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發祥
“雙減”政策下,如何實現減負提質增效,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認為要找準以下幾個著力點。
一、聚焦素質提能,找準專業發展著力點
教師專業發展包含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老師要實現學科育人,找準自身專業發展是關鍵。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實現從“專業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轉變。
(一)構建專業數學思想是基礎
數學學科以什么樣的教育理念來組織教學活動?以什么樣的思想來活躍課堂教學?以什么樣的思想來教書育人? 專業的數學思想不僅僅是數學的專業思想,要理清數學思想方法與素質教育的關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有效與數學結合。要確立現代數學觀、確立現代數學教學觀,構建抽象與概括、猜想與反駁、演繹與化歸、計算與算法、應用與模型、分類、數形結合、特殊化學數學思想方法。
(二)構建專業數學知識是核心。
數學教師在原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強化專業知識,確保知識的準確性、科學性,對知識點要再加工,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以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要有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的能力。
(三)構建專業數學能力是保障
要有讓學生再認識、再思考、再探索、再加工,再創造能力。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持有“健康”的懷疑。有開放的心態,接受新思想。經常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思考,善于調整和改變策略與方法。教育教學中,既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經常進行積極的反思。
二、聚焦課堂提質,找準教學過程著力點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如何建好、用好守好陣地,學生是根本,教師是保障,教學設計是關鍵。如何實現減負增質,在于教學各個環節的優化。
(一)優化教案設計
備教材,鉆研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知識類型、教學重難點定教學措施、教學方法。備學生,了解學生思想、情緒、知識、能力、思維特點、思維水平、學習方法,以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備環節,把學生學習新知識過程變成讓學生進行再創造的過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二)優化課堂教學
做到精講多練,學生會的直接練,學生懂的直接說,學生的經驗直接用,教師要善于總結、發現、找準學生學習的狀況、“軟肋”,將關鍵點、難點、易錯點、知識混淆點講通透、講明白,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如: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將兩個完全相同三角形能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已有知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的情況下,很容易得出三角形面積=底×高÷2,讓學生充分說推理過程,說關鍵要素,充分找底找高,讓生突破重點、難點。采用直觀教學形式增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手段,用好多媒體搶時效,設計好板書清思路,用好資源重優化,將知識分層、類比再遞進。建構良好師生關系,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于本學科學習的建議,并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尊重學生意愿選取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以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以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以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
(三)優化課后反思
要做好課后反思,及時總結提煉,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反思教師的“教”,總結本課的目標達成度、完成率,找出問題的根源并找到解決的途徑與方法;提煉本課的“亮點”,積累成功的經驗。其次,是反思學生的“學”。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
三、聚焦作業增效,找準作業設計著力點
“雙減”下機械式、重復式的練習形式顯然達不到減負提質的目的。只有提高作業質量才能事半功倍,作業要有“梯度”“精度”又體現“坡度”,滿足學生個性化作業需求。
(一)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
中下生練基礎,做一些相對較易的作業,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形成良性循環,成績穩步提高;優生作業設計要有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空間,能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作業要分基礎題、提高題、拔尖題,后進生做基礎題,中等生做基礎+提高性題,優生基礎題+提高題+拔尖題,使差生“能消化“,中等生“跳一跳,夠得著”,優生“吃得飽”。
(二)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作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作業要針對當天的重點內容、重點環節、易出錯題,實現重難點雙掌握。 如:我在教學時,每日都開出一張“病歷單”和“處方簽”,將學生作業中出現問題的典型題、易錯題、混淆題進行歸納整理,給出求解方法,標出題型識別重點詞句,有針對性的進行二次練習、三次練習。
(三)作業設計要有開放性
開放的作業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進而培養創新能力。作業布置應有小調查、小研究等數學開放性作業,學生生活中攝取數據,通過科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總之,“雙減”政策下,我們要實現減負提質增效,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實現課堂高效,作業高效,養成學生要勤學、善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