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濱 楊文君
摘要:目的 觀察在高度近視患者的白內障手術中植入囊袋張力環對術后人工晶體穩定性及預防囊膜收縮的作用。方法 研究資料為2019年至2020年在我院手術的69人(86眼)高度近視性白內障患者;將全部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42眼,對照組44眼,其中觀察組患者術中植入囊袋張力環,對照組不植入張力環,觀察術后兩組患者的視力、人工晶體傾斜度、人工晶體偏位及前囊膜收縮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視力無顯著差異,但觀察組的人工晶體傾斜度、偏移度及囊膜收縮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高度近視性白內障患者,術中植入囊袋張力環,能有效減少術后人工晶體傾斜、偏位及前囊膜收縮。
關鍵詞:高度近視,白內障,囊袋張力環,囊袋收縮
【中圖分類號】R246.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085-02
引言
高度近視是影響視功能的嚴重眼科疾病之一,定義為眼軸長度≥26.0 或屈光度≥-6D。我國是一個近視大國,高度近視發病率約為 1.8%且呈逐年上升趨[1]。高度近視有諸多并發癥,包括玻璃體混濁、視網膜脫離、并發性白內障,其中并發性白內障尤其特別,除了本身可能直接引起白內障外,還可使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提前發生;一般來說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方法,手術方式從傳統的ECCE到目前的微切口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甚至聯合散光矯正型人工晶體植入,已使手術的安全性及術后視力的恢復大大提高,但是,高度近視一般有著長眼軸,并伴隨深前房,囊袋及懸韌帶松弛,術后易發生人工晶體偏位及囊袋收縮綜合征(CSS)。本文旨在觀察白內障術中植入囊袋張力環后,對高度近視性白內障術后視力、人工晶體傾斜、偏位及囊袋收縮的影響。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本次研究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白內障患者69例(86眼)納入研究對象,將所選樣本均分為對照組(不植入囊袋張力環)和觀察組(植入囊袋張力環);所選樣本均為高度近視并發性白內障,且均對參與本研究之情,愿意配合進行相關調查、授權使用其相關資料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樣本男性34例,女性35例;年齡50歲至85歲,核硬度Ⅱ~Ⅴ級,術前按照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臨床路徑,術前1-3天雙眼滴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排除陳舊性葡萄膜炎、青光眼、晶狀體半脫位等改變,術前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在手術適應范圍內再行手術。
1.2手術方法
觀察組:手術前沖洗結膜囊,并使用聚維酮碘保留結膜囊3分鐘,滴鹽酸奧布卡因表面麻醉3次,眼瞼皮膚消毒,置眼貼膜,開瞼器開瞼,使用一次性穿刺刀平行于虹膜平面進入前房;前房內注入透明質酸鈉,角膜2點位做輔助切口,使用撕囊鑷連續環形撕囊,撕囊口直徑約5.2~5.5mm,水分離晶狀體,并在囊袋內旋轉,使用0.9mm超乳針頭刻槽,并用攔截劈核方法完成超聲乳化,I/A抽吸皮質,拋光器處理后囊膜,囊袋及前房內注入透明質酸鈉,植入直徑13mm囊袋張力環,植入人工晶體,I/A置換出透明質酸鈉,水密切口,結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術眼紗布包扎,眼罩保護術眼
對照組:手術方法與觀察組相同,但不植入囊袋張力環。
1.3 術后處理
術后不常規全身使用抗生素,術后第二日常規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術眼每日4次,較重角膜水腫使用25%葡萄糖注射液頻點術眼
2結果
術后結果采用本次手術3個月后復查數據,包括視力檢查,UBM檢查晶狀體傾斜度檢查以及散瞳后人工晶體居中性和囊袋收縮情況的觀察
2.1 視力
視力檢查方法:綜合驗光后取最佳矯正視力結果,兩組樣本術后3個月視力無明顯差異。
2.2 晶狀體傾斜度檢查
人工晶體傾斜度檢查方法:使用超生生物顯微鏡(UMB)檢查人工晶體與瞳孔連線的夾角,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
2.3晶體偏位及前囊膜收縮
人工晶體偏位檢查方法:患者散瞳后行眼前節照相,觀察人工晶體中心與瞳孔中心的偏移量,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
前囊膜收縮檢查方法:同樣取散瞳后眼前節照相,檢查囊膜收縮情況,按輕度收縮、中度收縮和明顯收縮來分析,兩組數據有比較顯著差異。
討論
高度近視性是全世界常見眼病,而高度近視并發白內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懸韌帶松弛及晶狀體囊膜較薄的解剖特點[2~3],并且會出現眼軸變長,玻璃體液化,甚至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性[4]。目前最好的白內障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而如何才能最好地達到最好的視覺質量,值得我們去研究。
囊袋張力環在囊袋內產生向外的張力,即使非對稱性囊袋有效張力減少,也可以抵抗手術操作對囊袋向內的牽引力[5~6]。自首次將其應用于外傷性晶狀體懸韌帶斷裂的白內障手術以來,囊袋張力環 得到不斷的改進[7],目前I臨床研究表明囊袋張力環在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手術中的應用能防止晶狀 體懸韌帶斷裂,使晶狀體位置居中性更佳,并能有效防止后發性白內障和視網膜脫離的發生[8~9]。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初步證實了囊袋張力環對于白內障合并高度近視患者術后人工晶狀體的位置具有穩定作用,為囊袋張力環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提供了明確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徐婷,王靜,陶黎明.高度近視人群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狀溝直徑與角膜直徑及前房角直徑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眼科雜志,2020,28(2):133-138
[2]VaSS C,MenaPace R,Schmetterer K,et al.Prediction of PSeudoPhakic caPSular bag diameter baSed on Biometric variableS.J Cataract Refracr Surg1999;25(10):1376-1381
[3]李鳳鳴.眼科全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2430 -2431VaSS
[4]彭華琮,袁媛,劉保松.晶狀體囊袋張力環植入對高度近視白內 障術后后發性白內障發生的影響[J].眼科新進展,2010,30(11):1065—1067.
[5]張紅,劉平.密封囊袋沖洗裝置在后發性白內障防治中的應用[J].眼科新進展,2010,30(7):690-693.
[6]林濤.囊袋張力環在高度近視眼后發性白內障手術的應用[J].眼科新進展,2012,32(9):868—869.
[7]趙江月,寧遠,馬立威,張勁松.囊袋張力環對高度近視眼患者 后發性白內障的抑制作用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09,9(2):298-300.
[8]彭華琮,袁媛.晶狀體囊袋張力環植入對高度近視白內障手術 效果的對比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0,28(8):908- 911.
[9]苗培建,李文生.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視網膜脫離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9,27(12):1333—1336.
南充愛爾麥格眼科醫院?四川南充?63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