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我們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所以,今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實現“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之首。
我們說,發展的落腳點,就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讓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而要讓這些變成現實,就業是基礎中的基礎、根本中的根本。只有就業,才能獲得收入,只有就業,才能體會奮斗帶來的幸福,只有就業,才能確保社會穩定。
也就是說,今年的各項工作,還是要把就業放在最為突出的位置,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確保不讓就業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確保不因為就業給廣大居民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確保就業能夠成為社會穩定的基石。
而根據李克強總理透露的這些就業數據來看,今年的就業壓力確實非常非常大。別的不說,僅高校畢業生就高達909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而從眼下的情況來看,由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經濟恢復的壓力很大,繼而對我國經濟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對產品出口、供應鏈暢通等都會帶來新的壓力。因此,如何通過內循環消化各種不利因素,維持企業良好的運行狀態,為穩就業發揮更大作用,就成了最應當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必須看到,無論是城市新增勞動力還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無論是高校畢業生還是退伍軍人,他們在給就業工作帶來很大壓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用工需求提供了強力支撐,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和人才。特別是人才,會成為企業適應新發展格局的最根本保證。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才和勞動力做支撐,企業要想適應市場需求、適應新發展格局,是非常困難的,也是很難提升核心競爭力的。
這也意味著,如果能夠有效安排和合理使用好各類人才和勞動力,就業壓力就能轉化成發展動力,就能給新發展格局的形成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909萬高校畢業生,應當是企業的寶貝,是企業最需要依靠的力量。如果企業具有長遠眼光,能夠在最艱難的環境中引進自己需要的人才,就會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用人單位要有科學、合理、規范的用人規劃。既要有短期內需要引進的人才和勞動力計劃,也要有長遠需要引進的人才和勞動力計劃,而不能爛泥蘿卜擦一段、吃一段,沒有一點計劃性。人才也好,勞動力也罷,都要有計劃,眼前的、長遠的,局部的、全局的,專業的、綜合的,技能的、管理的。只有有了計劃,才能選用到合格的人才和高技能的勞動力。否則,很難滿足單位發展需要。
其次,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建立暢通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機制。學校應當培養什么人,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需要經常溝通、經常交流。特別是地方政府,要扮演好紅娘,將用人單位和學校緊緊聯系在一起,而不是搞形式化的人才招聘。如果高校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多了,溝通緊了,人才的需求就會很協調。尤其對高校來說,就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需要,培養相應的人才,而不是盲目培養。尤其要提升技術人才的培養比重,減少普通大學生的培養,增加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以滿足企業和用人單位的用工需要。
再次,要用更多積極有效的手段,鼓勵就業人口創業。這其中,退伍軍人要作為創業的重點。因為,相當一部分退伍軍人都有專長,且熟悉社會,創業的條件比高校畢業生更好,也更容易成功。關鍵在于,要在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和幫助,激勵他們創業,一旦他們的創業熱情得到釋放,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不僅能夠有效減輕就業壓力,還能更好產生發展動能。
最后,積極發揮農民工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給農民工在鄉村振興中留足空間。在城市就業壓力加大,城市企業運行困難的情況下,如果能夠讓更多的農民工留在鄉村,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不僅可以減輕城市就業壓力,也能給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人才和勞動力。要知道,農民工大多在城市工作了多少年,已經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基礎,觀念、理念等也有了新的提升。因此,把他們的作用發揮出來,對鄉村振興是能夠起到很好的助推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