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哲

青島安工院專家在煉化企業檢查。張偉 支玉銘 攝影報道
集團公司全面推進世界領先發展方略,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堅定不移地向技術先導型公司邁進。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貫徹集團公司戰略部署,以全面激發創新活力為目標,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探索前瞻性科技領域,支撐公司“一基兩翼三新”產業布局,為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貢獻力量。
安工院作為中國石化直屬研究院,肩負著以科技創新支撐系統防控HSSE重大風險的重要使命。雖然經過40余年發展,形成以安全學科為基礎,安全、環保、職業健康三位一體的學科發展體系,在國內安全工程技術領域具有了較強影響力,但與集團公司全方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要求相比,在科技創新體系、前瞻學科布局、自主創新能力、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亟需通過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構建HSSE科技開放式創新體系,提升創新力,為集團“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做好科技支撐。
安工院作為直屬研究院“科改示范行動”試點單位之一,以建立和完善市場化機制為導向,以“1+3”科技創新體系為基礎,以“三項制度”改革為抓手,按照“兩步走”方式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第一步推動體制改革,構建“一個創新中心,三個轉化平臺”科技創新體系。安工院整體改制重組為“1+3”科技創新體系:“1”即是研究院本部實施“分轉子”成為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建設中國石化HSSE科技創新中心;“3”即以研究院本部公司化為基礎,理順2個代管法人單位的權屬和管理關系,在石化風險科技和安全管理技術領域打造安工院全資的成果轉化平臺公司,另組建安全科技產品孵化平臺。新體系遵循“科技引領、市場引導、開放創新、產業發展”理念,將有力推動安工院向技術產品化、資質品牌化、服務平臺化、解決方案工程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第二步實施機制創新。安工院在“1+3”體制框架下優化功能定位和組織結構,推進公司治理和管理體系、市場化選人用人、市場化激勵約束、科技創新管理、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機制改革。特別是通過改進科研項目組織管理方式,試點前瞻性應用技術創新團隊機制,施行重大科研項目“揭榜掛帥”,推進以項目為主體的授放權,賦予科技人員更大的自主權,以市場化為導向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分類施策強化科技主體“三能機制”,進一步提升科技研發效率,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安工院明確“一條主線、兩大使命、三大功能”發展定位,圍繞傳統優勢技術領域十大關鍵核心技術和新興技術領域6項前沿引領技術,構建“10+6”學科布局,其中在氫能安全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進行前瞻性技術布局。
氫能是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安全高效的氫能保障措施是實現氫能從技術驗證向市場化推廣的關鍵。安工院針對氫能產業目前面臨的“制儲運加用”全過程的安全瓶頸問題,布局構建氫能產業風險識別、管控、應急的全鏈條技術支撐體系,研究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氫能相關重大安全風險,提高中國石化氫能產業全流程本質安全水平,為中國石化實現建設“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的目標保駕護航。
安工院面向未來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積極推動安全科技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工業互聯網在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中的融合應用,在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等多方面賦能危險化學品行業,以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全過程、全鏈條的態勢感知,增強企業安全風險主動防控能力,提高安全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有力提升中國石化的科學預防、過程管控、綜合治理和精準治理水平。
安工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發展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改革創新,以“新體制機制+新發展藍圖”蓄勢謀篇,走進“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一方面堅持“穩住一頭”,提高科技研發效能,加速重大創新成果培育和科技人才培養,提升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以科技創新引領激發HSSE科技產業活力;另一方面著眼“放開一片”,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帶動多元化科技資源投入,放大產業轉化效應,以市場力量引導科技創新,使安工院更好地服務于能源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發展新戰略。
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在新發展階段,安工院將直面挑戰,滿懷信心,以科技創新為己任,推動HSSE研究院高質量發展,助力集團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