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薈璇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屬于臨床常見的早產兒疾病,該疾病主要發生于低體重、早產兒中,該疾病屬于一種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隨著病情發展會逐漸形成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失明。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不斷發展進步,早產兒死亡率大大降低,存活率不斷上升使得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不斷提升,嚴重損害了患兒的視力,并威脅早產兒的生理健康。由于目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機制并未明確,因此需要積極調查引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高危因素,并提高早期診斷效率,及時給予治療,從而降低患者致盲率,全面提升早產兒生命安全,降低高危因素發生。本次研究中對本院1112 例早產兒進行早期篩查,分析影響早產兒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高危因素,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8 月本院1112 例早產兒,對1112 例患兒按照視網膜病變篩查結果分為:病變組、未病變組,其中病變組120 例、未病變組992 例。所有早產兒家屬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患兒均符合早產兒診斷標準(妊娠滿28 周至不足37 周出現至少10 min 一次的規律宮縮;妊娠滿28 周至不足37 周出現規律宮縮,伴宮頸縮短不小于75%,宮頸擴張2 cm 以上)[1],本次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接受篩查的早產兒中:男621 例、女491 例;出生胎齡26 ~35 周,平均為(31.2±1.3)周;出生體重為890 ~2543 g,平均為(1436.4±13.36)g。兩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收集1112 例操作早產兒臨床資料,包括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出生胎齡、出生體重、吸氧時間、母體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胎妊娠、分娩方式、呼吸機使用情況等。
眼底篩查方法[2]:首次篩查時間為出生后的4 ~6周,檢查前2 h 患者需要禁食,并在檢查前1 h 進行散瞳操作,具體操作: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次1 滴,兩次間隔時間為10 min,共使用三次,散瞳藥水給藥后對淚囊部位進行壓迫,壓迫2 ~3 min,當患者瞳孔擴大以后,讓早產兒仰臥,并固定患者頭部,進行眼部麻醉,使用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使用開瞼器將眼瞼拉開,隨后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預防感染發生。
對比分析兩組早產兒相關影響因素,包括胎齡、體重、吸氧等情況,并比較母體因素對早產兒健康的影響。
在1112 例早產兒中,篩查結果顯示共有120 例早產兒出現視網膜病變,檢出率為10.79%。
相較于未病變早產兒,病變早產兒胎齡、體重、呼吸機使用因素等情況與其對比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高危因素影響分析

表1(續)
兩組妊娠婦女的妊娠情況比較并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妊娠女性妊娠情況對比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近年來的發病率有所提升,早產兒往往伴有失明的風險,不僅對早產兒身心健康產生較大傷害,還會對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3]。近年來,我國臨床視網膜病變篩查力度較大,臨床上也逐漸重視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目的是為了能夠盡快分析篩查結果,明確病變影響因素,盡快開展預防與處理措施,有效避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對其視力產生較大影響[4]。但是對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早產兒視網膜發育并未成熟,而且早產兒出生體重較低,視網膜周圍存在大面積無血管區域,出生后發育血管處于高濃度氧狀態,導致視網膜血管收縮,進而引起視網膜病變發生,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對早產兒視力產生極大的傷害[5]。
因此,有學者提出盡早做好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分析影響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高危因素,對高危新生兒做好預防工作,積極預防視網膜病變發生[6]。
在本次結果中,可以看出早產兒胎齡越小、體重越低使用呼吸機且大量輸血、存在敗血癥的早產兒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機率相對較高,這是因為早產兒胎齡較小、體重過低時,其肺部發育越不成熟,呼吸中樞也并不成熟,分娩后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暫停等癥狀[7]。另外早產兒貧血發生率相對較高,組織血氧濃度下降會進一步加重患兒缺氧癥狀,在接受大量輸血或呼吸機通氣后,早產兒血氧濃度顯示升高,血氧濃度異常波動會引發視網膜病變出現,因此臨床上十分重視血氧濃度,盡量避免其水平異常波動發生,盡量促使早產兒病情相對平穩,使得動脈血氧分壓能夠保持在相對穩定水平[8]。就本次研究而言,早產兒體重較低、胎齡較小、貧血、敗血癥等情況發生,均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發生,屬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獨立危險因素,這與相關報道內容相符合,而且有報道稱,早產兒出現合并癥越多,病情越嚴重,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越高,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建議臨床上積極預防低體重早產兒發生視網膜病變,并嚴格控制吸氧、抑制不必要吸氧作為關鍵。針對體重低、大量輸血、貧血嚴重、患有敗血癥早產兒視為重點關注對象。
綜上,隨著我國早產兒存活率不斷提高,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也顯著上升,分析相關因素后發現,影響早產兒出現視網膜病變的高危因素包括胎齡、體重、貧血等,而母體健康狀態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影響不大,臨床上需要重點關注高危人群,加強早期預防措施,對合并多種并發癥患兒需要及時診治,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減少失明發生率,保證新生兒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