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連 劉福坪 韋春帆 李昆英
摘要:目的:分析刮痧聯合消淡洗濕敷在痛風石破潰口護理中的應用。方法:收集從2018年1月-2020年2月于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風濕病科住院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中醫(yī)刮痧+消炎洗濕敷組)以及對照組(紅光照射+依沙丫啶濕敷組),對比兩組療效;傷口愈合時間以及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手術前1天、手術后2周以及手術后4周血尿酸水平。結果:治療組治愈率50.00%,高于對照組的23.33%,差異明顯(P<0.05)。治療組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關節(jié)功能恢復率高于對照組(P<0.05)。手術后2周以及手術后4周治療組血尿酸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yī)刮痧聯合消炎洗濕敷可提升干預效果,縮短痛風石破潰局部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促進關節(jié)功能恢復,降低血尿酸水平。
關鍵詞:中醫(yī)刮痧;消炎洗濕敷;痛風石破潰;血尿酸;愈合時間
【中圖分類號】R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244-02
痛風石是長期嘌呤代謝異常未得到控制,尿酸鹽結晶不斷沉積導致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形成,局部皮膚較薄、血液循環(huán)不佳、尿酸鹽結晶蓄積而形成。數據顯示其潰破后平均愈合時間長達4個月,創(chuàng)面不愈合發(fā)生率高達23%[1]。更甚者出現關節(jié)功能障礙,面臨截趾或截肢的風險,給患者帶來痛苦的同時也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廣西屬于嶺南地區(qū),全年以濕熱天氣為盛,結合廣西的飲食結構以酸辣辛食物為主,故患痛風人數居多,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運用中醫(yī)刮痧聯合消炎洗濕敷患處,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從2018年1月-2020年2月于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風濕病科住院治療的60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42歲-77歲,平均年齡(56.84±4.13)歲,病程3年-11年,平均病程(8.21±2.06)年。采用電腦數字隨機分組,將60例分為2組,對照組(紅光+依沙丫啶組)及觀察組(中醫(yī)刮痧+消炎洗濕敷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42歲-70歲,平均年齡(55.98±4.05)歲,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8.16±1.98)年。觀察組,年齡45歲-77歲,平均年齡(56.07±4.12)歲,病程4年至11年,平均病程(8.20±2.0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2]:病人符合痛風石破潰的診斷標準,②年齡≤90歲,③本人或家屬同意配合,④血尿酸檢測陽性或是正常。排除標準[3]:年齡≥90歲;②有肢體感覺障礙、糖尿病、精神類疾病、腫瘤及嚴重感染的患者;③不能配合或放棄治療的患者;④有出血傾向影響清創(chuàng)治療效果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2.1中醫(yī)刮痧+消炎洗濕敷組
根據患者痛風石破潰關節(jié)近端取穴,利用虎符銅砭在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的相關穴位按照由上而下,由內而外的順序,循經刮拭,每個部位刮拭15~20次,以皮膚表面出現紅花朵點或青紫包塊為度,但不強求出痧,勿導致皮膚破損。刮痧后取消炎洗充分浸潤的無菌紗布濕敷創(chuàng)面15-20min,每日1次,7天為一療程,共8個療程。
2.2紅光+依沙丫啶組
按傳統換藥方法使用雙氧水清洗+生理鹽水局部沖洗后紅外線照射儀破潰口局部照射15-20分鐘,再予依沙丫啶紗布濕敷至下一次換藥,每日1次,7天為一療程,共8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1.3.1西醫(yī)標準:
總療程結束后,參照創(chuàng)面愈合評價(第3 版)[4]從傷口面積、滲出量及傷口類型三個方面對痛風石破潰創(chuàng)面進行評價。3項計分的總和用于判斷效果,總分下降為有效,上升為惡化,無變化為無效。
1.3.2中醫(yī)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有關瘡面的療效判定標準如下:① 治愈:紅腫完全消退,或見潰爛創(chuàng)口愈合;② 好轉:紅腫未完全消退,但見潰爛瘡面腐肉脫落,新肉生長,瘡面縮小;③未愈:瘡口漸增大,且潰爛不止。
1.3.3比較兩組傷口愈合時間以及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
1.3.4比較手術前1天、手術后2周以及手術后4周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組內比較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治療結果
2.1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
治療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傷口愈合時間以及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
治療組傷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關節(jié)功能恢復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對比手術前后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
手術前1天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手術后2周以及手術后4周治療組血尿酸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中國古代醫(yī)家對本病沒有統一的命名。根據痛風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紅、腫、熱、痛、反復發(fā)作等特點,本病當歸屬于中醫(yī)“痹證”、“熱痹”的范疇。在結合了歷代醫(yī)家對“痛風”、“歷節(jié)病”的論述及現代醫(yī)學對痛風的認識基礎上,現代中醫(yī)各家對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病因病機有了更為全面的探討。多數醫(yī)家均認為濕、熱、毒邪在痛風的發(fā)病過程起到重要作用。痛風主要是臟腑積熱,濁毒內生留滯三焦,終則瘀結為患,毒邪為害;濁毒瘀毒最喜留滯經絡關節(jié),致使經絡閉阻,肌膚失于濡養(yǎng),故見癰疽。刮痧具有活血散瘀、疏經通絡、拔毒引郁之作用。
現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刮痧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白細胞、紅細胞的數量,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同時減輕創(chuàng)面的膿性滲出物及異味,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該研究所用中藥制劑“消炎洗主要成分為苦樹皮、千里光、銀花藤、九龍?zhí)佟⒁熬栈ā⑺畻蠲贰㈥P黃柏、白芷、甘草、地稔,方中黃柏性苦寒,清熱燥濕,解毒;苦樹皮清熱燥濕苦溫,燥濕殺蟲。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柏[6]對G+球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對致病性皮膚真菌如堇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張文平[7]等人研究稱千里光總黃酮可抑制炎癥早期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亢進,減慢炎癥中期出現的白細胞游走,和抑制晚期炎癥肉芽組織的增生脫落及纖維結締和肌層的增生、增厚。解毒殺蟲;千里光、九龍?zhí)佟y花藤、野菊花、白芷皆清熱解毒。
綜上所述,中醫(yī)刮痧聯合消炎洗濕敷可提升痛風石破潰不同類型、不同部位的創(chuàng)面愈合率,可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熊洋洋,李源杰,曾學軍.痛風石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診治進展[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6,36(12):1743-1746.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612-614.
[3]孫廣仁.中醫(yī)基礎理論[ 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7:255.
[4]KHANNA D,FITZGERALD J D,KHANNA P P,et al.201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of gout. Part 1:SyStematic nonPharmacologic andPharmacologic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hyPeruricemia[J].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2012,64(10) :1431-46.
[5]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0-141.
[6]吳嘉瑞,張冰,張光敏.黃柏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yī)藥,2009,5(11):160-162.
[7]張文平,陳惠群,張文書,等.千里光總黃酮的抗炎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03:605-607.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編號:Z2018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