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佳


摘要:目的:分析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盆底功能障礙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康復情況。結果:研究組盆底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產婦肌電壓指標高于對照組;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女性產后采用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有利于促進患者盆底功能的改善,對患者產后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盆底功能障礙;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并發癥率
盆底功能障礙是指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礙。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常規康復護理內容相對較為單一,對改善盆底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礙中取得了不錯的療效[2]。本研究分析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盆底功能障礙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對照組年齡24~33歲,平均(28.65±1.12)歲;孕周37~42周,平均(39.11±1.14)周;經產婦35例,初產婦20例。研究組年齡26~35歲,平均(28.71±1.04)歲;孕周38~42周,平均(39.32±1.11)周;經產婦32例,初產婦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密切監測產婦產后生命體征,向其說明盆底功能康復要點,定期進行病房巡視并及時解答產婦在產后康復期間提出的問題。
1.2.2 研究組
行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干預。(1)婦科健康知識宣教,醫護人員做好產科健康知識的宣教,幫助產婦正確認識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相關原因與相應康復方法,幫助產婦正確了解產后自我護理要點,確保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醫護人員應對盆底肌電刺激療法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提高治療依從性。(2)疏導不良心態,產婦產后往往較為敏感,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合理做好對產婦的情緒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3)康復訓練指導,醫護人員可以引導產婦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從而促進盆底肌功能恢復,引導產婦進行會陰與肛門的收縮練習,吸氣時收縮會陰與肛門,呼氣時放松會陰與肛門,兩組動作交替持續進行5 s,間隔5~10 s后重復,每次訓練時間為20 min,每天訓練2~3次訓練時注意告知產婦臀部與腿部肌肉放松。也可以用食指帶好指套后插入產婦陰道穹窿位置并引導其進行深層肌肉收縮訓練與提肛練習。醫護人員還可引導產婦使用陰道啞鈴進行訓練,啞鈴的重量應遵循從低到高增加,以便有效促進產婦適應能力優化。此外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產后瑜伽,促進盆底肌恢復。
1.3 觀察指標
(1)產婦盆底功能,盆底肌功能基本恢復為優,盆底肌功能有所改善為良好,盆底肌功能無變化為較差。(2)產婦肌電壓,包括盆底Ⅰ類肌纖維肌電壓與Ⅱ類肌纖維肌電壓,評分越高表示產婦盆底功能恢復效果越好。(3)產婦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臟器脫垂、尿失禁以及性交痛。(4)產婦護理滿意度,采用滿意度量表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產婦盆底功能對比
研究組盆底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肌電壓對比
護理后,兩組盆底Ⅰ類肌纖維肌電壓與Ⅱ類肌纖維肌電壓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為盆底支持結構障礙和損傷造成的疾病,與妊娠、分娩有關。相關調查表明,分娩會導致女性盆底Ⅰ類與Ⅱ類肌纖維出現拉伸與損傷,易造成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等,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3]。大量研究資料顯示,積極做好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康復,醫護人員可以根據產婦產后盆底功能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科學引導,幫助產婦進行盆底功能的康復訓練,有助于促進產婦盆底功能恢復[4]。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可以提高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護患關系,疏導產婦不良情緒,提高其康復信心[5]。康復訓練也有助于促進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恢復,對于產婦產后生活質量的改善與并發癥防治具有重要意義[6]。大量盆底肌功能練習可以幫助產婦根據自身情況進一步提升盆底肌功能掌控水平,對于產婦產后健康保障具有積極意義。有研究指出,通過相關訓練,可以幫助產婦提升肛門與陰道肌肉彈性,對于其產后盆底功能性恢復具有良好導向價值[7]。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盆底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兩組盆底Ⅰ類肌纖維肌電壓與Ⅱ類肌纖維肌電壓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可以促進盆底肌功能康復,提升盆底肌電壓指標,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提升產婦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于產婦盆底肌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產婦產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麗紅.女性盆底康復護理對盆底功能障礙防治的作用及安全性[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6):125.
[2]敖喬芳.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6):56-58.
[3]袁沁.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健康必讀,2019(11):195,198.
[4]高志建.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10):100-102.
[5]鄭敏.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4):1799-1801.
[6]賴海燕,管晶.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策略對陰道分娩產婦盆底功能障礙的影響[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9,34(1):145-147.
[7]湯虹芳,董云連.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