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全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文件明確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總體要求和基礎制度,并從土地、勞動力、資本、知識、技術、數據等領域提出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的具體方案。圍繞貫徹落實《方案》要求,產權市場要下好“先手棋”,構建新模式,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全面實施深化整合共享,加強各生產要素的流通循環,這對于推動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1 ?加快推進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一張網”,打造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
打通市場壁壘、實現生產要素市場化自由流通,產權市場必須與自然資源、生產資料、技術信息等其他生產要素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以充分的流動和高效的配置,共同促進經濟發展。當前各要素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工作仍存在“五個滯后”。一是統一化滯后。產權市場雖已形成了包括國資產權、知識產權、金融產權、環境能源、公共資源等多個交易平臺,但各要素平臺之間相互割裂狀況仍然存在;二是市場化滯后。要素交易市場化改革還不夠深入,整體上還不能達到通過市場化方式提升資本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促進交易公平的改革目標;三是法治化滯后。各類市場在制度規則、技術標準的建立完善上還跟不上中央要求的要素平臺整合共享的工作進度;四是信息化滯后。雖然都在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但是真正做到全流程的還不多,特別是電子化監管水平不高;五是透明化滯后。特別是監管效能不高,存在綜合監管、行業監管、協同監管相互交叉的情況。
解決上述五個阻礙要素市場體系建設的瓶頸問題,須加快推進以要素市場“一網交易”為標準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以上海為例,目前重點打造公共資源“一網交易”總門戶,推動各類交易品種“進一網,能通辦”,做實要素平臺的綜合交易、綜合服務、綜合監管功能,推動交易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同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通過專業化、精準化、增值化以及全流程的服務,不斷強化“一網交易”功能輻射和能級提升,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新興要素的價格發現,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和釋放改革紅利。
2 ?進一步發掘傳統要素的新交易領域以及新興要素的可交易特性
目前,產權市場正將股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金融資產、自然資源、公共資源等越來越多的交易品種納入交易體系,產權交易類型不斷豐富;還應積極探索和發展多元化的交易品種和業務類型,拓展產權市場交易體系的深度和廣度,形成集聚創新資源要素的強磁場、新引擎。依據市場實際需求,結合不同產品種類特征,依法依規創新交易方式,使交易產品與交易方式實現最優化匹配,提高各類要素配置效率,并通過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和服務共享,不斷降低要素交易的制度性成本。
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等五大重點要素的有機組合和有序流動,尤其是新興“軟要素”對傳統要素的賦能,將極大地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要素配置的靈活性和系統性,并有助于進一步盤活社會資源,挖掘要素潛力,釋放市場活力。例如,在知識產權交易方面,可充分利用國內國際資源,創新服務模式,為國外前沿專利技術和產品提供展示交易服務,為國內企業提供海外知識產權護航,通過產權市場打造知識產權跨境交易的重要樞紐和國際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的策源地。在土地交易方面,《方案》提出“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省域內跨區域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市場,完善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目前土地指標流轉的二級市場尚不健全,指標的轉讓退出渠道不暢,制約了土地交易市場的發展壯大。產權市場可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出土地價值評估標準,鼓勵和引導新設或現有評估機構加快實踐農地評估,以此作為確定土地指標價格的參照依據,再通過市場公開詢價、競價后形成公允價格,推動二級土地市場規范有序發展。
3 ?探索數據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的數字經濟新模式
《方案》提出“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從加強數據共享交換、建立數據交易制度規范、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等方面提出相關要求。數據資源已經成為世界競爭與合作中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產權市場日新月異的交易數據反映了各類要素交易在當前經濟格局下的交替變化,也反映出區域范疇內新經濟增長點的特征。當前,包含產權市場等在內的要素市場應盡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及大數據交易的資源配置中心。通過探索跨境數據交易規則和流通模式,發揮數據作為市場要素的價值,并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性數據產權定價、交易和配置中心,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數據交易的國際合作與競爭。
數字經濟是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國家層面統籌支持下,率先探討和實踐數據要素的確權、交易單位的確立、市場定價機制、市場交易方式和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市場監管方式,注重與全球性數據交易標準、規則的對接,逐漸建立數據交易市場的中國標準;充分用好RCEP有關電子商務和數據交易的有關條款,整合現有數據交易平臺建立全球數據交易中心。要全力打造數據與資本高效對接的綜合服務平臺,鼓勵金融行業和信息數據產業加強合作,推動數據要素顯化價值和資本化,通過大數據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使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并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
4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發揮資本要素平臺樞紐作用
產權市場是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載體,按照要素市場化配置和監管政策的要求,探索要素交易尤其是資本要素交易新功能,將提高要素市場定價能力和價值發現能力,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內涵。發揮好產權市場作為資本要素平臺樞紐的作用,落實《方案》中“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精神,在“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和“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的進程中,產權市場將通過與證券市場雙輪驅動,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交易要素雙向流動,探索開展私募股權融資、退出以及相應的登記、轉讓、結算等服務。根據“積極穩妥發展普惠金融”的要求,為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資綜合服務,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和探索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根據“有序擴大金融服務業市場開放”的要求,結合浦東新一輪開發開放的精神,依托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深入探索非標資產、另類投資在跨境、離岸領域的業務模式,參與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設,助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開放樞紐和全球資源配置的橋頭堡。
5 ?加強行業監管的科學化與規范化建設,以保障全要素市場行穩致遠
著力完善產權市場的支撐體系和規則體系,推動二者有機結合。在支撐體系上,加強產權市場頂層設計、市場運作、制度規則和信息技術,完善體制機制,延伸服務鏈條,拓展立體監管。在規則體系上,建立健全統一的信息發布和市場交易規則,用規則統一各機構的運作行為和市場交易主體的競爭行為,確保要素市場交易主體的規范競爭。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逐步形成鏈接要素資源交易各環節、與交易管理和平臺管理相契合、符合要素資源交易規律特點,覆蓋交易全生命周期的法律制度框架。
同時,政策層面可著力營造產權市場服務社會經濟的良好生態環境。一方面完善要素資源流轉的規范性要求,鼓勵產權交易機構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實現市場價值的有效提升,建設成為客戶共享、業務共享、信息共享、機構共享的金融要素價值平臺和生態圈體系。另一方面,圍繞國資國企混改、重點產業引導性投資、企業重組或破產重整等方面,鼓勵產權市場提供資金和產業資源,提升實體經濟活力,推動重點領域優先發展。
(作者為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