80歲3組,每組分別為438例、416例、576例,平均年齡分別為 (64.50±2.81)歲,(74.88±2.94)歲、(86.37±4.67)歲。該研究所選病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利用韓國Biospace公司生產的InBody770和In-BodyS10人體成分分析儀進行人體組成成分相關指標檢測。測試環境應在適宜的溫度(20~25℃)下;測試者空腹測量體重,飯后至少間隔2 h以后;排空大、小便;需保持平穩狀態;著單衣。體內不能配帶電子醫療儀器或其他金屬。檢測前向患者說明人體成分分析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根據2013年亞洲肌少癥工作組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推薦的診斷標準,男性四肢肌肉指數(ASMI)小于7.0 kg/m2,女性四肢肌肉指數(ASMI)小于5.7 kg/m2[2]。ASMI=四肢肌肉質量除以身高的平方[3]。
不同年齡段男性老年人蛋白質、骨骼肌、四肢及軀干肌肉含量分布不同;隨年齡增長,男性蛋白質含量、骨骼肌、四肢及軀干肌肉含量逐漸降低。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男性肌肉組成成分測定情況[(±s),kg]

表1 不同年齡段男性肌肉組成成分測定情況[(±s),kg]
?
不同年齡段女性老年人蛋白質含量、骨骼肌、雙下肢肌肉含量分布不同,雙上肢肌肉含量和軀干肌肉含量分布不同;隨年齡增長,女性蛋白質含量、骨骼肌、雙下肢肌肉含量逐漸降低;雙上肢和軀干肌肉含量逐漸降低。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女性肌肉組成成分測定情況[(±s),kg]

表2 不同年齡段女性肌肉組成成分測定情況[(±s),kg]
?
老年男性肌肉質量減少的發生率為40.0%;老年女性肌肉質量減少的發生率為33.5%。隨著年齡增長,男性、女性的肌肉質量減少發生率都呈升高趨勢,接近成倍增長。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肌肉質量減少發生率(%)
目前,肌肉減少的問題己經成為我國老齡化社會中的一個重要議題,也是我國老齡化社會中需要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有研究表明[4-6],老年人群中肌肉減少情況十分普遍,并與老年人運動功能下降,無法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相關。對于老年住院患者,自身疾病、長期臥床、缺少運動、增齡性肌肉量減少和營養狀況降低都是肌肉量減少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會導致機體內環境穩態失衡,使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靜息能量消耗增加,導致蛋白質分解增加,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充足的營養底物,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質消耗,導致骨骼肌質量會明顯減少[7]。
人體蛋白質大約占肌肉質量的20%,肌肉蛋白分解與合成的平衡對肌肉量的維持至關重要。相關研究顯示77%的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達不到推薦的攝入量。當老年人蛋白質攝入不足時,肌肉中蛋白質的分解大于合成,會使肌肉蛋白質丟失,從而增加肌肉減少癥的發生風險[8-9]。隨著衰老進程的發展,老年人需要更多的膳食蛋白質來促進疾病的恢復、維持身體的功能與健康,老年人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為(1.0~1.5)g/(kg·d)[10]。如果機體長時間分解大于合成的狀態,會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從而損傷機體的各系統器官和組織,造成不良的臨床預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該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60~70歲、70~80歲、>80歲老年男性蛋白質的量逐漸降低 (10.42±2.91)kg、(9.67±1.86)kg、(8.52±1.86)kg、與成偉兵[11]研究[(11.9±1.7)kg,(12.3±1.6)kg]逐漸升高的結果不一致;該研究結果顯示60~70歲、70~80歲、>80歲老年女性蛋白質的量逐漸降低(8.15±1.31)kg、(7.58±1.63)kg,(6.82±1.60)kg,與成偉兵的研究結果[(8.5±4.5)kg、(7.8±1.1)kg]一致。
骨骼肌含量測定可用來評價人體營養狀況和發現機體存在的營養風險,有研究發現[12-14],骨骼肌含量減少對多種疾病的預后均有不利影響。骨骼肌是機體進行各項活動的重要動力來源,骨骼肌力量是機體各種體力活動的基礎。在人的生命周期的后期,神經肌肉系統結構和功能會發生退行性改變,機體會出現骨骼肌肌纖維體積和數量的丟失,同時肌肉耐力和代謝能力也會下降,爆發力和握力等明顯下降[15]。因此,營養和運動是防治老年住院患者肌肉量減少的重要措施,適當的營養治療和運動干預能夠延緩或者改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該研究顯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含量逐漸降低,男性(28.45±6.32)kg、(27.37±5.39)kg,(23.70±5.59)kg,女性(22.57±3.90)kg,(20.88±4.91)kg,(18.56±4.82)kg,且骨骼肌的降低與年齡增長顯著相關,與陳偉[15]的研究趨勢相一致[男性(27.41±3.53)kg,(25.82±3.57)kg,(24.09±3.71)kg;女性(20.80±2.57)kg,(18.98±2.23)kg,(18.13±1.56)kg]。且隨著年齡增長,無論老年男性還是女性,四肢肌肉質量及軀干肌肉質量均逐漸降低,與成偉兵[11]的研究結果一致[男性四肢肌肉量(27.14±4.05)kg,(24.44±3.97)kg;女性四肢肌肉量(19.41±2.42)kg,(18.46±2.39)kg;男性軀干肌肉量(26.36±3.28)kg,(23.64±3.13)kg, 女 性 軀 干 肌 肉 量(19.16±2.27)kg,(18.24±2.01)kg]。
四肢肌肉指數是指四肢肌肉量除以身高的平方。亞洲老年人肌少癥工作組推薦使用四肢肌肉指數來判定有無骨骼肌減少,該研究以男性小于7.0 kg/m2,女性小于5.7 kg/m2為標準評估肌肉質量是否減少,進而得出不同年齡段肌肉質量減少的發生率(男性40.0%,女性33.5%),與徐凌杰[16]的研究結果相比(男性45.9%,女性36.7%),肌肉質量減少的發生率偏低。
在該研究中,老年住院患者的肌肉相關指標均呈現出增齡性降低的趨勢,與相關研究[17]的結果相一致。通過對該院老年住院患者肌肉組成成分的分析,了解其含量變化趨勢,結果顯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住院患者的蛋白質、骨骼肌、四肢及軀干肌肉含量逐漸降低,肌肉質量減少的發生率明顯增高,提示老年住院患者普遍存在肌肉質量減少和增齡性營養狀況下降的趨勢。為了預防肌肉質量減少和營養不良的發生,可以盡早給予相應的營養支持和治療以及運動干預措施,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整體營養狀況,減少營養不良發生風險;也有助于老年住院患者維持正常的肌肉質量,降低肌肉減少癥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的肌肉相關指標呈現出增齡性降低的趨勢,作為老年肌少癥的相關影響因素之一,為進一步關于肌少癥的研究形成基礎數據并提供相關依據。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防治和干預問題變得十分重要,如何通過調整膳食模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強化運動等措施來精準防治老年肌少癥和營養不良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可以減輕國家、社會、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社會負擔,為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該研究僅對老年住院患者的肌肉含量相關指標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并沒有對老年住院患者發生肌肉質量減少后的干預措施及效果進行詳細的研究,因此,后續對老年住院患者的精準營養干預和預防的深入研究將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