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



摘要:目的:探討慕課融合傳統教學在兒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兒科的140名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0名。試驗組應用慕課融合傳統教學模式,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對授課過程的評價、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結果: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認為課程生動形象有吸引力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學習主動性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溝通協調能力的學生均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學生考核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兒科臨床教學中應用慕課融合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等,提高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的成績,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普遍認為慕課教學比傳統教學方法對自己的幫助更大,教學效果也更為理想。
關鍵詞:慕課;傳統教學;兒科;臨床教學
臨床教學是醫學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實習學生帶教活動是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培養一批技術能力強、理論知識扎實并具備良好人文精神的醫學人才。目前,在醫患關系日漸緊張的背景下,兒科臨床教學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慕課是新時代背景下衍生的一種大規模在線教育教學模式,學習者可結合自身需求,依托于互聯網平臺,選取世界范圍內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順利完成交流探索、在線學習等操作[2~3]。本研究主要分析慕課融合傳統教學在兒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兒科的140名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0名。試驗組男15名,女25名;年齡22~25歲。對照組男12名,女28名;年齡21~26歲。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教師以《兒科學(第8版)》作為教學大綱,選取典型病例,向所有學生開展臨床技能教學以及理論知識講解[4]。對照組運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授課時長在45 min左右。試驗組運用慕課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首先教師對課程所涉及的概念、定義等內容進行闡述以及分析,確保每位學生初步了解所學內容,然后通過網絡平臺搜尋合適的、優質的與所講授內容相關的慕課。教師登錄慕課平臺,瀏覽課程資源,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學,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提問,之后再進行課堂學習。如此一來,學生不但可以通過碎片化學習知識,而且可以通過課堂講授再次強化。其中教師理論講解的時間為15 mim,學生通過MOOC自主學習的時間為20 min,剩余10 min主要是教師為學生在慕課學習方面疑惑進行解答[5]。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學生考核成績。理論課評價方面,由醫院聯合學校共同舉辦統一考試,并由同一位老師進行閱卷批改;臨床實踐技能評價方面,由學生對患兒的病史信息進行統計,然后開展各種檢查工作,得出初步診斷,明確診斷依據,制定相應的診療方案,這5個項目,每個項目為20分,共計100分,由3位老師進行打分,并最終取平均值。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成績越好[6]。(2)比較兩組學生對授課過程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生動形象有吸引力、能夠提高學習主動性、能夠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能夠提高溝通協調能力。(3)比較兩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在實習結束之后統一開展問卷調查,由學生匿名填寫,填寫完畢之后直接收回,問卷發放數量、回收數量均為140份。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歸納,其中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s)、%表示,采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對授課過程的評價比較
試驗組認為課程生動形象有吸引力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學習主動性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溝通協調能力的學生均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試驗組學生考核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兒科學是醫學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開展兒科臨床教學活動過程中仍存在較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也高度重視慕課建設及應用,在兒科臨床教學中引入慕課,并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深度融合,可整合教學內容、教育資源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強化學生的自信心以及操作能力,為后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奠定優良基礎。慕課優勢明顯,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能隨時隨地學習課程內容[7]。慕課教學能夠聯系更大范圍內的授課者和學習者,教學模式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有效彌補了高等醫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處,對教學革新的推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兒科臨床教學中,將慕課與傳統教學相融合,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素質的培養和提升,都能夠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8]。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認為課程生動形象有吸引力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學習主動性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溝通協調能力的學生均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學生考核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兒科臨床教學過程中采用慕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更好地理解各類知識內容,豐富理論知識,加強實踐操作能力,進而提高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姜春明,宋佳玉,彭梓月.慕課及PBL教學法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4):34-37.
[2]唐顥嘉,趙曉東,余更生,等.泛在學習需求導向的兒科臨床教學慕課構建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5):12-15.
[3]張亞停,方建培,梁立陽.利用慕課進行兒科教學改革以及對培養臨床思維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5):35-36.
[4]王明明,林海鳳,張永春.慕課理念及PBL教學法在中醫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1):11-13.
[5]薛勤,劉玉梅,汪年松.慕課與PBL教學法相融合在腎臟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5):550-553.
[6]陳沁竹,徐王國,王燕.慕課結合傳統教學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10):135-136.
[7]董明,孫源博,李悅,等.微課與慕課融合教學模式在護生臨床實習階段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2):432-433.
[8]魏倫收,張祎婕,索智敏.慕課結合傳統教學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16(5):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