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張碩
為提高中醫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加大醫教協同和實踐育人力度,加強中醫藥實踐教學能力建設,為醫養健康產業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山東中醫藥大學正扎實穩妥地推進醫學類專業“二段式”實踐教學改革。本文針對“兩段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展開論述。
一、關于見習在醫學教育中的定位及目標
對于醫學生而言,見習、實習、規培就是一個不斷成長、從醫學生到準醫生再到一名合格的執業醫師的歷程,是從醫學理論學習走向臨床實踐的過程,臨床技能、臨床思維、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在此期間得以培養,獨立工作的能力亦得以提升。
有觀點認為,見習應僅僅側重興趣啟迪而已,臨床能力的提升是次要的,通過見習對不同科室有了最直觀的感性認知,以此培養興趣,方便研究生階段的專業選擇,從而為日后的臨床實踐奠定基礎。的確,見習、實習之別固然存在,但不可為兩者劃定一個涇渭分明的界限,兩者均是本科階段不可多得的臨床機會,且見習、實習、規培本就是一脈相承,逐漸積累。若將本科期間培養臨床能力的重擔全然置于實習,不說實習效果如何,能否盡數掌握實習手冊中對本科生的要求,而且在大五年級這一關鍵的學期,也會讓學生肩上考研與實習的雙重重擔再次加重,這時必然會有大部分學生臨床實習的積極性大幅下降,為選擇考研而選擇降低或逃避臨床實習,其臨床實習的效果往往一般或差。
因此,我們應該將大四期間相對輕松的見習定位為本科階段中提升臨床能力,萌發專業興趣,為臨床實習及專業選擇奠基的關鍵時期。應以輪轉科室,啟迪興趣,內化理論,提高實踐水平,培養中醫思維為長遠目標。
大四學期,臨床學科相繼開展。以臨床學科之中醫內科學為代表,其融合了眾多基礎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學科),知識點全面且成系統,同時將臨床診療的辨證論治、治療特色體現其中,其往往最能體現在醫院內最為常見心病科、肺病科、婦科、骨科、兒科等科室之中。臨床學科實踐性強、對辯證論治的思維和組方遣藥的技能要求高等特點意味著學生必須要親下臨床,在臨床中培養能力,門診、病房中勤動手,細觀察,多思考,能夠多提出幾個為什么,能夠多記下幾個遣方用藥,培養習慣,長此以往,就能夠將理論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化為自身最強大的臨床武器,并在此培養自己的辨證論治能力,培育自己的中醫思維,同時以提升科研能力為高目標,不忘豐富自身人文素養,更好處理醫患關系。
二、擴充教育資源,提高見習時長
見習質量及臨床實踐水平的切實提高,需有能與學生見習需求相對等的臨床實訓教育資源為基礎。
山東省濟南市共有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中醫院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其教學任務本就繁重,以我校大部分的實習生及規培生為主,將見習生分配到直屬醫院并不現實,若將其分配至濟南市其他非附屬醫院或非中醫醫院則教學及管理效果難以保障。基于此,山東中醫藥大學通過聯動濟南市外非直屬附屬醫院(濰坊市中醫醫院、泰安市中醫醫院、日照市中醫醫院等醫院)擴充臨床技能實訓場地,將大四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結合各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優化教育資源分配,緩解濟南市內僅有的兩所直屬附屬醫院的壓力,為更多學子提供更加廣闊的見習機會。
三、改革教育考核模式,優化管理
教學任務統一由學校教務處制定并下放到各臨床教學基地,由各臨床教學基地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變動,并由教學管理部門負責落實教學任務。其中,加強臨床授課占比,理論授課與臨床授課并重,兩者之比應為1頤1,理論授課與臨床授課的時間順序依據先理論再臨床的順序,兩者相對應,通過臨床實踐加深對理論學習的理解。
教學模式改革,見習課時大幅提升,其相應的管理和考評制度亦需對應更新,將由教務處、第一臨床醫學院統一制定見習課程管理細則,明確見習內容,規范帶教流程,制定考核標準。關于學生管理,臨床教學基地與學院輔導員雙方共同負責學生的黨團管理、違紀處理、綜合測評、推薦免試及資助獎勵等工作,學院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巡查。
四、構建“創新融通+崗位勝任+思維貫穿”的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針對提升中醫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個性發展,是近些年來各中醫藥高等院校持之不懈的探索。教學試點眾多,但未能基于人才的個性發展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亦未形成可借鑒、可推廣、可復制的成熟教育模式。
基于此,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在少年班、傳統班、全科班、扁鵲班中醫人才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嘗試基于個性化培養的教育改革,整合構建由多類型評價體系、多模塊的課程體系、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多角度的助導體系、多層次的管理體系構成的“五位一體”教育模式。
其中關于實踐教學體系下的見習,我們力求在原有實踐教學基礎上,構建“創新融通+崗位勝任+思維貫穿”的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融通項目強化“經方轉化+基礎理論創新+文化傳播”等重點方向,設立“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項目”,培養學生雙創能力。崗位勝任設立“助教、助醫、助研、助管、助建”綜合崗位,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平臺支撐。思維貫穿,即把中醫思維培養貫穿始終,設立中醫思維訓練項目、中醫思維實踐項目、中醫思維內化項目等。
【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改革研究項目課題《基于個性發展的中醫“五位一體”教學模式整合設計研究》(課題編號:Z202003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