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國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因此,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內容的生活化以及人文化將成為我們必然的選擇。一堂成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不在于學生學到多少知識,關鍵是如何在學生生活中挖掘內涵,生成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我參與,我實踐,我探究”的快樂。學生課余時間自主開展的一些“民間”活動,學生十分喜歡,參與面也廣,內容也豐富,里面蘊含的課程資源值得深入挖掘。
所謂學生“民間”活動,是指學生自主開展、自由參加的文化體育活動等。它和學校“官方”組織的學校活動相對應。紙飛機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玩的“民間”活動,《怎樣使紙飛機飛得遠?》這堂課就來源于學生課余生活。因為紙飛機飛行的不確定性很大,給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一、試飛引導,確定探究問題
師:為了讓我們的研究具有可比性,老師折好了六架相同的紙飛機供大家研究。現在請各組進行試飛。大家先討論一下,試飛時要注意什么?
生:通過討論我們認為要注意投射的角度和力量等。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要求試飛,要求投射角度為45度,現在開始,飛!(飛機飛出后,兩個學生根據編號負責在飛機落點上放標號牌。)
師:同學們,為什么同樣的紙飛機,飛出去的遠近不同呢?
生:可能是投射的角度不同、用的力氣不同、遇到的空氣氣流不同等。
師:我們來猜想一下,如果我們改變飛機的重量和飛機的形狀,飛機飛得遠近會不會受影響?
生:會的,飛機重了也許飛得近……
師:今天我們就從從改變投射角度、機身重量、機翼形狀三個方面來研究如何使紙飛機飛得遠(板書并要求各小組在研究記錄表上做記錄)。
二、實驗探究,尋找研究規律
研究一:改變投射角度
師:現在我們來做改變投射角度的實驗,看看飛機飛得遠近的情況是怎樣的。第一次試飛我們用的是45度角,現在我們可以怎樣來改變角度?
生:可以比45度大,也可以比45度小。
師:對,為了使實驗效果明顯,1、2、3組采用0度角,4、5、6組采用90度角,現在預備,飛!(投射手按要求飛出飛機,兩名同學做標記。)
師:根據實驗情況,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各小組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生:根據實驗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改變投射角度會對飛機的遠近有影響,45度角飛得最遠,大于或小于45度角,都飛得近。
研究二:改變機身重量
師:現在我們來做改變機身重量的實驗,看看對飛機飛得遠近有何影響。老師在桌子上放了一些東西,你可以利用它們來改變飛機的重量(老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不同重量的東西,東西放在飛機上的位置也不同)。
生:我們來匯報飛機的改裝情況……
師:對,為了使實驗有可比性,我們現在的紙飛機應該采用什么角度飛最好?
生:45度角。
師:對,現在我們統一采用45度角,請投射手按要求飛出飛機,同學們根據以前的標記觀察實驗結果。
師:根據實驗情況,你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各小組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生:根據實驗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改變機身重量會對飛機飛得遠近有影響,但給飛機加重量要適當,不能太重,太重了飛不遠。還要注意飛機的平衡。
研究三:改變機翼形狀
師:現在我們來做改變機翼形狀的實驗,看看對飛機飛得遠近有何影響。老師在桌子上放了一張紙,這張紙和剛才實驗用的紙飛機的用紙是一樣大小的,你可以用這張紙折出一架紙飛機,它的機翼形狀和原來的不一樣。
生:我們來匯報飛機的改裝情況(要說清楚機翼的尺寸變化)。
師:對,為了使實驗有可比性,我們現在的紙飛機應該采用什么角度飛最好?
生:45度角。
師:對,現在我們統一采用45度角,投射手按要求飛出飛機,同學們可根據以前的標記觀察實驗結果。
師:根據實驗情況,你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各小組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生:根據實驗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改變機翼形狀會對飛機飛得遠近有影響,機翼大,空氣阻力大,飛得近;機翼小,空氣阻力小,飛機飛得遠。
師:那么是不是飛機機翼越小越好?
生:不是的,機翼太小,飛機不平穩,會翻身。
三、整理歸納,總結研究成果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討論、猜想、實驗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初步得出了紙飛機飛得遠與近和投射角度、機身重量、機翼形狀等因素的關系(讓學生具體整理歸納出幾條來)。當然,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我們的研究不是十分科學,結論不是很精確。但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到了一些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像紙飛機一樣的學生“民間”活動非常多,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將學生“民間”活動引進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中。
1.挖掘民間體育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研究性學習活動課應大力開發和利用寶貴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滾鐵圈、打打陀螺、踩高蹺、踢毽子、跳皮筋等民間活動引入課堂是對學生的一種文化熏陶,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種很好的途徑。
2.引入新趣味運動
比如:以前流行的輪滑、溜溜球、呼啦圈飛飛卡,現在流行的街舞、定向運動等都是學生的最愛。如果在教學中有選擇的引入這些內容作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主題,效果肯定是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絕對是情趣盎然、樂此不疲。
3.選擇真實生活場景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說:“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心理學的多項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在設計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時,所選擇的場景和內容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如本課中比誰的飛機飛得遠的游戲,就是根據學生生活提煉出來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有趣的情景游戲活動中學習,感到的是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