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妍,鄭義春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急診二區,福建漳州363000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習慣的變化,近年來膽道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膽道疾病是引發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從而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長[1]?;疾≌邫C體能量消耗大,多個器官系統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導致體內環境紊亂。臨床主要采用補液、營養支持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再輔以相應的病情監測、心理干預、用藥護理等常規護理,雖然病情會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患者對疾病了解甚少,所以無法改變自身的飲食習慣行為,一旦出現飲食不規律、大量飲酒等行為,就會提高疾病的復發風險[2]。因此,臨床應將健康教育作為護理重點,以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從而自覺地對自我行為進行控制,避免疾病復發。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以時間線為主,從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間為其制定計劃性、針對性的疾病知識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該文就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對2019年4月—2020年4月某三級甲等醫院急診病房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干預效果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某三級甲等醫院急診病房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并分別實施不同的臨床護理干預,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8~53歲,平均年齡(40.78±3.28)歲;病因:酗酒8例、暴飲暴食10例、高脂血癥4例、膽源性疾病28例;其中首次發病20例、復發30例。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7~52歲,平均年齡(42.85±3.34)歲;病因:酗酒9例、暴飲暴食9例、高脂血癥5例、膽源性疾病27例;其中首次發病18例、復發3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18周歲者;病情穩定且腸道功能健全者;意識清楚、能明確自述癥狀者;具有良好的溝通與認知能力者;符合2019年版《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者;該研究所選病例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也對該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具體步驟有所了解,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年齡<18周歲者;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存在認知障礙、無法進行溝通交流者;合并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者;伴惡性腫瘤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給予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健康教育: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給予其入院宣教,主要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病房的設置、主治醫生和護理人員等相關信息,同時將治療方法和相應的護理措施告知患者,讓患者對治療過程有所了解;初入院患者難免會存在緊張感和對環境的陌生感,護理人員需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以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藥以及提醒其相關注意事項等,將不按時用藥或擅自停藥減少藥量或增加藥量的后果告知患者,以提高其服藥依從性。觀察組采用臨床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①在患者入院當天,責任護士評估患者自理能力,一般情況,對急性胰腺炎了解情況,向其患者及家屬介紹醫院的情況、病房環境等,并將經管醫生及所處科室的管理制度、陪護制度、及防火、防盜、防跌倒等情況一一告知。同時建立健康教育路徑表格,有計劃進行宣教,并掛于病人床尾。指導患者絕對臥床時取彎腰抱膝位可提高舒適感,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其腹痛程度,安撫患者。予床旁心電監護,靜脈雙路補液,補充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并對患者入院24 h內的嘔吐量和尿量進行記錄。提醒患者在入院第1~3天需禁食禁水,將禁食和禁水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等告知患者,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入院2 h后再次對患者的腹痛程度進行評估,若與入院時相比,腹痛程度無明顯改善,則遵醫囑對患者插胃管,行胃腸減壓,將其胃內氣體和內容物抽吸出來。減輕嘔吐,腹痛和腹脹,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并做好記錄,必要時灌腸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觀察患者腹痛緩解情況。
②在患者入院第2~3天,若患者腹痛無明顯緩解,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責任護士將解痙鎮痛藥物的用藥方法、用量及注意事項等向患者進行講解,同時責任護士2次/d清胰湯胃管內注入,大黃芒硝外敷腹部。詢問患者是否有疑惑的地方,鼓勵其積極提問,護理人員以耐心的態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其解答,讓患者了解用藥的重要性。比如清胰湯功用是疏肝理氣,清熱解毒,通里攻下。大黃芒硝合用能達到以下功效:清熱通便;消腫止痛;抗炎;利濕 退黃;化瘀通經等相關用藥知識,以提高其用藥的依從性。
③在患者入院第4~7天,責任護士詢問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傾聽患者主訴,并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向患者分析飲食與疾病發生的關系,使患者了解自身飲食習慣的不當之處,建議其在此階段以低蛋白、低糖低脂的流質食物為主,并多臥床休息,改善機體的消化系統功能,以減少機體耗能。將疾病的致病因素、服藥后的不良反應等告知患者,使患者在出現不良反應時能夠以平常心面對,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聽舒緩音樂、看書等方式消除其焦慮、緊張等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還可指導患者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四肢運動,并提醒其經常改變體位,以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配合醫生復查患者血清淀粉酶肝腎功能和電解質等,責任護士在為患者抽血時可將抽血的目的、檢測的意義等向其講解。
④責任護士宣教及評估后在路徑表上簽名護士長或者總責任護士每天評估宣教效果,并根據患者掌握情況進行再教育,保證宣教效果。
⑤在患者出院當日,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切勿食用油膩、辛辣食物,注意飲食均衡搭配,并定時進餐,以少食多餐為主,避免酗酒、暴飲暴食等情況,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將出院后的藥物服用方法、劑量和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請家屬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監督。同時,指導患者勞逸結合,保持良好心情,避免疲勞和情緒激動。出院休息1周左右就可以進行適當體育鍛煉,比如:慢跑,打太極拳等。提醒患者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傌熥o士定期進行電話回訪。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評估時間為護理前、出院時,采用自制問卷評估,問卷內容包括發病原因、禁食事項、注意事項、治療手段及目的、用藥意義等,滿分為100分,分數高低與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呈正比。自我管理能力的評估時間為護理前、護理后2個月隨訪,采用自制量表評估,責任護士對患者的飲食控制、定期保健、運動方案、作息行為等情況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高低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呈正比。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度進行評估,在患者出院時將責任護士將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發放給每位患者,量表包括護理人員的衣著言行、解答問題時的態度、專業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是否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等方面,請患者根據自身護理體驗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高低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呈正比。
采用SPSS 2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評估上述指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上述指標評分均有所提高,但觀察組的提高幅度較對照組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表現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常規護理僅針對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其需求給予干預,雖能改善病情,但患者出院后極易復發,究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對該疾病的認識較少,對發病原因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習慣、行為上沒有做出相應改變,從而導致疾病極易復發[4]。健康教育是一項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為目的的護理干預措施,該措施以疾病知識為中心,將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手段、服藥后不良反應、飲食注意事項、體育鍛煉等相關知識向患者進行講解,能夠大大地提升其對疾病的認識。而采用臨床路徑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能夠讓患者循序漸進地接受知識,從患者入院當天開始,直至其出院,護理人員每天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時都將相關護理措施的目的、意義等知識對其進行講解,讓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配合度不斷提高[5]。隨著護理人員的每日健康教育,患者對疾病的了解越來越多,明白疾病的發生與飲食習慣、結構以及日常運動等具有密切關系,從而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飲酒、運動、復診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該文結果所示,觀察組行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后,其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88.20±3.51)分及自我管理能力(90.61±3.26)分均優于僅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段惠玲等[9]在《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這一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相關知識掌握分為(91.73±6.05)分、自我管理分為(90.85±15.93)分,而對照組的相應值分別為(84.39±5.84)分、(86.41±6.21)分,觀察組的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該文研究結果相似。應用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內涵,能夠預見性地,有計劃地向患者提供主動的連續的護理服務,不僅增加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還從心理消除了患者的顧慮、擔憂,令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有所提升,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對醫護工作的開展、護理質量的提升均具有推動作用,因此在出院評價護理工作滿意度時,患者就會給予較高評價。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3.87±1.86)分高于對照組(82.49±3.69)分(P<0.05)。王海曄等[12]在《階梯式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研究中,對觀察組采用階梯式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對照組則采用常規健康教育,結果在滿意度的比較上,前者滿意度評分為(90.58±4.5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39±3.66)分(P<0.05),與該文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實施臨床路徑健康教育能夠加強其對疾病的了解,并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