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浙江新昌縣供電有限公司 汪曉琴 吳煒煒
本文針對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管理的需求,開發了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全流程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結合現行的電網實物資產管理辦法,建立資產剩余價值評估模型、資產損耗模型、待利用資產淘寶數據庫、資產管理大數據平臺,加強資產編碼管理、實現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管理責任到人、再利用剩余價值最大化、資產管控過程精益化。
隨著公司電網建設和改造不斷加快,大量輸、變、配電、自動化設備被改造升級,公司內部將產生大量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其中部分退役設備仍存有較大的使用剩余價值,可在后期改造中繼續發揮設備剩余價值。目前針對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的管理手段落后,各部門間溝通協調不夠,使得退役電網實物資產拆、改、用各環節存在信息不暢、數據不準、考核未落到實處的現象,很大程度降低了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的再利用和再處置效率和效益。
為實現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的精益管理,本文研究了基于數據庫、剩余價值評估模型、資產損耗模型、資產編碼管理等技術并結合國家電網針對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管理辦法的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精益利用全過程管控系統。
結合國家電網的管理辦法,通過有效利用互聯網+、數字化運檢,明確退役資產再利用應嚴格按照“統籌調配、分級管理、專業負責、就近利用”原則,從現場拆除到入庫到再利用各環節責任主體,完善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精益利用全過程管理的工作流程。
運行單位負責設備檔案資料的移交,拆除方負責無損運抵倉庫或再利用項目現場,物資部門負責入庫清點、接收、保管,設計部門負責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可研評估與二次利用技術把關,運檢部負責統籌管理退役實物資產工作,財務部負責做好剩余價值資產管理。系統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流程圖
為實現對電網退役實物資產精益管控的支持,系統設置了剩余價值評估模型、損耗模型、大數據平臺、待利用資產數據庫、資產編碼管理等功能支持,其平臺功能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平臺功能架構圖

表1 剩余價值計算公式
系統核心功能主要有剩余價值評估模型、損耗模型、大數據平臺、待利用資產數據庫、資產編碼管理庫等。
剩余價值評估模型: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再利用率應根據不同類型設備結合資產的使用年限來進行評價考核,這樣更具科學性,對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再利用的綜合情況進行評比。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再利用率=(A類設備退役資產利用率×平均使用年限÷應使用壽命年限+B類設備退役資產利用率×平均使用年限÷應使用壽命年限+……)÷總設備類數;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利用率=(退役電網實物資產再利用舊資產÷總退役電網實物資產資產)×100%。
統一設固定資產原值為B,凈殘值為F,折舊年數為t,折舊年限為n,折舊率為R,折舊額為Dt,折舊總額為D×t,折余價值為DNVt(t=1、2、3…n),通過變量關系建立數學模型。
剩余價值計算公式如表1所示。
損耗模型:根據不同退役資產損耗管理,設計算法從而建立退役電網實物資產拆除損耗比模型,在退役過程中對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的損耗率進行監測,將損耗結果以數字化的形式體現并報送,實現損耗管理數字化。
大數據平臺:實現電網資產從建設到退役到再利用的全過程數據流。為公司掌控全縣電網資產的使用情況提供有效的數字支撐。該平臺主要構建了數字化價值模型庫,通過數字化帶來數據化,數據化是將數字化的信息進行條理化,通過智能分析、多維分析、查詢回溯等,為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業務數據化,以數據分析為切入點,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打破傳統的經驗驅動決策的方式,實現公司該類別業務管理科學決策。
待利用資產數據庫:以電商商品平臺思維思考,充分考慮容量、性能和并發,采用負載均衡和緩存機制,設計全新的待利用資產數據庫和展示平臺,實現退役待利用資產展示“淘寶化”。通過將待利用資產的評估與登記,實現待利用實物資產的數據庫和展示平臺建立,該數據庫和平臺能夠極大的方便設計、運行人員對待利用資產的查看、選型和智能化匹配,實現待利用資產的剩余價值有效管理和提高待利用資產的再利用率。
資產編碼管理庫:系統設定所有設備的的基本信息,操作人員可通過填寫設備的實際信息,可將該信息導入相應的二維碼,并將二維碼黏貼在設備處,實現設備的身份管理。
結束語:退役電網實物資產精益利用全過程管控系統,將管理節點前移到項目可研初期,實現資產價值評估數字化、損耗管理數據化,待利用資產數據庫采用電商平臺思維,充分考慮容量、性能和并發,采用負載均衡和緩存機制,實現待利用資產便捷查看、智能化選型和匹配、流程標準、信息共享、價值可視化等,有效喚醒內部沉睡資源,挖掘存量資產價值,提高資產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