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木·熱合曼
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沒有達標,要看在德智體美勞教育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的傳授和學生的掌握程度上,在高中教學中美育的實施情況也包括在內。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南疆地區(qū)高中教學中實施的如何呢?結合自己所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過程,提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和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存在的問題
1.美育在學校工作中重視程度不夠
眾多學校雖然要求重視美育,但是學校領導不重視,沒有去實行,就算領導重視美育,也只是從片面的課程教育著眼。
2.學校提供的學習條件簡單
學生學習條件簡單,具備專用教室的學校只有個別,大部分學校只用一兩幅地圖、三角尺等簡單的工具來完成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有少數(shù)學校條件差到地圖都沒有、多媒體設計更是無法開口的高級設備了。再加上各科的學習壓力,尤其是對語外學習的壓力,讓學生幾乎抽不出時間來探索。
(二)教師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新課改的了解程度不夠
新課改已深入中學教育多年,應該說每一位教師認真學習并掌握新課改的概念,達到對新課改的理念非常熟悉的程度在進行教學,但是,實際上有超過30%的人對新課改幾乎不了解。新課改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本,而美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師對這一點的認識不夠。
2.教師教學過程中不重視美育
因教學方式較傳統(tǒng),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美育方面的重視度不夠,有不少的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會考慮到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還會考慮到德育目標,但是很少考慮到審美目標。很少有教師在講課時專門花時間和精力去引入審美和欣賞美的意境,也很少有教師愿意去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也有人認為美育就會出現(xiàn)在音樂課和美術課中,這些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三)學生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學科的特點不了解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科也有較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他們不能走出課堂和課本,加強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高中生在說:課本帶著圖表很美觀,課堂有著紀錄片、電影、視頻和圖表也很動聽,就是挖掘深奧之處,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所在的美最難,甚至有時無從入手。
2.學生對新課程改革了解不夠
學生早已習慣輸灌式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注重成績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新形式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在一些學生資源不好的學校和普通班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難度更大。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只安排給了老師們的專業(yè)學習范圍,卻沒讓高中生去學習,這樣就導致了他們對新課程改革的了解極少,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的現(xiàn)象。
3.學生的參與性不高
從初中進入到高中,高中生的思想和對未來求學的欲望會有很大的變化,而且學習壓力很大、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近代,高中生主要以考上重點大學為目標。而重點大學的錄取就靠高考成績。就想著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成績,很自覺地認為美育是可學可不學,很難產(chǎn)生學習動機,明顯地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無法深入到培養(yǎng)學生美育的教學程度。
4.學生的審美能力參差不齊
愛美之心每個人都有,因為我們所說的美包含了很多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所以美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xiàn)和審美的能力都有一些差別。審美能力是人在審美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能力。高中生正處于審美意識的形成期,正處于人生追求美的階段,對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因不同學生生活在不一樣的家庭環(huán)境、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有明顯的差異,孩子們就養(yǎng)成了不一樣的性格和氣質,看待不同人物和事物的角度、分析并所有的反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差異,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實施的策略
1.樹立科學的美育教育觀
以便使美育教學更好地生效,設立細致嚴謹?shù)拿烙逃^是需要的,教授新知識之前教授者自己必須先了解透相關概念和講解方式,再把美育就像課堂三分鐘德育教育一樣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傳遞美育的相關觀念,來實現(xiàn)真正的美育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課程,自身也會為了達到全面發(fā)展人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感知能力和綜合素質。
2.充分挖掘與合理運用教學內容中的美育教材
美育的實施是基于學科教學的要求。要將美育教學滲透到高中教學的各個層面,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與美育教學相關的圖表,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探索美育教學相關的教與學方法,并對其進行合理的編排與組織,把它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的教學才會變得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也會更容易理解書面知識,并能夠從教學活動中受到熏陶和影響。
3.創(chuàng)設情境
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下,美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感受教學內容的美感對于開發(fā)學生潛力、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適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還能夠讓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過程中對學科內容形成更為全面、具體的理解,這對提升教學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4.教師提高自身認識和審美素養(yǎng)
新課程改革開展以來,對教師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學過程以學生為本,從傳統(tǒng)的傳授者、主講者改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甚至是參與者、合作者,打破了教師一講到底的格局。只有教師有著豐富的內心情感、美好的生活理想和持久的情感創(chuàng)造力,亦即具有較高水平的審美修養(yǎng),才能夠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同學生進行廣泛的情感交流,以情感的感染力影響學生及其學習過程,使教學活動真正成為令人愉悅的過程。
5.教師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
教學中美育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不斷研究教授方法和步驟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老師們具備了所有的修養(yǎng)后用語言來傳遞給學生,還有表達情感;教師們的語言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和知識的吸收。有句話說的很好,最遙遠的距離是你站在我面前,卻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說明知識傳授者無論是知識淵博還是諄諄教導,只要沒有說得通俗易懂就沒辦法展示自己的才華的同時還讓別人覺得煩躁。在課堂上,生動準確、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是教師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