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徵

摘要:目的:探討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安全性和微創性。方法:141例甲狀腺腫瘤患者分別采用腔鏡手術(腔鏡組n=51)和常規手術(傳統組,n=90),比較兩組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等。結果:腔鏡組住院時間4.0±0.6d,傳統組6.1±1.2d,腔鏡組術后切口滿意率(94.7%)明顯高于傳統組(23.3%),腔鏡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傳統手術組[(38.0±4.6)ml比(43.0±5.6)ml],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但兩組術后引流、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腔鏡甲狀腺手術較傳統手術副作用小,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安全有效,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關鍵詞:腔鏡;傳統方法;甲狀腺切除術;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090-02
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是近10多年來治療甲狀腺疾病的一種新的手術方法,可以取得較好的美容效果。隨著腔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大量手術經驗的積累,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已成為近年來甲狀腺外科研究的熱點之一。傳統甲狀腺切除術后會在患者頸部留下5至8厘米的疤痕,這樣會給患者留下視覺上的遺憾。然而,傳統手術仍是主流,它具有運行速度快、可操作性強等優點,腔鏡技術仍然是發展的產物,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2012~2020年行腔鏡甲狀腺切除術51例,傳統手術組90例分為兩組。人選條件和排除條件如下:人選條件有術前做B超、CT和針吸細胞學初步排除惡性選擇。無甲狀腺手術史,腫瘤大小1~4cm,手術為自愿選擇,無頸淋巴結轉移,甲狀腺功能正常,無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無手術禁忌癥。51例腔鏡手術,單側39例,雙側12例。術中冷凍檢查惡性2例,為中轉開放手術。90例傳統手術中,單側手術39例,雙側手術51例。
(二)方法
1.傳統組
常規術前準備,氣管插管全身復合麻醉。體位:仰臥位。手術切口:胸骨上窩兩橫指皮紋切口。手術一般的大致過程:頸部切開,分離皮瓣。切開頸部白線后,保留頸前肌群,充分暴露腺體,根據腫瘤部位、數量,單發采取腫物切除術,多發采取甲狀腺部分切除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2.腔鏡組
常規術前準備,采取靜吸復合麻醉,患者截石位,頭高足低,術者站足端,切口采取左乳暈11點長約1.0cm超聲刀孔,右乳暈11點,4點分別2.0cm、1.0cm是操作孔和腔鏡孔。手術一般過程:切開穿刺口,用擴張器向頸部方向擴張皮膚。三個穿刺口置入套管針,右側大的穿刺口置入胸腔鏡頭,接氣腹連接管,氣壓為9mmHg,建立充分的操作空間。超聲刀向頸部分離皮下脂肪組織層,分離頸闊肌,沿頸白線切開,分離頸前肌、筋膜、甲狀腺被膜,充分顯露甲狀腺及腫物,提起腺體分離甲狀腺下極,避開喉返神經,切開甲狀腺組織,尋及腫物,沿瘤體被膜分離出瘤體后放入標本取物器取出,左側穿刺口放入頸部引流管并固定。
3.觀察
觀察手術譜、手術時間、住院費用、手術難度、麻醉要求,病理配合依從性,植入物轉移時機,術中術后并發癥、美容效果、醫生技術要求等指標。
(三)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和x2檢驗,顯著性檢驗水準a=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手術進行術中、術后的情況比較。
手術譜傳統組手術廣,范圍大,可操作性強,不受限制。不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有無淋巴結轉移,甚至直接行甲狀腺切除術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腔鏡組手術范圍禁忌癥較多,受操作人員和內窺鏡技術因素影響較大,兩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傳統手術組單側甲狀腺切除術的手術時間為60±20min,雙側甲狀腺切除術的手術時間為75±15min。腔鏡組單側手術時間為90±26min,雙側手術時間為120±26min,兩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針對外科醫生的要求和難點,內鏡手術組必須具備熟練的傳統甲狀腺手術的基本技能和技能,然后對內鏡技術進行專門培訓,學習曲線長,要求高,難度大。兩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麻醉要求:腔鏡組前提必須是全身麻醉。傳統組可采用全麻、頸叢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兩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住院費用:腔鏡組在9735±350左右,傳統組住院費用為7385±250左右。兩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病理要求:腔鏡組一般發現良性結節或單純乳頭狀癌,無囊外轉移,大小小于1cm。傳統組無嚴格的病理學要求。兩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住院時間:腔鏡組4.0±0.6傳統組6.1±1.2兩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中、術后并發癥:腔鏡組:高碳酸血癥1例,術中出血,術后出血,喉返神經損傷聲音嘶啞1例,皮下積氣、積液各1例,頸部腫脹不適感1例,腫瘤種植轉移1例,淋巴(乳糜)漏1例,氣管、食管損傷1例。傳統組:高碳酸血癥0例術中出血,術后出血,喉返神經損傷聲音嘶啞2例,皮下積氣、積液0例,頸部腫脹不適1例,腫瘤種植轉移0例,淋巴(乳糜)漏1例,氣管、食管損傷1例。高碳酸血癥、皮下積氣、水腫等有顯著性差異,其余無明顯差異。
三、討論
手術是甲狀腺腫的常規治療方法。傳統的手術方法頸部有疤痕,影響美觀。鏡甲狀腺切除術,切口遠離頸部,可減少頸部瘢痕,具有美容效果。目前,內鏡輔助甲狀腺手術有三種方法:腔鏡輔助下頸前區小切口途徑、腋下途徑和前胸壁途徑。第1種方式是在頸椎前段做三個切口,對改善患者美容效果不是特別明顯,后兩種方法是在隱蔽處做手術切口,美容效果好。國外文獻報道,根據甲狀腺葉體積分析腔鏡輔助甲狀腺切除術的適應證,認為對于甲狀腺葉體積25~50mm3的患者和早期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無囊外浸潤、無局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腔鏡輔助甲狀腺切除術仍是安全有效的,但對于惡性甲狀腺腫瘤患者,腔鏡輔助甲狀腺切除術是安全有效的仍需改進,謹慎選擇。
在腔鏡輔助手術中,不會切斷頸部皮神經,患者不易出現頸部感覺減退或異常不適。由于手術中的放大作用,可以清晰顯示甲狀腺周圍的血管、神經等結構,該手術較傳統手術更精確,減少了手術損傷的概率,因此并發癥的發生較少。應用超聲止血刀進行解剖切割可明顯減少出血量。雖然超聲刀切除結節的時間明顯短于傳統手術,主要是減少了血管結扎的時間,由于內鏡手術本身的復雜性和操作復雜性,內鏡甲狀腺手術的總時間明顯高于傳統手術,但相信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手術的總時間將大大縮短。
腔鏡甲狀腺手術借助:專用手術器械的輔助功能是盡量減少或隱藏手術疤痕,從而達到美容的目的,這也是手術最大的核心價值。但目前,內鏡下甲狀腺手術并不是一種標準的微創手術,手術復雜、難度大,能實施的病例相對較少。推廣推廣難度大,操作轉化率高。
參考文獻
[1]錢連連.腔鏡甲狀腺手術與傳統開放甲狀腺手術術后護理效果比較分析[J].飲食保健,2019,06(10):188.
[2]王曦,趙艷紅.腔鏡甲狀腺手術較傳統術臨床治療效果比較[J].健康必讀,2020(30):74.
[3]郭又銘,瞿銳,霍金龍等.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的療效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06(32):58.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5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