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婭 陳芳黔 稅朝東
(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開腹手術因具有視野開闊、便于臨床醫師操作等優勢被臨床應用,但老年患者因機體生理功能減退、心肺功能儲備差等原因,圍術期麻醉風險更高〔1〕。目前,老年開腹手術麻醉為全麻,術中需使用大量麻醉性鎮痛藥及鎮靜藥,因老年生理功能差,藥物的大量使用會增加術后痛覺過敏風險〔2〕。腹橫肌平面阻滯(TAPB)是在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之間的筋膜平面內注入局部麻醉藥物,以阻斷脊神經前支相關神經感覺傳導,以獲得良好鎮痛效果〔3〕。但TAPB需加大局麻藥物濃度來達到較好的阻滯范圍及理想的阻滯時間,故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局麻藥物中毒風險〔4〕。右美托咪定常用于神經阻滯麻醉中,可發揮局麻藥物作用,增強麻醉藥物作用時間,具有較好的鎮靜及鎮痛效果〔5〕。本研究擬分析TAPB聯合右美托咪定靜脈泵入應用在老年開腹手術患者中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完成治療及隨訪的80例老年開腹手術患者臨床資料,根據麻醉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38例及觀察組42例;本研究符合倫理學相關規定。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60~85歲,平均(72.79±3.13)歲;體重指數(BMI)17.2~25.8 kg/m2,平均(22.21±1.13)kg/m2;美國麻醉師協會(ASA)〔6〕分級:Ⅱ級27例,Ⅲ級11例;手術類型:胃癌根治術9例,膽道取石術13例,闌尾切除術10例,其他6例。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60~75歲,平均(66.75±3.10)歲;BMI 17.1~25.9 kg/m2,平均(22.20±1.15)kg/m2;ASA分級:Ⅱ級30例,Ⅲ級12例;手術類型:胃癌根治術10例,膽道取石術14例,闌尾切除術9例,其他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在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完成治療及隨訪;②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均完整;③患者對本研究資料采集及閱覽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異常者;③伴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④甲狀腺功能異常;⑤凝血功能異常。
1.3方法 對照組接受TAPB阻滯結合全麻,觀察組接受TAPB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并結合全麻。麻醉蘇醒后均送至麻醉恢復室觀察,完全蘇醒后送回病房。
1.3.1全麻方法 術前指導患者常規禁食、禁飲,開放靜脈通道,常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靜脈滴注咪達唑侖(江蘇恩華,國藥準字:H20031071,規格:5 ml∶5 mg)0.06~0.08 mg/kg、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批號:20180203、20191120,規格:1 mg/瓶)1 μg/kg、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國藥準字:H20060869,規格:10 mg)0.2~0.4 mg/kg、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批號:20180113、20190920,規格:10 ml∶20 mg)0.15~0.30 mg/kg進行麻醉誘導;于3 min后進行氣管插管,接麻醉機進行機械通氣。術中腦電雙頻指數40~50;麻醉維持:吸入七氟烷(上海恒瑞醫藥,國藥準字:H20070172,規格:120 ml)、瑞芬太尼0.1~3.0 μg/(kg·min)持續泵注,間斷注入苯磺順阿曲庫銨維持麻醉。術前20 min停止使用瑞芬太尼及肌松藥,縫皮時停止使用七氟烷;縫皮階段啟動自控靜脈鎮痛泵,藥物配方為2 μg/kg舒芬太尼及0.9%、100 ml生理鹽水。
1.3.2TAPB阻滯法 采用開立生物醫療S9型便攜超聲,探頭頻率選擇7~10 MHz,探頭置于肋緣及髂嵴間,探頭垂直于腋前線進行軸位掃描,清晰顯示腹壁三層肌肉后,采用超聲引導平面內技術,利用棱牌AN-N 0.7×90穿刺針確定腹橫肌平面,回抽無血氣后,注入0.25%、20 ml羅哌卡因(山西普德藥業,國藥準號:H20090270,規格:89.4 mg),過程中注意觀察藥液擴散情況;注藥結束后,退出穿刺針。
1.3.3右美托咪定使用方法 確定腹橫肌平面,回抽無血、氣后,注入0.25%、20 ml羅哌卡因;靜脈泵入1 μg/kg右美托咪定10~15 min(江蘇恒瑞醫藥,國藥準號:H20090248,規格:2 ml/200 μg)。
1.4評價指標 (1)麻醉及恢復指標:比較兩組七氟烷(術中腦電雙頻指數維持在45~55之間,根據腦電雙頻指數監測調整七氟烷濃度,待穩定后作為右美托咪定使用后10 min吸入七氟烷濃度)吸入濃度、舒芬太尼用量、定向力恢復時間、蘇醒時間等麻醉及恢復指標。(2)疼痛程度:于術后1、6、12、2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7〕評估,總分10分,得分與疼痛程度呈正比。(3)鎮靜效果:采用Ramsay鎮靜評分〔8〕評估術后1、6、12、24 h鎮靜效果;總分1~6分,其中1分為不安靜、煩躁;2~4分為鎮靜滿意;5~6分為鎮靜過度。(4)不良事件發生率:記錄并比較兩組尿潴留(膀胱內充滿尿液無法排出,脹痛難忍,且經彩超檢查發現殘余尿超過100 ml)、低血壓(血壓低于正常水平)、胃腸道反應(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情況)、心搏徐緩(心跳次數<60次/min)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檢驗、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t檢驗及一般線性重復度量檢驗。
2.1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6、12、24 h,兩組VAS評分較術后1 h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時點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兩組鎮靜效果比較 術后6、12、24 h,兩組Ramsay評分均較術后1 h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各時點Ramsay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2.3兩組麻醉及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蘇醒及定向力恢復時間較對照組短,七氟烷吸入濃度、舒芬太尼用量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1 兩組各時點VAS、Ramsay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麻醉及恢復指標比較
2.4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差異不顯著(χ2=0.302,P=0.366)。見表3。

表3 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老年開腹手術麻醉方式為全麻,但單純全麻常需要使用多種麻醉藥物以減輕手術應激反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延遲患者術后蘇醒時間,導致認知功能障礙,且全麻術中及術后鎮痛主要依賴阿片類藥物,這也給老年患者圍術期管理帶來挑戰〔9,10〕。因此,選擇其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應用在老年開腹手術患者中至關重要。
近年隨著神經阻滯技術發展,TAPB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其是一種用于前腹壁鎮痛的新方式,可有效控制外周與中樞神經敏化形成,減輕患者手術疼痛感及應激反應〔11〕。TAPB可直接將麻醉藥物注入腹內斜肌及腹橫肌間隙內,可降低患者相關部位疼痛感,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12〕。
研究顯示,在全身麻醉基礎上應用TAPB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麻醉藥物用量,減少不良反應,使術后鎮痛更安全〔13〕。此外,通過超聲可正確定位,便于獲得更清晰的圖像,進而提高穿刺效果,也可將局麻范圍延伸至上腹部,進一步提高鎮痛效果〔14〕。但TAPB常需要較大劑量局麻藥物滿足鎮痛效果,盡管局麻藥物濃度不高,但因容量較大,可能會產生全身性不良反應,影響整體的手術效果〔15〕。右美托咪定常用于外周神經阻滯中,不僅可發揮局部麻醉藥物作用,還可延長麻醉藥物持續時間及鎮痛時間,提高麻醉質量〔16〕。
本研究提示右美托咪定可減少麻醉藥物及鎮痛藥物使用量,利于全麻患者蘇醒期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右美托咪定可延長局麻藥物持續時間,縮短藥物在神經阻滯中的起效時間,起到較好鎮痛效果,促進患者術后恢復〔17〕。腹壁切口疼痛是導致開腹手術后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疼痛長時期持續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一定影響。本研究結果提示TAPB聯合右美托咪定應用在老年開腹手術患者中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鎮痛及鎮靜效果更好。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右美托咪定可通過抑制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阻止疼痛信號傳導,繼而相關疼痛介質釋放降低,可阻礙傷害性刺激傳遞,利于延長局麻藥物持續時間,具有良好的鎮靜及鎮痛效果〔18〕。本研究還提示在TAPB基礎上應用右美托咪定不會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率,麻醉安全性高。
綜上,老年開腹手術患者經TAPB聯合右美托咪定靜脈泵入麻醉,可縮短患者恢復時間,鎮靜及鎮痛效果更好,且不會增加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