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進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工作,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天津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落實完善天津市集體林權制度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天津市積極推動林權公開掛牌交易,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
1 ?改革動因
過去,在林權流轉交易過程中,由于流程不規范、專業化程度低,時不時出現串標圍標等不良現象,擾亂市場秩序,侵害集體和農戶利益,引發矛盾糾紛。為規范林權流轉交易行為,保證農民與集體的初始承包關系不因林地流轉而改變,做到依法流轉、公平交易,提高集體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經營效益,實現農村集體與農民利益最大化,天津市積極推動林權公開掛牌交易。
2 ?主要做法
2.1 ?強化政策推動
2018年12月,天津市林業局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工作的通知》(津林政〔2018〕12號),提出建立天津市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市場,由天津農村產權交易所(以下稱“農交所”)設立市級集體林權流轉交易服務平臺,全市農村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使用權,采用出租、轉讓、入股、作價出資或合作等方式流轉交易,需通過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市場進行,確保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公開、公平、公正。
2.2 ?建立市場體系
建立覆蓋全市10個涉農區、151個鎮(街)、3628個村的“市—區—鎮(街)—村”四位一體的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市場服務體系,由市級平臺農交所按照“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交易系統、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流程、統一收費標準”的六統一管理模式集中統一管理。
2.3 ?研發交易系統
研發上線全市統一的林權流轉線上交易系統,依托“市—區—鎮(街)—村”市場體系配置300多名線上審核員,實現全市林權交易從項目審核、信息發布、投資人報名、競價交易、成交公示、資金結算、合同備案、交易鑒證全流程線上操作,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2.4 ?全面開展培訓
為加快推進集體林權進場交易,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農交所聯合各區林業主管部門不定期組織召開天津市林權流轉交易平臺培訓會,對林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平臺體系、市場建設、進場意義、操作流程、典型案例與配套服務等內容展開具體培訓。
2.5 ?典型示范推動
2019年3月,天津市薊州區下窩頭鎮西馬營村經過民主決策,決定將該村村南漳河埝套25畝林地的使用權納入天津市林權流轉交易系統公開流轉。該項目掛牌底價8.75萬元,流轉期限10年,通過林權系統面向全社會發布,廣泛征集受讓方。項目掛牌期間,共征集到5位意向受讓方。競價當天,經過31分鐘、45輪匿名報價,最終以19.1萬元的價格成交,溢價率達到118%,為村集體實現增收10.35萬元。該項目是林權系統上線以來的首筆項目,為推動天津市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創造了良好開局。
3 ?取得效果
一是實現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天津市林權流轉交易系統面向全社會發布信息,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競價,相比較以往僅在村里、鎮上發布,受眾群體范圍擴大,參與交易的意向受讓方增多,通過市場機制,實現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截至2020年10月,天津共完成林權交易99筆,合同總金額2482萬元。交易整體競價率50%,溢價率15%,累計為村集體增收324萬元。
二是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通過公開掛牌交易,實現了“收入增加—改善基礎設施—收入再增加”的良性循環,推動了林業規模經營,優化了產品結構,提高了經營效益;通過平臺招商,聚集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不僅盤活了資源資產、帶動了就業,而且帶來了技術和市場,實現了產業結構升級。
三是提升了農村基層治理水平。推動林權公開掛牌交易,采用異地、限時、連續、競爭報價的方法,受讓方自愿報名、匿名競拍、價高者得,既為村集體增收,也穩定了秩序,讓“干部清白、百姓明白”。集體林權資產的流轉公開化、透明化、標準化,預防了農村基層微腐敗的發生,促進了農村基層穩定和鄉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