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娜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可教、可學、可評價等特點反映了教學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性。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凸顯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育人的過程與語言學習和內容理解的過程緊密相連。因此,閱讀教學的開展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微閱讀是一種借助短信息、精簡網文和片段文體等微型化、片段式的文字載體而體現出的閱讀新范式,通過精心選擇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微小閱讀素材,借助多媒體平臺、微信、微博、QQ、網絡軟件等信息工具,為學生展現別開生面的閱讀教學新情境,讓他們更好地實現有趣閱讀、有效閱讀,進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閱讀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一、設置多元微閱讀任務,培養學習能力
學會學習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關鍵表現。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表現在學生能否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設置多樣化的微閱讀任務,學生根據不同需求和自己的想法,完成不同任務,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開展人教版Module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 Reading 1 First Impressions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充分發揮現在教育技術的優勢,引導學生拓寬學習渠道,開展主動的、個性化的探究活動。如學生可以選擇閱讀老師在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關于changes in our life的話題文章,也可利用網絡資源補充信息,以小組為單位選1個話題(交通、住房、教育、環境、工作、交流、金融):了解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發生的巨大的變化,并暢想未來;也可以選擇分享相關主題的網絡資源,在課堂導入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軟件來展示他們課前的自主探究結果。
學生通過課前的微閱讀活動,激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為接下來的深入閱讀鑒定基礎。例如:學生講到交通的變化會出現一些詞匯:sedan chair轎子, carriage四輪馬車,spaceship/space craft飛船,time travel時空穿梭,driverless cars/ smart cars無人駕駛汽車,time capsule時空膠囊,了解了這些的詞匯,有助于提高課堂閱讀的有效性。課后教師可以提供展示未來科技的網絡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新問題和對當今社會變化現象的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開展課前自主探究、課中自信展示、課后拓展延伸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主動的閱讀傾向,并能較持久的保持良好的閱讀情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豐富微閱讀內容,夯實文化基礎
文化基礎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包括增加學生的人文積淀,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增強學生的批判、質疑意識,提升學生勇于探究的能力等內容(姜寧2020)。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恰當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大量的多模態語篇,包括新聞報道、詩歌、小說、戲劇、電影等。形式多樣,如經典美文推介、典型文段欣賞、原書插圖展示、陌生詞匯或語法現象討論,引導學生挖掘語篇承載的文化知識的意義與內涵,并在語言運用活動中學習和內化文化知識。
課標強調文化意識的培養,特別是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增強跨文化意識有利于加深其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劉倩2020)。英語閱讀教學要充分利用各種優秀的英語情境資源,進行英語文化思維的有效滲透。例如:在進行人教版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主題教學時,教師可補充有關友誼的歌曲、諺語或電影,加深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和文化沉淀,指引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講授人教版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展示一些節日的視頻和短文,讓學生了解各地節日的風俗習俗,拓展國際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Using Language的閱讀文本“A sad love story”的學習中,教師可補充中國神話故事“七巧節”的英語視頻,鼓勵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引導學生弘揚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幫助學生增強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達到育人目的。
三、加強微閱讀深度學習,鼓勵實踐創新
深度學習是在教師指引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劉月霞,郭華,2018)。深度學習目的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它是時代的需求,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利用新媒體語篇開展主題閱讀,擴大閱讀量,引導學生開展主動、個性化的探究活動,實現深度學習,提升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問題式、主題式、項目式的探究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人教版Module 5 Unit 5 First Aid單元教學為例,學生學習了燒傷的急救知識后,出現其他意外事故該如何急救呢?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分小組開展閱讀探究,如First aid for bleeding / chocking / drowning/Ankle spraining,并通過角色扮演把這些問題的處理方法錄制成小視頻,發布在微信平臺分享。這樣不僅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應用,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實踐創新的能力。
在談論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話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讓學生以“氣候變化引關注,低碳生活成時尚”為主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了解全球氣候變化現象、原因、可能帶來的影響和應對措施,最后寫一封“關愛地球、低碳環保”的倡議書。在這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形成學科思維模式,還能養成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公民素養、實踐能力和做人擔當意識及能力。
教師在微閱讀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技術對教育的服務功能,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個性差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微閱讀教學能夠彌補傳統閱讀課堂的單一、乏味、被動等不足,采用多種形式,促進學生主動、自覺地投入閱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