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浩蕩,萬物競長。乘著新時代的春風,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滿懷豪情、意氣風發踏入人民大會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人群中一位頭扎馬尾辮、回眸甜笑的85后女孩李薇,格外引人注目。
初見李薇的人,很難將她與酒聯系起來。一杯酒,什么香氣、什么味道,經過眼觀色、鼻聞香、口嘗味,再結合它的指標,判斷推導出它是否符合標準,是否達到了酒體設計的要求……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洋河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李薇這十年的工作日常。
在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中心,一間采光很好的房間內,溫度濕度適宜;一張張白色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排排50毫升杯子,里面裝著剛釀出來的新酒,它們在等待品酒師給它們的評語。
李薇拿起面前的第一個杯子,細細端詳杯中酒的色澤,輕搖兩三下,在鼻尖一厘米處小心翼翼地嗅聞,然后舉杯飲一口,讓那一小口酒在口腔中打轉后,在本子上寫下了兩行字:清亮透明,窖香濃郁,酒體醇厚,綿長尾凈,回味悠長。就這樣,李薇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是她進入公司的第11年。
“辣!就這一個感覺!”李薇依然記得當時品第一口酒的情景。“入職前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職業,之前從未喝過白酒。”李薇笑著說,第一天開始品酒訓練,她是紅著臉下班的,“師傅們品酒后寫的那些濃郁、醇厚、綿長,我根本就品不出來。”
好學的李薇照著師傅的做法逐步訓練。“師傅品一次,我也照做一次,對著師傅的筆記反復找味道。”日復一日的訓練后,李薇順利通過了考核,正式上崗,在江蘇省白酒業職業技能競賽中斬獲冠軍,并于2015年12月被評為國家級白酒評酒委員。沉穩的性格且對技藝精益求精的鉆研,讓李薇入職不到8年的時間便勝任了酒體設計師的工作。
2018年,李薇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得知自己當選為人大代表時內心非常開心,但在高興之余最多的是惶恐和不安,害怕因自己能力不足而沒能履好職、盡好責。”于是,這一次,李薇再次拿出了她的“殺手锏”——善于鉆研的勁兒。
李薇先從自己熟知的“酒”入手。基于自己的多年從業經驗及后期的調研,李薇了解到,中國的釀酒起源于超過一萬年前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時期。“釀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內涵十分豐富,它與中國的農耕文化、中醫、飲食民俗、飲食文藝等人文、社會生活都息息相關。”為此,2018年,李薇提出“關于中國白酒釀造技藝列入國家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她希望從技藝到記憶,從內部到外部,從國家到世界,推動中國釀酒文化在全世界范圍的傳播和繼承。
對于這份建議,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時間給予回復,并列入了辦事日程,這給了李薇很大的信心和鼓勵。隨即,她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知識產權保護和中國白酒國際化上。“中國白酒要想走出國門,在國外占領更多的市場,保護好知識產權是第一步。”
“如今,我們宿遷市洋河鎮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檢查服務中心’,開通知識產權案件‘綠色通道’,成立專業宣講隊伍等一系列舉措,對促進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維護企業創新積極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李薇說,“作為一名從酒企中走出的基層人大代表,我想讓大家了解我的工作,了解中國酒文化,也有義務和責任為中國的酒文化飄香全球貢獻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對于好原酒的品質定位,以前我們是說綿甜、綿滿,現在我們更注重綿厚味長。”李薇帶著徒弟圍在釀酒車間的甑桶邊,一邊接酒品評,一邊向徒弟講解原酒品鑒的要點,“提高原酒的綿厚度,是我們實現綿柔品質突破的第一步。”
“師帶徒”模式一直是洋河的傳統,李薇很感謝洋河的“師帶徒”模式,在師傅的引領下,每杯酒在她眼里都有了不一樣的色彩。“品酒師及酒體設計師的工作需要建立在大量實踐經驗基礎之上,酒體之間微妙的平衡變化,要靠品酒師的感官去體會、去品味,這是任何精密儀器都無法代替的。對于白酒企業而言,一支優秀的品酒師隊伍,就是最大的一筆財富。”這是李薇多年來工作的感悟。
“作為一名基層的技術工作人員,我深感基層高技能人才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李薇提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建議”。她建議,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遵循職業教育發展內在規律,將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優化職業教育和產業結構,同步規劃產教融合發展政策措施,并通過創新辦學模式、發展及育人方式,推進職業院校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建立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協同育人機制和共享制度,為建設現代化強國培養和輸送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新形勢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現代產業體系作出巨大貢獻。
這幾年,李薇最大的心愿是能夠解決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受限的問題。為此,她提出“關于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建議”。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李薇依舊將目光聚焦于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在前期的走訪調研中,李薇發現目前在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如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大而全”、企業參與辦學程度低等問題。她希望高校尤其是職業教育院校能夠在理論知識培養的同時,加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方便企業快速招到與之相適合的技能型人才,減少用工成本,并建議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構建校企協同培養機制,細化職業教育院校的專業類別,及時更新了解企業招工需求,并將其列入職業教育范疇內。
今年是李薇第四次來到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從最初發言時的磕磕絆絆,到如今能夠清晰明了地反映基層群眾的聲音和期盼,她做了很多努力。“人大代表四個字背后,承載了太多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我要履行好代表的職責,付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更要做一名充分反映基層聲音的‘有心人’。”
在車間、廠房、社區醫院、診所……每到一處,李薇都會和一線的員工、醫務人員敞開心扉交談。“我來自基層,明白要看問題、尋建議、找答案,就要深入一線。”為了得到好的建議,李薇常常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后,利用下班時間開展調查研究。
去年疫情發生后,不少基層醫務人員反映基層社區醫療服務能力弱,基層醫務人員不足,群眾對基層社區醫療依從度不高,導致醫療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這些問題引起了李薇的重視,隨即形成了“關于加強基層社區醫療服務能力的建議”,希望通過加大對基層醫療的設備和人才投入,推動建立基層與三級醫院之間的信息化聯系等方式,真正實現分級診療,為基層醫院提供支持。
在基層調研中,就如何促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認為,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廣,能夠實現“養老不離家”的需求,既符合我國國情,也具有成本低、覆蓋廣、服務靈活等優點。基于此,李薇建議增加居家養老服務人力資源投入,內容涵蓋人才培訓、財力支撐、設施建設、社會參與等,促進社區居家養老工作步入規范化軌道。
“今年重點關注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一直以來,教育都是備受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經過長期努力,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與此同時,目前國民教育需求也正在由‘有學上’向‘上好學’加速轉變。”李薇希望能夠促進地域之間、學校之間教育資源均衡化,推動師資均衡配置和有序流動,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發展的紅利。
“能夠把老百姓的心聲帶到全國兩會,切實解決好老百姓真正的痛點和需求,是我對一名稱職代表的界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筆者見到李薇時,她仍在為今年提出的這些建議進行最后的完善。“帶來的這些建議,字里行間承載的是沉甸甸的責任和群眾對自己的信任。”李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