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桂安
培養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要用信息化手段支持,要轉變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高中生在地理知識探究運用過程中要運用綜合的觀點分析地理環境的特點,要用綜合的思維分析地理要素,認識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培養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教師應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也是教學工作應該遵循的原則。培養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切實把握現實的、具體的、前沿的地理發展科學,結合新時代高中生地理學習的特點,遵循高中生思維發展規律,科學地設計學習情境,用主題任務驅動高中生綜合思維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員.設計地理知識與現實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
地理具有地域性、綜合性、協調性的學科特點,其知識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識之間存在著多種聯系,知識點具有多層次、多維度和多角度的特征,教師需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借助信息技術支持,設計具有問題的學生學習情境,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討論、交流、探究,對于具有綜合性的地理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縱向思考和橫向思考,把模擬現實的地理要素綜合起來,循序漸進地思考地理事物或現象,探尋不同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分析地理現象,運用思維遷移探尋現象背后的規律,把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地理環境之中,探索某個區域中的地理要素之間結構的合理性、有序性,發揮區域地理要素功能最大化。
2.設計地理現象變化發展規律的學習情境
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運動變化著的地理事物或現象推動了地理學科的前進,促進了地理知識的更新,促進人類發現越來越多的地理規律。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或者現象的變化,用創新的思維思考地理事物或者現象,探尋地理事物或者現象的規律,提出有利于人類和地球協調發展的新的觀點。這是高中地理學科立德樹人的題中之義,教師設計地理現象變化發展規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社會生活和自然規律,引導學生整體認識地理環境,全面、系統地分析地理要素,用動態的眼光分析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科學地預測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影響的趨勢,提出合乎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主張,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創新精神。
二、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因材施教是我國優秀的教學傳統,主要是針對不同個性學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給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等等,新時代的因材施教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學習服務。在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上,主要是依據學生不同時間段的不同學習任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員.課前預習選擇微課教學法
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改進傳統的預習方法,傳統的預習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文本,了解大致的新授內容及知識點,學生綜合思維很難得到訓練。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的預習,要求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支持,把發現的問題帶進課堂,這不僅要了解新授內容,還有知識探究和問題發現。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法,助力學生預習新課,課前將制作的短視頻上傳學生共享的互聯網學習平臺,視頻內容要突出學生預習的重點、難點,關注學生核心知識點的分析與綜合,助力學生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為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預習提供幫助。如學生預習“水圈與水循環”內容時,教師要上傳有關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短視頻以及5分鐘水循環動畫片,為學生探索水循環的概念與分類、建構知識框架服務,有利于學生綜合思維素養的形成。
圓.課堂探究運用問題教學法
任務驅動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是實現學生素養提升的重要課堂教學方式,任務驅動需要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圍繞問題解決開展探究活動,驅動學生綜合思維素養提升。如教學《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時,教師利用有關內部和外部作用的教學資源,設計現實生活中各種地表形態的學習情境視頻,并提出要求學生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科學的判斷和形象的思維,驅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猿.課后拓展運用活動教學法
不同地域的地理環境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都具有綜合性,要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時空的組合條件及其相互作用,提出有利于人類改善地理環境的觀點。課后拓展要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先分析后綜合,促進學生思維創新。如學生學習“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內容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鏈接互聯網,了解我國能源的地域分布,引導學生理解不同區域蘊藏不同能源,提出在我國這樣一個資源豐富但是人口眾多的大國,如何開發和利用能源、如何解決能源危機,無論是開發、利用、生產能源,怎樣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模擬火力發電能源燃燒的場景,提出要學生探索和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圍繞生產方式改進和環境保護方案設計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多層次的理解,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綜合思維素養的提升,需要教師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理論聯系實際、因材施教的優秀教學傳統,培養學生形象、發散和拓展思維,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探索提升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