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郭夢潔 蔡廷永

中國石化創新發展了海相碳酸鹽巖油氣成藏理論及勘探開發技術系列,發現了順北億噸級整裝大油氣田,形成了8000米特深層開發配套工程技術體系。圖為西北油田工程服務中心順北黨小組員工巡線。譚輝 攝
2020年9月15日,張玉卓董事長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第三屆科技委第八次全體會議上提出“加快向技術先導型公司邁進”,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0年12月28日,在集團公司工作會議上,張玉卓指出,從挑戰看,創新競爭前所未有,如何打破科技體制機制障礙,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成為決定前途命運的關鍵考題。會上,黨組提出六大發展戰略,其中“創新驅動戰略”強調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健全符合創新規律的體制機制,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今年1月20日,在集團公司科技進步工作會議上,張玉卓系統闡述了“技術先導型公司”的基本內涵,即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強大自主創新能力、擁有卓越技術品牌聲譽,能夠以技術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以技術擴大國際化合作空間、以技術深度影響行業走向。同時強調,根據公司“三步走”路線圖,基本建成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基本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之時,亦是建成技術先導型公司的時間點,要求全系統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為此頑強奮斗。
3月26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部總經理卞鳳鳴接受本刊記者采訪,就中國石化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談感悟與思考。
記者: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對中國石化有何重要意義?
卞鳳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動力。新發展格局著眼于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必然要求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國民經濟體系高水平的完整性,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集團公司黨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著眼新發展格局,觀大勢、謀全局,提出“世界領先發展方略”,要求緊扣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這一愿景目標,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引領我國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兩大核心職責,加快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大力實施六大發展戰略,分三步把中國石化打造成為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基于以上考慮,張玉卓董事長以高度的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和前瞻性思維,提出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的戰略任務,科技系統備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能源化工產業既面臨嚴峻復雜挑戰,也蘊含重大戰略機遇。油氣勘探開發向深層特深層和海域等復雜地質條件延伸,煉油化工向集約化、高端化、潔凈化方向拓展,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新材料、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產業大潮涌起。我們必須搶抓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積極構建“三新”技術支撐體系,以科技創新打造新發展動能,推動新舊動能順利接續,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同時,必須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和瓶頸技術,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安全性和穩定性,持續增強競爭力。
審視當前公司科技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科技系統必須堅定信心、奮發有為,積極破題開局,把公司科技工作不斷推向前進,依靠自主創新開創中國石化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者:您認為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卞鳳鳴:通過學習領會張玉卓董事長對技術先導型公司的論述,我們體會到,技術先導型公司應當具備以下關鍵因素。
一是掌握世界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卓越技術品牌聲譽,能夠主要依靠自主創新,為全產業鏈提供支撐和保障,在產業體系中擁有強有力的技術競爭力。
二是注重基礎研究,長期開展并具備深厚的技術儲備,在前沿技術領域具有強大引領力,能夠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形成科學高效的科技管理體系,體制機制完善,能夠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動力。
四是擁有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力突出的創新人才隊伍,匯聚一批世界頂尖的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五是擁有先進完備的科研條件和設施,具備雄厚的研發及試驗能力。
六是擁有開放的國際化視野,能夠在全球布局和配置科技資源,統籌開展國際科技合作。
七是具有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統籌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能有效抵御知識產權風險。
八是擁有完善的標準化體系,能夠充分發揮標準化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形成強大的產業影響力。
記者:目前中國石化在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方面的基礎如何?
卞鳳鳴:經過長期實踐探索,中國石化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擁有8家直屬研究院、2家海外研發機構、50余家企業所屬研究機構,設有25個國家級研發機構、36個集團公司級重點實驗室;擁有研發人員2萬余人,其中兩院院士24人;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公用技術體系,新領域技術快速發展,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是創新形成相對完善的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實現我國東部陸相油氣藏精細勘探和開發,高效探明并開發了塔河油田、普光氣田,在涪陵建成首個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
二是掌握世界先進水平的煉油全流程技術。具備采用自主技術設計建設千萬噸級煉廠的能力,形成了清潔油品生產系列技術,支撐了國家油品質量升級。
三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油化工主體技術。能夠自主設計百萬噸乙烯工程和百萬噸芳烴工程,創新形成已內酰胺、乙苯/苯乙烯、丙烯腈等基本有機原料技術,開發了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三大合成材料生產技術和系列化產品。
四是持續開發應用節能減排及綠色低碳技術。廢水、廢氣、固廢綜合治理水平大幅提升,開發形成二氧化碳捕集純化技術并開展了二氧化碳驅油提高采收率先導試驗。
五是積極拓展新能源、煤化工、新材料等戰略新興領域。形成了地熱開發系列技術并在雄縣建成我國首個供暖“無煙城”,開發了生物航煤技術并實現商業載客跨洋飛行,甲醇制低碳烯烴、合成氣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氫燃料電池車用高品質氫生產示范裝置成功投產,在廣東、上海、浙江等地區建成并投用油氫合建站。48K大絲束碳纖維技術實現工業化試生產;生物可降解材料PBST等實現工業化生產。
截至2020年底,中國石化累計申請專利8.1萬件,獲得專利授權4.9萬件。中國石化“當年累計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當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在國務院國資委歷年專利排名中均位居前三,在2019年、2020年中央企業專利綜合優勢評價中位列第一,專利創造和管理水平保持中央企業領先地位。累計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技術發明獎77項,其中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獎379項,其中特等獎5項、一等獎42項;中國專利金獎20項,銀獎7項,優秀獎97項。
記者:您覺得中國石化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應該重點推進哪些方面?
卞鳳鳴:全面落實世界領先發展方略,要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為追求,以“四個面向”為指針,以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原始創造能力、深化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加快人才培養等為關鍵,以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為根本,加快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為建設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作出更大貢獻。
一是全力推進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攻關。集中優勢力量承擔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任務,發揮“頂梁柱”“國家隊”作用。目前中國石化承擔了一批“卡脖子”重大項目攻關任務,總體進展順利。
二是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總量的比重。統籌突破性重大基礎研究布局,加強前沿引領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布局,加強聯合研發機構建設和運行管理,深化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力爭在新能源、新材料、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性領域取得原創突破。

近日,上海石化1000噸/年碳纖維生產線部分設備進入調試階段,正式投產后將形成每年1500噸碳纖維的工業化生產能力,實現48k和12k碳纖維同步商業化供應。圖為工作人員核對設備信息。代睿淑 供圖
三是深化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積極探索實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加強產學研用深入融合,加快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領域和薄弱環節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和國產化替代,持續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勇當產業鏈“鏈長”。
四是打造創新平臺。針對若干重大關鍵領域,推進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提升產業影響力、引領力。統籌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加快打造世界級高端材料創新平臺。
五是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落實“科改示范行動”,加大試點企業、直屬研究院在研發布局、市場化激勵約束和選人用人等方面改革力度,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瞄準若干戰略必爭領域,探索實施大兵團作戰、“揭榜掛帥”攻關機制,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統籌配置系統內外科技資源,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動力,加快技術突破和產業轉化。
六是加大知識產權管理力度。從頂層設計、措施辦法上形成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機制,制定知識產權管理全面方案,培育高質量高價值知識產權,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儲備和保護。
七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著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和行業內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團隊,強化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青年想法多、思維活,希望青年能快速成長起來,積極探索氫能、新材料等新興領域。
記者:下一步中國石化在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
卞鳳鳴:下一步將統籌落實“四個一批”科技創新總體部署,推進技術先導型公司建設,把黨組部署落到實處,為打造世界一流潔凈能源化工公司、推動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實施一批近期產業化技術攻關。以市場需求為牽引,發揮上中下游一體化優勢,密切產銷研用結合,加快推進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煉油結構調整、高端合成材料、節能環保等一批支撐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加快升級換代,增強競爭優勢,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二是瞄準一批突破性重大基礎研究方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壯大基礎前瞻領域研發力量,建立較強技術儲備,支撐公司轉型發展。
三是構建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深化與國家攻關計劃銜接,積極承擔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任務,申報和建設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進行跨領域的協同攻關、集成創新。
四是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探索實施大兵團作戰組織模式,推行“揭榜掛帥”攻關機制,統籌實施“科改示范行動”,加快打造新型研發機構,加強聯合研發中心建設,優化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深化國際化發展,推進科技孵化器建設,強化知識產權管理,營造良好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