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輝 羅新錦 王旭 馮翔 丘俊濤 王巍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京 100037)
主動脈瓣狹窄(AS)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病之一,具有癥狀的AS可明顯縮減患者壽命。既往的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可改善癥狀和確保生存,但存在較高的并發癥及死亡的風險〔1,2〕。很大一部分AS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及相關并發癥而不適合行SAVR〔3〕。因此, 需要一種更為微創的治療策略。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是一種新方法,其將生物人工瓣膜通過導管植入患者的自然主動脈瓣膜內,可避免正中胸骨切開術和對體外循環支持的需求。在西方國家,TAVR已被證明在A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廣泛應用于臨床〔4~8〕。我國TAVR相關研究和數據較少,本研究探討TAVR在中國老年A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手術治療的AS老年患者132例。其中SAVR組8例,TAVR組124例。平均年齡(74.23±5.80)歲,男79例(59.8%),女53例(40.2%)。比較兩組基線資料,除年齡外,其他基線資料如心功能分級、左室舒張末徑、左室射血分數(LVEF)、主動脈瓣的峰值壓差及平均壓差等均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入選標準: ①中危以上主動脈瓣狹窄美國胸外科醫師協會手術風險評分(STS)> 4;②年齡≥65歲。排除標準:①存在抗凝禁忌患者;②腦血管事件急性期;③合并需同期再血管化的冠心病。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1.2手術前準備 術前患者均行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和冠狀動脈螺旋CT(MSCT)檢查。超聲心動圖在短軸切面測量主動脈瓣環直徑。CT資料經荷蘭PIE醫學影像公司的3 MENSIO軟件進行分析重建和主動脈瓣環平面、流出道平面、竇管交界平面、升主動脈平面測量,評估主動脈無冠竇、右冠竇、左冠竇的大小及冠狀動脈開口高度。根據評估結果和術中造影情況,選取合適大小的術中瓣膜。
1.3手術方法 TAVR手術在外科雜交手術室內進行,患者行監護麻醉。經頸內靜脈植入心內膜臨時起搏導線至右心室。根據患者術前CT測量主動脈瓣環內徑,確定植入支架瓣膜的尺寸。手術開始的同時支架瓣膜進行組裝。根據術前下肢動脈CT評估,選擇主入路切開直視穿刺股動脈,置入10F下肢動脈鞘管。對側副入路置入6F角度豬尾導管至無冠竇竇底,并行主動脈根部造影驗證投照角度。使3個主動脈竇竇底平面與視頻平面完全垂直,并按照無冠竇、右冠竇、左冠竇順序從左至右一字排開。經主入路將豬尾導管置入左心室,并交換Landerquist支撐導絲。交換20F或18F大鞘,準備進行瓣膜釋放操作。將瓣膜輸送器延主入路送至主動脈根部,釋放時將臨時起搏器調至120~180 次/min。根據不同根部結構特點,采取不同釋放策略,將支架瓣膜盡量與瓣環完全貼合。釋放完成后撤出輸送系統,并交換豬尾導管至左室內。經副入路行主動脈根部造影,驗證支架瓣膜位置及功能。常規外科手術于外科手術室進行。患者行全麻插管,經由標準正中入路常規開胸。升主動脈插動脈管,右心房插腔房管,建立體外循環。升主動脈阻斷,經升主動脈根部灌注冷血停跳液。心臟停搏后,切開升主動脈。去除病變的主動脈瓣瓣膜,根據測瓣器測量大小,選取合適的瓣膜,絲線固定于主動脈瓣瓣環。縫合升主動脈切口。充分排氣后開放升主動脈,心臟復蘇后停止體外循環,充分止血后關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Fisher精確檢驗。
132例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SAVR組圍術期死亡及醫源性主動脈夾層與TAVR組有顯著性差異(P<0.001)。兩組其他并發癥、術后主動脈瓣跨瓣壓差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2 兩組圍術期臨床結果〔n(%)〕
本研究證實了對于中國的老年人群,TAVR治療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AVR于2002年第一次應用于臨床〔9〕,改變了傳統AS患者的治療方法,對于很多高危及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4,5〕。隨著適應證的拓展,TAVR手術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在低危和中危的A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8〕。2017年美國心臟病協會/美國心臟協會(AHA/ACC)指南更新,推薦TAVR作為中危AS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10〕。TAVR有著優異的臨床結果,應用廣泛,全球有超過40萬例患者接受過TAVR。隨著TAVR技術的推廣,可發現中國人的發病及根部解剖特點,與西方人有所區別。有研究發現,中國人的二瓣化的患病率極高(47.5%),且與三葉瓣主動脈瓣膜患者相比,有更大的主動脈成角、瓣葉鈣化和升主動脈增寬〔11〕。二葉瓣因其獨特的解剖特點,手術難度和風險要遠高于三葉主動脈瓣,國外報道的早期預后較差,裝置成功率降低和瓣周漏發生率增加〔12,13〕。同時,中國人病變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主,相比于西方常見的退行性變〔14〕,本身瓣葉及瓣環的鈣化較重,常合并較重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手術的難度較高。這些都是我國TAVR應用時面臨的難題。建議對于鈣化較重的患者,首先進行充分的預擴張,盡量減少鈣化對于瓣膜的擠壓。同時選擇瓣膜時,根據術前評估的鈣化情況及是否為主動脈瓣二瓣化,適當進行縮小,使瓣膜不至于過大,可有效降低使用起搏器的發生率和瓣膜移位發生率。TAVR目前主要入路為股動脈入路,而亞洲人的動脈平均直徑比西方人小1~2 mm,股總動脈平均直徑也小0.5~1.0 mm〔15〕。建議行主入路的股動脈切開,直視下穿刺,可有效避免鈣化,降低外周血管的并發癥。TAVR無論使用自膨脹瓣膜還是球囊擴張瓣膜,術后均有較高的概率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起搏器植入一般發生于術后早期,球囊擴張瓣膜發生率為6.0%~6.4%,自膨脹瓣膜占25.4%~28.0%。TAVR術后的心臟傳導異常可能是由于植入過程中或植入后的外傷,局部缺血、出血或水腫損傷了房室結。與球囊擴張瓣膜相比,自膨脹瓣膜的瓣架較大,有較大的徑向支撐力,這使傳導異常率和起搏器植入率更高〔16〕。男性、既往的傳導阻滯、假體較大、瓣膜過大和植入深度增加〔17〕,也是起搏器植入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使用我國國產的Venus A自膨脹瓣膜,起搏器植入率為8.1%,低于國際的25.4%~28.0%。這可能是中國人瓣葉鈣化重,承受了很大的徑向支撐力,使左室流出道和膜部間隔的徑向壓力減低有關。也可能是由于數據較新,手術技術、理念較新。選取合適的瓣膜,釋放精準,可有效降低使用起搏器的發生率。
綜上,與SAVR治療相比,應用TAVR治療老年AS的醫源性主動脈夾層發生率和死亡率更低,其他并發癥有著相似的結果,提示TAVR治療老年AS是安全和有效的。本研究病例數相對有限,且目前仍缺失遠期隨訪結果,有待更多的研究和數據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