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 來 通訊員 楊延平




的超大型油輪駕駛經驗,來青島LNG接收站前已經是LNG船舶大副,航程加起來可以繞地球近20圈。就是這樣一位對LNG船舶極為熟悉的航海能手,“源于對中國石化的信任,和一份陸地上的踏實感”,接住了中國石化的橄欖枝。
2014年7月剛入職,王亮就投入到接收站投產各項準備工作中。他和林劍彬、王愷火速“成團”,一方面精心做好技術準備,另一方面倒排工序、細化梳理首船前各項政府許可,協同項目攻關組逐項突破關鍵制約環節,定標準、跑手續、理流程、搞培訓。在PSSR(開車前安全檢查)方面,逐項檢查核準海事系統39個方面、178項要求,確保開車前無任何遺留項。不僅如此,為了保證涉外涉海的專業化、程序化、規范化,青島LNG港務團隊在LNG船舶抵港前第一時間開展船岸兼容研究工作,建立LNG船岸兼容研究作業流程,制定船岸兼容研究模板。他們還深入研究探討卸貨作業流程,細化梳理每一個作業節點,綜合制定卸貨作業計劃和LNG卸貨作業模板,編制LNG碼頭安全作業方案,實現LNG接卸作業程序化、表單化、標準化。
就這樣,團隊成員摸著石頭過河,先行先試、穩扎穩打,LNG船舶的接卸作業在蹣跚中步入正軌。
4月9日16時50分,海拉精神輪進入全速卸貨階段。海拉精神輪長298.43米、寬46米,該船是青島LNG接收站投產至今接卸的最大船型之一,載貨多、作業時間相對緊張,過程稍有延誤就有可能導致船舶延長滯港時間。
4月10日凌晨,林劍彬像往常一樣在碼頭由集裝箱改建的臨時值班室值守,由于作業進展比較順利,一陣困意悄悄襲來。2時28分,碼頭卸料平臺傳來刺耳的警報聲,林劍彬瞬間清醒。經驗告訴他,這是卸料緊急中斷(ESD)的警報聲和卸料管線上閥門緊急關閉的聲音。他第一時間與船方和中央控制室聯系,原來由于船方保險絲插塞故障、觸發ESD信號,導致卸料緊急中斷。

王愷進行青島LNG海關“油氣液體化工品物流監控系統”申報工作。秦塞雷 攝
聯系船方修復故障、組織碼頭現場值班操作人員進行緊急處置……一系列操作準確、高效。3時48分,重新恢復全速卸貨。得益于船岸雙方應急處置及時得當,并未打亂整體計劃。4月10日11時,平潮時段,海拉精神輪順利離港。
“好久沒遇見這樣的小插曲了。安全接船無小事,又讓我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連續工作了近20個小時的林劍彬故作輕松地對記者說道。
針對LNG船舶接卸作業特點,港務團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專業實用的接船作業安全保障體系。他們按照《LNG船舶接卸作業標準程序》要求,嚴格作業標準化,有效降低了作業安全風險和船舶滯港風險。在接船作業期間,嚴格執行三級值班制度,配強配優值班力量,隨時準備應對各類突發緊急情況。
疫情防控期間,三人團隊針對疫情期間的接船作業難點,立足實際,從組織準備、人員準備、物資準備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專業實用的接船作業安全保障體系,結合地方政府、口岸單位和公司疫情防控要求,實現了接船保供和疫情防控“雙硬核”。林劍彬更是主動請纓,完成了2020年全部95艘次LNG船舶的接船任務。大家看到的是林劍彬在碼頭一線堅守了110多個夜班,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愛人是一名醫護人員,二人以不同的身份奮斗在戰疫一線,恰好在同一天休息則成了小概率事件。聚少離多的日子并沒有讓林劍彬心生抱怨,“我是黨員,關鍵時刻更應該站好自己的一班崗!”這是近13年黨齡的林劍彬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自2014年11月投產至今,青島LNG接收站攻堅啃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安全運行六年來,青島LNG接收站累計接卸LNG逾2860萬噸、外輸管道氣超288億立方米,槽車外運37萬車850萬噸,切實扛起了保障華北地區用氣需求的責任。
在青島LNG碼頭,林劍彬的身旁時常有2020年入職員工尹崇杰的身影。今年以來,他和林劍彬簽訂了師徒協議,當起了碼頭上的“學徒工”。
4月9日靠泊的海拉精神輪是他第一次指泊,林劍彬手把手地教,尹崇杰學著師父的樣子用略顯生澀的英語術語和船方交流。幾經周折,船舶平穩靠泊,林劍彬豎起的大拇指讓尹崇杰備受鼓勵。
像尹崇杰一樣,近10名LNG接船技術人才從這里起航,逐漸成為各LNG接收站海事專業的中堅力量。青島LNG接收站不僅開創了項目建設的先河,更成為了為中國石化培養LNG專業人才的成長搖籃,先后對青島、廣西、天津等多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面授培訓、實操實戰,培育輸出高素質、專業化的LNG專業人才近100人,建起一支拿得出手、走得出去的復合型專業LNG人才隊伍,主動參加中國石化各類型天然氣建設運營,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石化LNG專業人才“黃埔軍校”。
由王亮、林劍彬和王愷組成的青島LNG海事港務接船團隊,不僅自我提升,更深知“傳幫帶”的意義,積極幫助系統內其他LNG接收站開展工作。天津LNG接收站是中國石化第一個自主開車的接收站。2018年2月,作為港務專家的王亮帶領天津LNG接收站港務組深入一線,開展前期工作。2018年2月6日,天津LNG接收站接卸的第一艘中能北海輪正式靠泊。
王亮帶領天津港務組駐守LNG船舶中控室,與接收站、船長、值守拖輪不斷溝通協調并做好相關應急預案,安排船方、岸方增加碼頭巡檢頻次,并密切監控卸料狀態。2月13日上午10時,中能北海輪卸料完畢、駛離碼頭,歷經七天七夜,圓滿完成首船調試氣安全接卸作業。不僅如此,他還利用空余時間為天津LNG接收站港務組講授港務專業知識,并編制了《碼頭經理崗位培訓手冊》。按照慣例,LNG接收站機械完工后,賣方或船公司委托或派遣具有一定資質的并取得國際石油公司認可證書的評估人員,依據《海運接收站基準與評估調查問卷》,共10個項目、6個基線標準進行盡職調查。港務團隊提前謀劃、合理安排,牽頭組織相關專業開展工作,目前,青島LNG接收站先后通過英國天然氣、埃克森美孚、殼牌、雪弗龍、bp、道達爾等國際油氣公司的盡職調查,成為公認的業界標桿。
不僅如此,他們注重強基立標,先后制定了《LNG船舶接卸作業標準程序》、《接收站運行操作規程》和《中國石化LNG操作工技能鑒定題庫》等系列標準規范,為中國石化LNG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標準化支撐。
“作為一名接船主管,我們是外籍船舶靠泊后見到的第一張中國面孔,這張名片一定要擦亮。”言談間,王亮、林劍彬和王愷深知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精細嚴謹地完成每一項船岸界面技術對接工作,安全高效地完成每一次LNG船舶接卸作業。”這是每一位接船主管樸實又鄭重的承諾。他們奮楫揚帆、踏浪前行、無懼風雨,把青春撒向大海,把奉獻刻上碼頭,把敬業和熱愛融入中國石化天然氣跨越式發展的偉大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