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玲,張玉杰
1.泉州婦幼保健院七病區,福建泉州362000;2.泉州婦幼保健院二病區,福建泉州362000
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近年來臨床高發的泌尿系統疾病,是指由于諸多因素導致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蛋白由尿中丟失的一種綜合征[1]。依據患兒的發病原因和發病年齡可將其分為先天性、繼發性和原發性腎病綜合征[2]。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全部腎臟疾病中其發生率占據第2位[3]。相關研究表明[4],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生、發展與體液免疫低下、T淋巴細胞功能紊亂密切相關。該次研究方便選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期間在該院接受診治處理的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158例作為研究樣本,著重討論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血清補體(C3、C4)在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診治處理的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158例作為研究樣本,將其作為觀察組,入選兒童中有男患兒118例,女患兒40例;平均年齡(5.23±2.10)歲,均經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兒童原發性腎病,均屬于初發病例,且不存在嚴重的精神類疾病、認知障礙、重要臟器器官功能障礙等情況。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兒童150名作為參照組,入選兒童中有男性兒童112名,女性兒童38名;平均年齡(5.31±2.07)歲。兩組性別及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并經泉州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入組患兒(監護人)均已知情同意。
收集血液標本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補體(C3、C4)水平,檢測方法采取免疫比濁法。予以患兒清晨空腹靜脈采血處理,采血體積3 mL,隨后對血液樣本實施溫水浴處理,水浴溫度設定為37℃,處理時間為30 min。之后實施離心處理,轉速為2 000 r/min,并取血清后交予檢驗科醫師,試劑使用德國西門子醫學診斷產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免疫球蛋白測定試劑盒、補體C3c測定試劑盒、補體C4測定試劑盒,儀器使用德國西門子BN ProSpec System分析儀器。
對比分析并記錄觀察組與對照組兒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血清補體(C3、C4)水平檢驗結果。
兩組兒童的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指標水平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兒童的IgG這一免疫球蛋白指標水平較之參照組表現為明顯的降低趨勢[(6.32±1.51)g/L vs(8.24±2.25)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34,P<0.05),而IgM這一免疫球蛋白指標水平較之參照組表現為明顯的升高趨勢[(2.84±0.58)g/L vs(2.23±0.43)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441,P<0.05)。兩組兒童的IgA水平以及補體(C3、C4)水平檢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IgG、IgA、IgM、C3、C4水平檢測結果比較[(±s),g/L]

表1 兩組兒童IgG、IgA、IgM、C3、C4水平檢測結果比較[(±s),g/L]
?
PNS在兒童群體中具有一定的發病率,該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未闡明,可能與T細胞免疫功能紊亂或免疫復合物的形成有關,因此在治療中難度較高,并且大部分患兒均為原發腎病綜合征[5-6]。PNS是指由于諸多因素導致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致使血漿蛋白丟失,形成以低蛋白血癥、大量蛋白尿、高膽固醇血癥、浮腫為主要癥狀的綜合征[7-8]。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廣泛分布于人體血漿、組織細胞、分泌液中,且占血漿白蛋白的20%,長期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及營養物質丟失,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加之使用免疫抑制劑,導致固有免疫、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受到抑制,增加了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感染風險[9]。也有研究表明,相比于正常健康兒童,PNS患兒的血漿總蛋白水平表現為明顯的降低趨勢,而且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幅度更加顯著,同時呈現白球比值倒置現象,其中明顯增高的主要包括α2球蛋白、β球蛋白等,而α1球蛋白可以正常或者稍微降低,γ球蛋白明顯降低[10]。現階段,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其發生、發展與體液免疫功能、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具有緊密相關性,而作為體液免疫功能檢測指標,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檢測在腎病綜合征的臨床診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該次研究發現,腎病綜合征兒童IgA水平以及補體C4水平與健康兒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IgG平均水平為(6.32±1.51)g/L,較健康兒童的(8.24±2.25)g/L明顯降低(P<0.05),而IgM平均水平為(2.84±0.58)g/L較健康兒童的(2.23±0.43)g/L明顯升高(P<0.05),以上研究結果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黃志剛等[11]于2019年的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數據也顯示單純型腎病綜合征IgG平均水平較健康兒童明顯下降[(6.84±1.32)g/L vs(9.68±2.68)g/L](P<0.05),IgM平均水平較健康兒童明顯升高[(2.25±1.03)g/L vs(1.52±0.34)g/L](P<0.05),IgA、補體C4水平均與健康兒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腎病綜合征免疫反應及白蛋白丟失,B淋巴細胞的分泌進程以及T細胞的活性受到一定限制,當B細胞的增殖與活化能力降低時,B細胞合成IgM、IgE→IgG的轉化過程均會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致使IgG水平降低、IgM水平增高。有研究人員指出,B細胞的免疫球蛋白類別轉換重組部分功能失調,受損的T濾泡輔助細胞(TFH)依賴的B細胞反應通過下調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中TFH細胞上的CD40 L表達參與了IgG水平低下的發病機制[12];而低IgG血癥是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時也是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易發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IgM水平增高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M(IgM)有時會沉積在腎小球系膜中,且與部分特發性腎病綜合征的不良預后、類固醇依賴性、高血壓等發生有顯著相關[13]。該研究顯示PNS兒童補體C3平均水平低于健康兒童,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多人研究顯示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的C3水平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降低趨勢[11,14],可能與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尿蛋白丟失具有一定相關性,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與檢驗試劑、檢驗方法或樣本人群地域等存在差異有關。該研究顯示,腎病綜合征兒童Ig及補體血清水平存在異常變化,直接提示機體存在體液免疫功能損傷,進而引起免疫功能異常,指標不同水平的變化可能與感染概率增加、延長住院時間存在相關性,這仍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血清補體(C3、C4)在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臨床診療中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尤其在疾病診斷、預后評估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能夠為患兒的后續治療提供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