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陳瑞 薛佳殷
(泰興市人民醫院 1科教處,江蘇 泰興 225400;2胸外科;3感染管理科)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逐年攀升,養老需求也不斷增加,由于我國計劃生育帶來的家庭結構變化等問題,使機構養老方式成為廣大老年人群體主動或被動的選擇〔1〕。養老機構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生活方式以及多方面與社區養老有著很大不同,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高低也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探討泰興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并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
1.1研究對象 2018年1~6月,采取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在泰興市(城區和鄉鎮)合計49個養老機構中選擇10個,以60歲以上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無精神及認知障礙;②知情同意且入住該養老院≥3個月;排除標準:①神經功能障礙和失控疾病者;②殘障老年人;③長期臥床且無法獨立行走者〔2〕。發放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64份。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月收入狀況、戶籍所在地、子女情況及身體自覺狀況等相關基本情況。②生活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選擇世界衛生組織WHOQOL-BREF,共涵蓋4個維度,即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共26個條目〔3〕。其中G1、G4 2個條目是被調查者對自身生命質量和總體健康狀況的總體評價,其他24個條目分為4個領域,分別為生理領域(7個條目:Q3、Q4、Q10、Q15、Q16、Q17、Q18)、心理領域(6個條目:Q5、Q6、Q7、Q11、Q19、Q26)、社會關系(3個條目:Q20、Q21、Q22)和環境領域(8個條目:Q8、Q9、Q12、Q13、Q14、Q23、Q24、Q25)。該量表Cronbach α系數為0.88,Split-half系數為0.82〔4〕。量表各領域得分按正向計分(即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但Q3、Q4、Q26反向計分,各領域得分通過計算其所屬條目的平均分再乘以4得到〔5〕。
1.3調查方法 調查員由課題組人員及臨床專業本科實習生組成,對調查員進行問卷調查培訓,包括一般資料內容解讀,生活質量測定簡表內容解讀。根據前期抽樣的10個養老機構,調查員隨機分為城區組和鄉鎮組,取得醫院同意并征得養老機構負責人同意后進行逐一走訪,問卷當面發放,可以自行書寫的老年人自行填寫,由調查員在旁陪同及解釋相關選項、無法自行完成的老年人由調查員逐一讀取條目及選項,根據老年人口述內容代為填寫,填寫完整后問卷當場回收。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不同因素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各領域評分的單因素分析 不同年齡、文化程度、曾經工作類型、有無固定收入、子女數、每周兩次運動、醫保類型、自覺自身健康狀況、近1年內是否住院、是否有慢性病老年人生理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曾經工作類型、固定收入、戶籍、子女數、每周兩次運動、醫保類型、自覺身體健康狀況、近2 w內是否患病、是否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心理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不同文化程度、曾經工作類型、戶籍、每周兩次運動、吸煙、醫保類型、自覺身體健康狀況、近1年有無體檢老年人社會關系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不同文化程度、曾經工作類型、固定收入、每周兩次運動、吸煙、喝酒、醫保類型、自覺身體健康狀況、近1年自己體檢、健康風險意識、是否有慢性病老年人環境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P<0.001),見表1。

表1 不同因素老年人生活質量各領域評分的單因素分析分)

續表1 不同因素老年人生活質量各領域評分的單因素分析分)
2.2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變量引入多因素回歸模型。分別以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得分為因變量,以各領域內因素為自變量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生理領域評分與自覺身體狀況、是否有慢性病、曾經工作類型、每周有兩次運動相關,其中自覺身體狀況和是否有慢性疾病對老年人生理領域得分影響較大;心理領域得分與自覺身體健康狀況、文化程度、每周兩次運動、是否有慢性病相關,其中自覺身體狀況和學歷對老年人心理影響較大;社會關系領域得分與每周兩次運動、文化程度、戶籍、1年內是否體檢、吸煙相關,其中每周兩次運動、文化程度和戶籍對老年人社會關系領域得分影響較大;環境領域與自覺身體狀況、每周兩次運動、學歷、1年內是否體檢、喝酒相關,其中自覺身體狀況、文化程度、1年內是否體檢對老年人環境領域得分影響較大,見表2。

表2 老年人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心理和生理適應性發生變化,60~70歲的老年人心理上更能適應居住和社交環境的變化,而70~80歲老年人無論是生物功能的退化衰老情況還是心理適應能力的調試都較低年齡段的老年人差一些,反而是>80歲的老年人其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較70~80歲老年人高,對高齡老人而言,年齡的正向作用往往超過了負向作用〔6〕。根據研究結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高低與性別無關,這一研究結果與李碩等〔7〕對北京市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研究結果不一致,這可能與城市社區養老模式中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分別承擔不同的社會角色,而養老院的老年人其飲食、住宿、住所清潔及安全保障等均由養老機構承擔,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沒有了明顯的家庭任務分工有關。本研究婚姻狀況方面結果與黃琳等〔8〕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良好而穩固的婚姻關系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本研究結果與王莉華等〔9〕研究結果一致,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各領域得分均較高,相對來說文化程度越高,獲得社會就業機會越大,且可選擇性越多,退休后可獲得穩定收入,且能夠獲取更多的健康知識和健康資源,在與人交往中也更加自信,從而提高了其生活質量。雖然養老院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無固定收入的老年人養老費用來自子女,無形中增加了子女經濟負擔,也增加了老年人心理壓力,經濟收入也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獲得養老機構服務的等級及質量,從而對其生理、心理及環境領域得分產生影響,這一研究結果與華鈺潔等〔10〕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老年人的戶籍來源于城鎮還是農村,在心理領域及社交關系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來源于農村的老年人居住到城市的養老機構,遠離居住地及子女、朋友,難免產生焦慮和孤獨情緒,加之來自農村也許關聯著其文化程度低,沒有穩定收入幾個相關因素,讓來自農村的老年人更加難以在養老院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從而降低了其社會關系領域的得分和心理領域得分,這一研究結果與陳靜等〔11〕研究結果一致。老年人的子女數量對其生理領域及心理領域得分影響有顯著性差異,其中有兩個子女或三個及以上子女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獨生子女老年人,雖然養老院日常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家庭的支持會對老年人生活質量造成負性影響〔6〕。
本研究結果說明老年人自覺身體狀況越好,患慢性病種類越少,曾經工作單位越穩定,每周定期參加體育運動次數越多,其生理領域生活質量越高,調查結果顯示生理領域老年人自覺身體狀況回歸系數最大,說明老年人對生活的主觀感受是影響其生活的重要因素,這一結果與郝桂蘭等〔12〕研究結果一致。慢性病病程長,遷延難愈,不但給老年人帶來生理上的痛苦,同時也加重了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
本研究結果與張瑞芹等〔13〕研究結果一致。自覺身體狀況在心理領域回歸系數最大,由此可見健康的身體是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高低的基礎。
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多數與以前的朋友、鄰居或親屬失去聯系,需要重新建立社交網絡,于是參加體育運動這種擴大社交范圍的活動成為影響老年人社會關系的重要因素〔14〕。本研究結果說明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對社會關系滿意程度越高,這可能與文化水平高的人群能夠更好地整合自己,盡快適應新社會關系,建立起社交圈有關。在戶籍方面,來自農村的老年人社會關系領域評分更高,這可能與城市與鄉村的生活習慣不同有關,淳樸的鄉村生活社交習慣讓老年人即使到了養老院也更容易建立社交關系,而來自城鎮的多數為離退休老年人,他們離開工作崗位及原生活區域來到養老院,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度降低,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從而降低了其社會關系領域的生活質量〔15〕。值得注意的是否吸煙也與老年人社會關系領域呈正相關,在養老院這個公共區域內,每個人的私人空間變小,吸煙人群會相應地伴隨著煙霧擴散影響周圍老年人、身上帶有煙味及更容易咳嗽痰多等問題,倡導老年人戒煙,也是提高老年人社會關系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本研究結果說明良好的身體狀態,適當的體育鍛煉及時的身體體檢都對老年人生活質量有正向影響。文化程度與環境領域生活質量呈正相關,說明與高文化水平人群相關的穩定退休收入、善于利用和獲取各種健康資源的能力可以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6〕。是否飲酒也與老年人生活質量正相關,由此可見,是否有不良嗜好也成為影響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改善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對策與建議:根據調查分析結果,在生理領域方面,希望養老機構能夠提供更多的健康資訊并利用各種資源維持和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包括與醫院或社區合作的健康講座、慢性病病友會及健康知識分享微信群等形式,建立慢性病老年人檔案,定期組織老年人體檢和慢性病篩查;在心理領域方面,為老年人提供戶外活動的場地及組織各種形式的集體體育運動活動,關注和重視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鼓勵其子女和親友探望老人,給予精神層面支持,與此同時,可以開展老年人抑郁傾向問卷篩查,對有抑郁癥或抑郁傾向老年人,多加重視,定期給予心理輔導;社會關系方面,建議養老機構多舉辦各種文娛活動,爭取社會團體的支持,為老年人創造多彩的生活氛圍,擴大社交圈,降低其孤獨感。環境方面,積極爭取社會各部門的財政支持及慈善資金投入,改善老年人住宿條件,適當降低收費標準,減輕老年人及其子女經濟壓力同時也提升了其生活質量。與此同時,與社區衛生部門聯合宣傳,加大吸煙、飲酒有害健康的宣傳力度,幫助老年人制定戒煙、戒酒方案,為其創造良好的禁煙環境,取得周圍人群的支持,幫助其戒除不良嗜好,積極地與人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提高生活質量〔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