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惜偉

中科煉化在國內首次使用光學氣體成像(OGI)技術對關鍵裝置和重點設備涉VOCs(揮發性有機物)密封點進行排查。圖為1月19日,該公司使用無人機對涉VOCs密封點進行安全隱患排查。聶冬生 攝
2020年以來,集團公司提出了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標。面對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中科煉化作為茂湛煉化一體化基地剛投產不久的骨干企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把集團公司黨組提出的“把HSSE工作作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抓緊抓好,不斷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安全根基”和“把綠色潔凈打造成中國石化亮麗名片”的要求落到實處。
中科煉化全面對標、對表行業一流,聚焦安全發展、綠色發展、高端發展,全力建設安全綠色世界領先企業,在中國石化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征途上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一季度,公司實現安全生產無事故,效益在集團公司同規模煉化企業中排名第一,實現了生產經營開門紅。
公司牢牢樹立“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的安全發展觀,全力打造本質安全型企業。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把HSSE工作擺在壓倒性位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產,從零開始、向零奮斗。
全面壓實安全責任。持續完善HSSE管理體系,推動體系要素與公司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實現HSSE體系在公司各工作環節全面有效運行。扎實開展百日安全無事故專項行動和“我的工作我負責,確保安全無事故”活動,層層將安全主體責任分解落實到位,全面強化全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對不敢管、不擔責、不負責的領導堅決撤換。建立健全科學的獎罰機制,抓“低老壞”整治、抓典型案例分析、抓規章制度落地、抓事故問責追責。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安全承包責任制,讓機關的管理責任下移,督促基層單位提升水平。加強業務外包單位管理,將其納入公司安全管理體系中嚴格要求,確保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執行不留死角。
筑牢安全環保生產的最后防線。針對中科煉化各裝置還未過磨合期、問題還沒充分暴露的實際,強化“機電儀管操”立體交叉巡檢制度的落實,建立問題處理跟蹤信息化平臺,實行機關與基層雙向監督,做到問題處理不過夜,確保裝置隱患及時得到消除。
3月20日,該公司煉油二部加氫裂化班長盧金盛巡檢發現管線泄漏,經過及時處置,避免了一起高溫高壓高硫化氫油氣泄漏噴出著火爆炸事故。為此,公司給他頒發現金獎勵和一季度巡檢之星的榮譽。今年以來,干部員工巡檢排查各類隱患630多項,為安全生產筑牢基礎。
保持對承包商的強勢管理。建立問題和事故追根溯源機制,做到“不允許任何一個問題說不清,不放過任何一個低標準,不原諒任何一個小差錯”。壓實承包商安全自主管理責任,落實承包商考核考評機制,繼續推行網格化管理、常態化督察,堅決扭轉承包商事故多發、易發的局面。
中科煉化堅守“沒有環保就無法生存”的可持續發展觀,從源頭抓起,讓企業生產對區域環境的影響降至最小。環保總投資達36.88億元,采用目前國際先進的生產工藝控制和環保治理技術,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各類污染物的產生。
堅持“環保裝置的管理標準要比生產裝置更高”“環保排放指標和產品質量指標同等重要”等原則,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和綠色產品,強化源頭減排、過程管控和末端治理,持續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堅定不移向“凈零”排放目標努力。
節水治污齊抓共管。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污污分治、一水多用”原則,合理設置排水系統,盡可能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最大限度減少新鮮水用量和污水排放量。目前,公司水資源重復利用率98.75%,污水回用率達61.78%,用水與排水在國內同類企業中均處于領先水平。
實現廢氣超低排放。動力站鍋爐煙氣采用爐內石灰石與爐外半干法組合脫硫等先進工藝,實現煙氣“超潔凈”排放。硫黃回收裝置尾氣采用氨法脫硫工藝,尾氣二氧化硫遠低于國家最嚴限值。全廠火炬氣經氣柜回收、脫硫后作為工藝加熱爐、乙烯裂解爐燃料,且全部采用低氮燃燒器,能夠滿足最嚴格的排放要求。
打造無異味工廠。成品油裝船、火車裝車、汽車裝車及油罐區均配套油氣回收設施,設計采用集團公司嚴控指標,嚴于國家標準。聚烯烴裝置脫氣倉產生的尾氣引入RTO(蓄熱式氧化爐)進行焚燒,大幅度減少無組織排放。設備與管線泄漏通過開展LDAR(泄樓檢測及修復)而持續降低,設置廠界VOCs(可揮發性有機物)環境空氣大氣監測站,使用無人機空中紅外探測VOCs漏點,努力構建立體VOCs防控體系。
筑牢水體防控體系。該公司建立三級水體防控體系,裝置區和罐區設圍堰及雨污切換系統,雨排水系統設置集中控制閥,設置一座9萬立方米事故水池、一座5萬立方米雨水監控池,確保生產事故污水、污染消防水和污染雨水不排入外環境。此外,收油船、收油機、圍油欄、消油劑等應急物資齊全。
中科煉化一期投入400多億元,二期的規劃和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作為一家新企業,公司生產運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較多,精細化管理處于初級階段。在踐行“裝置生產既要安全環保又要經濟”“安全環保生產是天職,經濟運行是水平”科學理念的同時,對標對表行業一流,在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在確保安全環保生產的基礎上,努力實現裝置經濟技術指標“站排頭、爭第一”。
我們還充分發揮區域市場和基地一體化優勢,向強化計劃管理要效益,向科學“買賣存運”要效益,向優化運行要效益。今年以來,通過強化內部生產管理,確保裝置安全平穩運行,提高生產負荷,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效益。3月,乙烯產量達7.3萬噸,超額完成月度計劃,創投產以來月乙烯產量最高紀錄。
4月2日,2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順利生產高熔指抗沖共聚聚丙烯2000噸,首次走出國門出口海外市場,拓寬了產品創效渠道。該裝置自去年9月投產以來,已完成7個新產品開發,實現平穩轉產18次,創造國內同類裝置生產平穩率最優的業績。

截至3月10日,中科煉化聚丙烯裝置連續平穩運行180天。圖為該裝置操作人員在監護保運人員安裝設備安全閥。聶冬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