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這就是說,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所以我們課堂的教學更應該注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追求與熱愛。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以激發學生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就要積極調動學習興趣,為每位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
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下面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的點滴做法:
一、為學生構建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
課堂是傳遞知識的樂土,是人性養育的殿堂,又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課堂教學的基礎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給學生一點微笑,一些關愛,讓每位學生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教師所教的課。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進行積極合作交流。
其次,尋找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我表現,在學生的表現中,教師創造一個活躍、快樂的教學氛圍,發揮好情感教育的活躍性、愉快性的作用。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
第三,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人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第四,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他們身上的優點去克服他們的缺點,用積極的心態克服消極的心態。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贊美,會給學生開辟了另一片天地。教學中,我不吝嗇贊美的語言,學生只要有一點點成績,我都及時表揚。教師對學生適度的贊揚,及時的肯定,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產生學好知識的積極信念,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勵心理。
2.構建和諧的課堂,把民主帶進課堂非常重要
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于創新、敢于創造,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于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們常常因為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老師,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師,我覺得我的我比你歸納的更好。”充滿個性化的語言,給我的課堂增添了活力。從這些對話中,也體現了學生思維火化的碰撞。而傳統的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那又怎能激起學生思想上的創新呢?因此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在課堂上,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創造條件激發、鞏固、發展學生的興趣,保護他們學習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他們不斷增強學習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
二、幫助學生從學習的本身發現興趣,享受學習
在教學中只有時時將創新手段融入課堂,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才更有活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所以我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拿出語文書琢磨,翻看課外材料,甚至和學生一起探究與他們分析思考交流。我有了興趣,責無旁貸的我也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尊其師,則信其道。”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對于授課是下了功夫的,我總是力爭把語文課當作學生一天課的亮點、興奮點。我上課前,要求自己備課充分,對所教內容爛熟于心。我走上講臺,就要把課講得聲情并茂,栩栩如生,而學生們都是睜大眼睛聽完一整堂課的。而我在上課時,不時來一點小幽默,同學們都感到很愉快。如果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我不怨學生,我會反思,我的課為什么沒有抓住他們,沒有吸引力,時刻注意改進教學方法。就這樣在我的帶動下,班級里的學生都對語文產生了興趣。體會到學習的興趣,那學習就是一件快樂的事了。
三、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貝爾納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妨礙才能的發揮。”一個學生,怎么提高學習效率?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說:堅持21天,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為此,我曾在班級開展過一個這樣的話題:如何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總結出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單元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然后我就趁熱打鐵,鼓勵他們堅持21天,養成好習慣,當時聽后學生們一副不可能的表情,認為短短的21天,怎么可能呢?當下信心滿滿的保證堅持,可在一個星期后,部分學生開始打退堂鼓,說:“老師,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做的時候想21天一眨眼就過去了,誰知剛一個星期我們就受不了了,太累了。”雖然我一再鼓勵、激將,但還是有些學生放棄了,這正是我們現在孩子的通病,喜歡新鮮的事物,不喜歡每天重復做一件事,可是對那些能堅持下來的學生,他們的變化還是值得欣慰的,注意力明顯集中,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我覺得通過這次活動,成功的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沒堅持到底的學生相信他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怕吃苦,怕受累,不能堅持到底,你就會離成功很遠。反之,則成功近在眼前。
教育的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為教育者,更要擁有教育智慧,還要應有的就是對學生的愛,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會煥發生命力,才會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