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斌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這一過程中它們會與地球大氣層產生劇烈的摩擦而發光發熱,這就是流星現象,其中沒有燃燒殆盡最終“作客”地球的就是隕石。
隕石是天體化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小行星帶、月球、火星以及其他星體的化學組成和物理化學環境,繼而推測星體年齡,探究生命前期的化學演化,預測行星被撞擊的后果,還可以用以探索太陽系形成的奧秘。
顧名思義,石隕石的主要成分類似石頭,以含硅、氧、鎂、鋁、鈣等元素的硅酸鹽為主;鐵隕石的主要成分類似鐵塊,以金屬鐵和鎳元素為主;石鐵隕石則是“石頭”和“鐵塊”大約各占一半。目前人類收集到的隕石中最多的是石隕石,其次是鐵隕石,而石鐵隕石只占很小一部分。

球粒隕石是一種常見的隕石類型,含有球狀粒子構造,化學成分上屬于石隕石。通常球粒隕石所含的球粒直徑范圍在0.1~1毫米之間,較大的球粒隕石可達幾毫米。
無論隕石大小,其所含的礦物類型和包裹的基質基本相同。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球粒隕石,是1976年發生在中國吉林省吉林市的隕石雨事件中墜落的吉林一號隕石,質量為1770千克。此外,還有碳質球粒隕石,這種隕石富含包括氨基酸、卟啉、嘌呤、嘧啶、烷烴和芳香烴等在內的多種有機成分。它還可以為了解生命前期有機物的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信息,進而幫助人類揭開生命起源之謎。

無球粒隕石、鐵隕石和石鐵隕石統稱為分異型隕石,它們是在太陽星云的“分異”階段形成的。
這一過程中硅酸鹽所含的較輕元素上浮形成行星的外殼,鐵和鎳等較重的元素下沉形成行星的內核。無球粒隕石是硅酸鹽經過熔融和重結晶過程,讓原本的球粒消失。而鐵隕石來自從鐵鎳內核,石鐵隕石則是行星外殼和內核的交界部分。
玻璃隕石則是一種特殊的塊狀玻璃物質,其呈黑色、棕黑色或淺綠色。與其它隕石在全球范圍分布不同,玻璃隕石存在于東南亞一澳大利亞、非洲象牙海岸、捷克一斯洛伐克一奧地利和北美四個特定區域。在中國,它們被稱為“雷公墨”,在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上有分布。中國玻璃隕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量通常為70%一80%,其次是氧化鋁,含量為10%~20%,此外還含有鐵、鈣、鎂、鈉、鉀、鈦等元素。


2020年12月23日,有人拍攝到青海玉樹疑似有火流星墜落。視頻中,天空中劃過一個明亮的火球,宛如白晝。中國地震臺網記錄到了這次隕石墜落事件,確認震源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和玉樹縣交界區域。初步確定此次墜落的隕石來自于太陽系小行星帶的一顆直徑約為6.5米、質量約為430噸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在墜落的過程中曾發生多次爆炸,大部分物質燒蝕殆盡,但墜落地面部分預計仍可達10噸左右,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中。可見即使是體量龐大的隕石,在人跡罕至的區域尋找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期待這塊“新鮮出爐”的隕石早日被發現,給我們帶來更多關于太陽系小行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