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納西

前段時間鄧超又“搞事情”了。他在微博中曬出一張妻子孫儷的書法,自己則趴在長長的宣紙旁,擺出五體投地的樣子。網友們問其拍照原因,鄧超回復:“因為她說我沒有紙長。”他們兩口子在網上分享逗趣的生活日常已成了常態,笑翻一票網友。
曾經,鄧超給人的印象還是吊兒郎當的花花公子樣,然而近些年他成功向“演員+導演”轉型,在家里則搖身變成“兒女奴”。
這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的日子恐怕是當年的孫儷想都不敢想的。
這個從小深受父母失敗婚姻的影響,甚至對結婚充滿恐懼的女人,卻讓身處“浮躁娛樂圈”的鄧超對自己死心塌地,而且彼此都心甘情愿詮釋好婚姻中的每一個角色。
不禁讓人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
《甄嬛傳》里的她把俘獲男人的手段玩到了極致,深藏不露、飄忽不定、捉摸不透,是“三不女人”。然而現實中孫儷卻用著另類的“三不”經營婚姻。
時間回到2005年,孫儷與鄧超因拍攝電視劇《幸福像花兒一樣》初識。
那時的鄧超就是個“人來瘋”,只要他一出現,就會讓氣氛熱烈起來,他的自信、開朗讓孫儷印象深刻。
或許是當過兵的緣故,孫儷身上少了一份上海女人的“嗲”,多了一份仗義和率性,再加上對小動物特別有愛心,讓鄧超為之著迷。一年后,兩人在三亞戲水的照片被曝光,情侶關系浮出水面。
2011年6月,鄧超與孫儷在上海舉辦婚宴,2012年生下兒子等等,2014年女兒小花出生。他們一邊經營著自己的小家庭,一邊耕耘自己的事業,風生水起。
很多人說,他們一定是完完全全了解了對方后,才能把生活過得如此熱烈。
其實恰恰相反,一次采訪中孫儷道出真相:“他做導演后,我才發現自己一點都不了解他。他在片場的勇敢、細膩,是我在生活中不曾見到的。每次合作,我都會發現不一樣的他。了解自己的另一半太難了,我很難確定地說,我真的了解鄧超。也許過了一輩子之后,他對我來說仍然是個陌生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儷領悟到愛一個人容易,但真正了解一個人,就算用一輩子的時間,還是會嫌不夠。
心理學家榮格說,每個人都有“人格陰影”,那是與自己相隨,卻不被承認的那部分人格。用“不著急”的心態去挖掘彼此的真實一面,需要有非常寬廣的胸襟。
孫儷曾在一次發布會上透露,自己也有過很“瘋狂”的階段。她恨不得把鄧超24小時綁在自己身邊,以便自己了解他過去的一切。久而久之,他們的交流成了例行公事,婚姻貌似職場,完全沒有了情趣。
在“速食感情”盛行的時代,“慢”成為了感情中的奢侈品。情感危機來臨之時,我們總是篤定地認為,“只有徹底讓對方袒露心扉,才能解決問題”。但往往這種速戰速決的了解方式,只會讓伴侶感到窒息。
一旦手段比真心多,智商比情商多,婚姻會變得功利,變得索然無味。痛定思痛后,孫儷決定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二人才又重新找回了舒適的節奏。
2011年,孫儷處于事業上升期,她做了一個重大決定,結婚生子。
當時眾人皆反對,他們深知女演員演藝生涯的黃金期太珍貴,新一代的美貌小花層出不窮,一旦選擇失誤,便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就連她的經紀人郭思也再三勸她好好想想。面對外界的勸阻,孫儷決定“不取悅”任何人。結果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她與鄧超結婚幾個月后,主演的《甄嬛傳》大火,孫儷穩當“國產劇女王”。
多年后孫儷在采訪中回顧結婚前那段心路歷程:“他們不是我,他們只看到了外面的孫儷。我不想顧慮太多,只想去享受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在上升期選擇家庭,在爆紅時收斂鋒芒。不取悅別人,不委屈自己,她活得很通透。孫儷的戲,演一部火一部,事業家庭同時開掛,因為她懂得取舍。
2018年孫儷憑借《那年花開月正圓》摘得飛天獎“最佳女演員”,她說:“我這四五年就演了兩部電視劇,其余的時間都在帶孩子。現在我的孩子已長大,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拍戲了,會更好、更認真地演戲。”
她愛孩子也愛演戲,于是用較少接戲換取陪家人的時間,同時在每一部戲上不斷打磨,用超常的自律“死磕”自己。
她不斷在取舍中調節家庭和事業的平衡,明確自己的追求,一邊舍棄,一邊獲得。她與鄧超相互成全,從不因取悅對方而委曲求全。
很多人習慣了取悅別人,習慣了逆來順受,其實是為了貪戀一份熟悉的安穩。用聽話、妥協去順應婚姻、順應父母、順應合作伙伴……但最終卻拋棄了真實的自己。
然而越是擁有自我的人,越是不愿意取悅別人,更不需要別人來取悅自己。
不久前孫儷曬出了結婚9年的紀念微博,細細描述了家長里短,還一一列出與鄧超生活中的11項差異。她感嘆:“我們兩個能生活在一起,其實挺不容易的……他一直在改變,為家在變。”
夫妻之間最難解決的就是性格、生活習慣差異。外向的找了個內向的,溫和的找了個易怒的、整潔的找了個邋遢的……戀愛之初看對方的不同之處是那么新鮮有趣,可婚后那些原本吸引的部分卻變得異常扎眼。
孫儷之所以深有感觸,因為她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她的父親是修鐘表的工人,母親是商場的售貨員,一家人生活在上海的棚戶區。
父母二人性格不合,所以孫儷從小就在父母的吵鬧聲中成長。后來在孫儷12歲那年,父母離了婚,父親給了母親2000元錢撫養費,便離開了。母親帶著孫儷搬進了窄小的筒子樓里,又不幸遭遇下崗,支離破碎的家庭一度陷入了經濟困難。
為了支持孫儷學習舞蹈,母親咬牙打了三份工,兩人相依為命過著孤苦無依的日子。
孫儷在采訪中曾透露自己因從小目睹父母婚姻的破裂,看到媽媽全身心為了家庭卻沒能得到該得到的,所以她痛恨父親的拋棄,不愿原諒父親。
她不相信愛情,曾不止一次對母親提到“我以后肯定不結婚”。
心理學有個“零和游戲”定理,是說博弈雙方,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仇恨的關系如同博弈雙方,沒有贏家。
直到遇見鄧超,孫儷變了。在孫儷爺爺七十大壽的家宴上,鄧超第一次見孫儷的家人。在鄧超的開導下,孫儷開始放下芥蒂體諒父親的難處,父女關系開始破冰。
一段好的親密關系,一位替代父母彌補童年缺憾的伴侶,讓孫儷放下偏見,重新與原生家庭和解。她放下了曾被父親拋棄的怨恨,不但替繼母看病買房,甚至還給同父異母妹妹未來的事業鋪路。
一段好的親密關系,也開始讓孫儷帶著同理心去看待夫妻間的差異,用心經營婚姻。性格與喜好有著天壤之別的兩個人,因為愛相互包容、接納、改變,感情日久彌新。
楊瀾曾說過,人生莫過于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選擇,找一條適合自己走的路;二是明白如何堅持,勿隨意盲從,忌一味跟風;三是懂得如何放棄,屬于你的終究有限,放棄繁星,你才能收獲黎明。
好的婚姻關系都會完成一項很重要的功課,那就是看見伴侶身上的陰影。用對待自己的耐心體諒伴侶的差異,用不帶偏見的態度治愈彼此,就能與美好相遇。
孫儷爸爸曾叮囑鄧超:“孫儷從小吃了不少苦,我這個當爸爸的沒有盡到責任,以后就靠你照顧她了。”鄧超頷首允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