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菲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一種必備能力。動情——讓學生敢說;設境——讓學生想說;激趣——讓學生樂說;拓展——讓學生會說;激勵評價——讓學生增強興趣;養成素養。
關鍵字:學生;口語交際
現代社會越來越離不開人們的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就需要說話。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一種必備能力。以前的“不善言辭”、“老實人”將不再適應社會的需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要充分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如何讓老師和學生都愛上口語交際呢?現將本人學習的一些經驗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動情——讓學生敢說
1.聽辯指導訓練法
低年級學生容易犯 聽話不仔細的毛病,有時聽不清要求,有時聽個“大概,”不注意辯別別人說話中的正確和錯誤。進行辨析訓練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的辨析能力和口語表達的準確度。辨析訓練一般采用下列幾種形式:
(1)用詞的辯析
主要是收集學生容易用錯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詞,編在句子里,讓學生通過聽找出毛病來,分析原因及時糾正。
(2)句子的辨析
主要是根據學生平時說話中易犯的語病,把它和正確的句子混雜在一起,讓學生聽后辨別那些句子是正確的,那些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改正。如:教師:我走先了。/學生:我先走了。/教師:我作業寫得好過你。學生:我得作業比你寫得好。
2.詞句擴展訓練法
我在教學中,引用一個詞或者一個簡陋的句子作為擴展點,讓學生把詞句擴展成比較復雜的一舉話,如:第一冊口語交際課《我的家》,我以家為擴展點,問:“你家有幾口人?都是誰?他們是干什么的?”學生紛紛舉手。一個小朋友把家擴展成這樣的兩句話:“我家有六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和我。姐姐和我上學。”詞句擴展是為了讓學生對詞句的意義加深理解,借以擴展思路,并要求學生在理解詞句的意義的基礎上擴展詞句,提高說話能力。
3.范句模仿訓練法
口語訓練時,老師提出范句,然后啟法學生進行模仿。如學習了范句“校園里的花兒真漂亮,”學生依照這種句式說出了“小紅的衣服真漂亮!媽媽長的真漂亮”等等,范句模仿訓練要從易到難,隨著學生識字數量的增多,逐漸地加深訓練的難度。
4.填空補充訓練法
教師讓學生在一個句子的空白處 ,填上適當的字詞,使它成為完整的句子,如填空:小朋友邊( )邊( )。學生有填“說”與“笑”,有填“跑”與“跳”,還有填“走”與“唱”的,指導學生完成這類句式,要盡可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認識去填寫。
二、設境——讓學生想說
利用教材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小學語文教材中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種形式,其中有說完整句子的訓練、有看圖說話訓練等;同時,各冊教材在閱讀課文及基礎訓練題中,也都有編排人物對話交際的訓練內容。
1.看一看,說一說
人教版小語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新穎活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看圖,創設語言環境,誘發學生說話,是進行口語訓練最有利的時機。如教《該怎么做》一課,可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注意畫面的內容;再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該怎么辦?由此啟發學生注意畫面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然后讓學生個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組互說,班上介紹,最后讓學生自己動腦,想想假如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辦?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敢與想象,敢于創新,把想出的辦法說給同學們聽。
2.畫一畫,說一說
在課堂學習的各個環節上,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個富有思考性的提問,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維訓練,給學生以更多的答問說話的機會,使他們的口語更有針對性,更有說理性,更有條理性。如:口語交際《春天在哪里》,教學時,我先帶領學生出校園“找春天”,引導學生觀察具有春天特征的事物,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先用彩筆畫下自己找到的春天,回來后,把畫的內容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找得多、誰說得好。這樣,把課堂搬出教室,走進自然,學生樂于表達,訓練扎實有效。
3.聽一聽,說一說
在口語交際課中進行聽聽說說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培養他們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快捷的思維判斷能力。如《保護有益的小動物》一課,可引導學生將思路引向生活,啟迪他們回憶哪些小動物對人類有益,怎么有益和自己是怎樣保護有益的小動物,再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學生在這種雙方互動的交流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了良好的聽說態度。
三、激趣——讓學生樂說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且好勝心強,抓住這一特點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說,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是口語交際在課堂訓練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1.演一演,說一說
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表現自己也是每個孩子本能的欲望。通過組織學生嘗試進行合作表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第一冊《語文園地四》中的口語交際,把“拼圖”的口語交際訓練置于表演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2.玩一玩,說一說
“兒童永遠是生活在游戲中的。”低年級兒童喜歡做游戲,把口語交際訓練融于各種游戲之中,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活躍起來,增加了學生練說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
3.做一做,說一說
蘇霍姆林斯基的“做中學”告訴我們:兒童感知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是運動,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動手做”。通過開展問路、購物、做客等課外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把自己參加活動的所見、所想講給同學聽,把做與說結合起來,使他們不僅有興趣說,也有話可說,促進口語交際與實踐結合。
四、拓展——讓學生會說
1.進行一些觀察活動
課文中的情境與生活是分不開的,可帶學生去觀察一些景點、建筑物。在教學第三冊口語交際《秋天里》一課時,我課前就帶學生到大自然去,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在大自然中找春 天,強調他們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說出來,互相交流,互相評議。
2.遍排課本劇活動
教師可根據語文本、思品課本以及課外書籍提供的材料,將學生按興趣組成“臨時劇組,”嘗試把課本片段搬上“舞臺”,把童話故事搬上“舞臺”,把生活情境搬上“舞臺”。如:在第一冊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一課時,我課前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有的學生當小兔,有的學生當兔媽媽,有的學生當騎車的大熊貓。讓表演的學生自己組織語言,教師再指導。這樣,演員們精心準備的過程。演出和同學們的評議過程,都是學生語言積累、體驗與提高的過程。
3.講故事比賽活動
學生最愛聽故事,我投其所好,讓他們去收集一些健康的、有教育意義內容的故事,利用活動課、班會課進行講故事比賽。然后讓學生進行評議,哪些故事有什么教育意義,哪些故事讓他們懂得了什么道理,這樣,學生們既受到了教育,又得到了訓練。
五、激勵評價——讓學生增強興趣
口語交際,一定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而培養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激勵”。所以,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教師要耐心地聽學生發言,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思路;要善于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及時肯定,不要輕易挑剔學生這個詞“不規范”,那個詞“有毛病”,即使某個詞說錯了,也要允許或提醒他重新換個詞再說。小學生初練口語,往往語無倫次,更需要教師的細心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