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霏霏
摘要:PICU,即兒科重癥監護病房中絕大多數患兒都為危重癥患兒,所以其環境較為特殊,患兒父母對于PICU治療認識不深,因此常會產生焦躁等不良情緒。患兒年紀較小,依賴患兒家屬,所以當患兒家屬存在不良情緒時,極易導致患兒產生不安、緊張等情緒,對患兒治療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文章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對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對PICU住院患兒家屬心理狀態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選取我院于2018.8月-2019.8月期間70例PICU住院患兒家屬,分別給予2種護理模式,現匯報如下: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287-02
一、資料與方法
1.監測對象
納入我院于2018.8月-2019.8月期間70例PICU住院患兒家屬,根據護理模式不同劃分為2組,分別為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其中研究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范圍在26-53歲,平均為(39.15±2.47)歲。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范圍在25-58歲,平均為(39.71±2.8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資料來源
于2018.8月-2019.8月期間70例PICU住院患兒家屬。
3.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需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對患兒家屬的探視次數進行限制,其每周可在規定的時間之內進行3次探視,在探視的時候,告知患兒家屬當前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評估患者父母情況
護理人員需要對于患兒父母進行溝通分析,了解其性格、事業以及病史等具體情況,對患兒父母目前的情況進行評估,分析患兒父母當前存在問題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計劃,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護理改善。
(2)及時發現不適狀態
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發現患兒父母的狀態,一旦出現不適狀態時,可以交流一些較為輕松、患者感興趣的問題,達到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情緒的目的。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兒父母的實際特點,細心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的加強對患兒父母的護理。
(3)進行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需為患兒父母講解PICU治療的相關知識,使其可以正確認識患兒疾病,減少患兒父母的不安感。鼓勵患兒父母每日幫助患兒進行鍛煉,選擇具有激勵性質的書籍以及電影,鼓勵患兒父母,使其建立自信心,安撫患兒父母的焦躁情緒。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充當傾聽角色,使患兒父母存在發泄渠道,減少躁狂情緒的發作。
(4)活動輔助疏導
紓解活動室設有心理書刊、視聽資料、娛樂器具(如琴、棋、書、畫、藝術拼圖)。等娛樂和學習資源。護理人員可設計相應計劃,安排患兒父母進行相應的紓解活動,例如參與戶外病友聚會,聯誼、出游、園藝等社交活動,從而達到排解患兒父母心理壓力,紓解不良情緒的效果。
(5)團體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小組提供一個傾訴與發泄的平臺,促進患兒父母“共性”的發現,并增強正性體驗,通過格式塔小組技術來強化和澄清患兒父母的意識體驗。
(6)創建良好關系
護理人員需用真誠以及耐心態度對待患兒及其父母,獲得患兒父母的認同感以及信任感。護理人員將患兒疾病的發病原因、類型以及臨床癥狀向患兒父母詳細介紹,并且展示PICU治療效果,向患兒父母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鼓勵患兒父母,樹立自信心。
(7)創建社會支持系統
護理人員應利用廣播、報紙、互聯網等渠道,宣傳PICU治療的健康教育,使公眾可以正確了解PICU治療方式。對于經濟方面存在壓力家庭,可協助患兒父母發掘社會支持渠道,例如使用水滴籌等方式,并且主動向醫院申請適當優惠政策,緩解患兒父母的經濟壓力。
(8)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父母的溝通交流。在進行PICU治療之前,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實際狀態進行綜合評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以及過敏史,采集患者的基本資料。護理人員應耐心了解患者及其父母對于PICU治療的實際看法,并且對患者父母所提出的相關問題以及質疑進行詳細的解釋,在溝通中,需關注患者父母的表情變化,觀察患者父母的心理狀態。患者父母由于對PICU治療認識較少,因此會產生焦慮、恐慌的心情,護理人員應及時排解,給予患者父母優質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還應叮囑患者家屬給予相應配合,在檢查時應全程陪護,提高患者信心。檢查前,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控制呼吸節奏,訓練深呼吸,放松患者全身的肌肉,緩解患者緊張以及心血管反應。
二、結果
1.1兩組患者父母護理干預前后焦躁情緒變化對比
護理前,兩組SAS評分組間差異不顯著;護理后,研究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1.2兩組患者父母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1.3依從性對比
護理干預后后,研究組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兒父母護理前、護理1個月后躁狂情緒,使用焦躁情緒自評量表(SAS)評分。SAS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焦躁情緒越嚴重
(2)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2)觀察兩組患兒父母依從性,完全依從:自覺遵守醫護人員的工作,叮囑患兒按時服藥,遵醫囑,不需護理人員監督督促;部分依從:在護理人員監督下,對醫護人員的部分要求聽從;不依從:患兒父母基本不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在護理人員叮囑監督下,依舊存在質詢臨床醫師治療方案,甚至隨意加減、停用藥物。依從性為完全依從與部分依從之和比值。
1.5 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分析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干預前,研究組患者父母SAS評分為(58.12±3.62)分,對照組患者父母SAS評分為(58.43±3.73)分,兩組無顯著差異(t=0.353,P=0.363),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父母SAS評分為(47.39±3.18)分,對照組患者父母SAS評分為(52.11±3.27)分,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t=14.319,P=0.000);護理干預前,研究組患者父母后生活質量評分為(79.13±10.15)分,對照組患者父母生活質量評分為(79.47±11.25)分,兩組無顯著差異(t=0.133,P=0.447),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父母生活質量評分為(53.44±10.27)分,對照組患者父母生活質量評分為(64.88±11.45)分,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t=4.400,P=0.000);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父母完全依從為30例,部分依從為3例,依從總例數為33例,占94.29%;對照組患者父母完全依從為13例,部分依從為13例,依從總例數為26例,占74.29%;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5.285,P=0.022)。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實施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能顯著改善PICU住院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態,使患者及其父母得到科學貼心的護理服務,護理過程中也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廣大患者及其父母易于接受,在臨床上具有獨特優勢和推廣價值。
四、結論
對PICU住院患兒家屬實施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改善PICU住院患兒家屬心理狀態,緩解患者父母不良情緒,采取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其改善患者父母生活質量評分,提高患者父母依從性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并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五、治療期間存在的問題
選取樣本數量不足,且研究時間較短。
六、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1、定期舉辦相應座談會等方式,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及其父母對日常生活良好習慣的認知。
2、護理人員應制定具有引導意義的教育材料,例如教育冊、宣傳卡等,通過圖文方式對患者進行知識健康教育,并將其放置于患者與家屬便于閱讀處。
3、加大選取樣本數量,延長研究分析時間,證實實施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對PICU住院患兒家屬心理狀態改善有積極指導作用。
欽州市靈山縣婦幼保健院?廣西欽州?5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