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關鍵詞:頸肩腰腿痛;除痹通絡湯外用;循經推拿
頸肩腰腿痛臨床發病率較高,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對患者活動、生活影響較大。頸肩腰腿痛起病較隱匿,患者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1]。近年來,頸肩腰腿痛發病率越來越高,必須在發病早期控制病情,盡可能減少對患者生活的影響[2]。頸肩腰腿痛存在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等特點,臨床治療難度較大,臨床常給予解熱鎮痛類藥物治療,以減輕患者疼痛。但是患者病程較長,長時間服用西藥可能會引發各種不良情況[3]。近年來研究發現,中醫藥在頸肩腰腿痛患者癥狀改善、疾病進展控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本研究主要觀察除痹通絡湯外用配合循經推拿治療頸肩腰腿痛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衛生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頸肩腰腿痛患者6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34~74歲,平均(54.28±3.82)歲;病程1~5年,平均(2.38±0.84)年;膝關節性關節炎6例,頸椎病11例,腰肌勞損9例,肩關節周圍炎4例,其他2例。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35~73歲,平均(53.59±3.53)歲;病程1~6年,平均(2.58±0.53)年;膝關節性關節炎5例,頸椎病10例,腰肌勞損8例,肩關節周圍炎5例,其他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確診頸肩腰腿痛;依從性較好;近1周未接受類固醇或鎮痛藥物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腰椎部位腫瘤、骨折、結核;相關頸肩腰腿出現畸形病變;存在手術指征;合并焦慮癥狀;存在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循經推拿治療。(1)循督脈經推拿,對大椎至長強穴進行推拿,手法為按揉、彈撥、點壓結合擦法。(2)循足太陽膀胱經推拿,對大抒至昆侖穴進行推拿,手法為攘法配合撫摸、點按、顫抖。(3)采用彈撥手法循膽經推拿。(4)循軀干部督脈、足太陽膀胱頸、膽經進行叩擊,控制好力度,以局部皮膚潮紅、存在濕熱感為宜。1次/d,治療40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除痹通絡湯外用治療。組方:薏苡仁30 g,當歸10 g,杜仲15 g,桂枝6 g,秦艽30 g,透骨草10 g,白術8 g,絡石藤15 g,桑枝10 g,威靈仙10 g,牛膝10 g,紅藤10 g,防風10 g,蘇木8 g,三棱10 g,獨活10 g,透骨草10 g,丹參8 g,甘草6 g。以上藥物使用紗布包裹,加水3 L,煎煮30 min,然后在藥液中加入50 ml黃酒及80 ml陳醋,取出藥袋,將藥液置于氣療霧化器中,患者仰臥于蒸床,熏蒸患處,藥液溫度保持在40℃,1次/d,治療40 d。
1.3 觀察指標
(1)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越高越好。(2)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分越低越好。(3)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越低越好。(4)肩關節功能:歐美肩關節評分系統(C-M)評分越高越好。(5)肢體運動功能: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分越高越好。(6)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OA)評分越高越好。(7)臨床癥狀:腫脹評分、活動障礙評分均為0~3分,評分越低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ADL、VAS、PSQI評分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ADL、VAS、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腫脹評分為(2.38±0.56)分,對照組為(2.13±0.61)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t=1.707,P=0.092;觀察組活動障礙為(2.15±0.63)分,對照組為(2.20±0.51)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t=0.348,P=0.728。治療后,觀察組腫脹評分為(0.53±0.16)分,低于對照組的(0.83±0.10)分,t=8.994,P=0.000;觀察組活動障礙評分為(0.47±0.12)分,低于對照組的(0.73±0.17)分,t=7.068,P=0.000。
3討論
頸肩腰腿痛是一類對患者影響較大的疾病,最為常見的就是頸椎病及腰肌勞損。臨床認為頸肩腰腿痛的發生與免疫功能、風寒濕、軟組織損傷等有著密切聯系,軟組織長時間受到牽拉,就會導致組織損傷,并引起充血、水腫等癥狀,甚至對神經形成壓迫,引起麻木、疼痛等癥狀[4~6]。近年來,頸肩腰腿痛向年輕化趨勢發展,其臨床治療也引起了廣泛重視。
中醫學認為,頸肩腰腿痛屬于痹癥,治療以舒經活絡、消腫止痛、補肝益腎為主。循經推拿治療通過多種手法對人體表面施壓,能調節臟腑氣血,有利于疏通經絡。推拿督脈能調節機體陽經氣血,通過點按法推拿足太陽膀胱經,有利于下肢氣血疏通,改善患者肢體痙攣。推拿膽經有利于恢復患者下肢靜脈氣血。循經推拿有利于促進毛細血管擴張,有效解除神經壓迫,消除組織粘連,提升肌肉彈性。同時,循經推拿有利于矯正錯位椎體,消除炎癥及水腫,修復損傷的軟組織,最終改善關節功能,盡可能恢復患者正常活動。在以上基礎上配合除痹通絡湯外用,方中薏苡仁能除濕驅寒,杜仲具有強筋健骨的作用,秦艽能清熱止痛,威靈仙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絡石藤能解毒消腫、通絡止痛,紅藤能祛風除濕,牛膝具有補肝益腎的作用,透骨草能舒經活絡、活血止痛,丹參具有益氣補血的作用,白術能燥濕散寒,甘草對各藥物具有調和作用。以上藥物合用,能發揮補肝益腎、強筋健骨、舒經活絡的作用。現代藥理學表明,白術、當歸等有利于血管擴張,而且有利于血流量的增加,最終促進微循環改善。威靈仙能抗炎、鎮痛,牛膝對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提升機體免疫功能,進而發揮抗炎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ADL、VAS、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C-M、FMA、JO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腫脹評分、活動障礙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痹通絡湯外用配合循經推拿用于頸肩腰腿痛患者治療中,有利于關節功能恢復,減輕疼痛,促進睡眠質量提升,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薛愧玲,賈淑麗.活血通絡湯聯合針灸,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J].中醫學報,2020,35(8):1789-1793.
[2]李良,孫銀娣,劉華劍,等.溫通除痹湯治療風寒阻絡型神經根型頸椎病48例[J].環球中醫藥,2019,12(11):1757-1759.
[3]黃毅祥,覃忠亮,何列濤,等.溫針灸聯合溫經散寒通絡湯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寒濕痹阻證患者腰腿痛及腰椎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28):3143-3146.
[4]王波,張凱.除痹通絡湯外用配合循經推拿對頸肩腰腿痛患者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9,32(7):113-117.
[5]肖延成,茆軍,邢潤麟,等.王培民運用溫經通絡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經驗[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20,26(1):124-126,129.
[6]嚴玲,劉堃,董建龍,等.祛瘀通痹方熏洗聯合通絡祛痛膏外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評價[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9,34(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