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益芬 章瑜 陳鵬 江松福
摘要:目的?研究微信平臺結合PBL的教學模式在血液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 2021年 1 月—2021 年 2 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科基地在血液科輪轉的17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作為實驗組,接受微信平臺結合PBL的教學模式,2020年2月-2020年3月同一老師帶教的11名血液內科輪轉的規培學員作為對照組,接受PBL教學,比較兩組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及教學滿意度的差別。結果 微信平臺結合PBL 教學法組理論成績、臨床實踐技能成績均高于PBL 教學法組(P<0.05);微信平臺結合PBL 教學法組教學滿意度高于PBL教學法組(P<0.05)。結論 在血液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微信平臺結合PBL教學法較PBL教學法更利于提高培訓成績,且醫師滿意度理想,值得推薦。
關鍵詞:血液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礎教學法;PBL 教學法;微信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351-02
血液病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內容多,發病機制復雜,理論知識抽象,涉及骨髓細胞形態學、流式細胞術、染色體、基因等多種實驗室檢查,成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教學的難點。目前培訓方法選擇尚存爭議,為了更好地開展血液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養合格的內科及血液科臨床醫師,我們深入研究并探討微信平臺結合PBL教學模式在血液科規培帶教中的應用,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完成書本知識向臨床實踐的轉化,解決血液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 2021年 1 月—2021 年 2 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科基地血液科輪轉的17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作為實驗組(男8,女9),接受微信平臺結合PBL的教學模式,2020年2月-2020年3月同一老師帶教的11名血液內科輪轉的規培學員作為對照組(男6,女5),接受PBL教學。
1.2教學方式
我們設計由同一位教師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分別進行教學,以避免不同教師授課引起可能的偏倚。
PBL 教學法:圍繞設問—討論—總結三階段展開討論,①確定問題:教師課前準備典型病例,如以血三系下降住院患者為例,提出問題;②分組:將規培醫師分組,針對問題,分組進行資料查閱和討論;③授課和指導:教師講授相關知識,總結點評;
微信平臺聯合PBL教學法:PBL教學法同上,教師同時微信建群建立微信平臺,選取典型患者的臨床資料設計成包含數個問題的病例在微信平臺上推送。要求學生分組資料查閱、課前準備相應的資料,課時進行討論。同時,把病例中可能牽涉到的血液科常見操作視頻、實驗室檢查結果的判讀,指南推薦的治療進展及相關文獻綜述在微信群里進行推送,組員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有問題均可在線通過文字、實時語音等形式進行溝通交流,教師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也可以參與討論。課后還可以進行延伸,就疑惑的地方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共性問題可以在微信平臺中進行內容推送,徹底解決大家的疑問。
1.3教學效果評價
①理論和實踐考核:出科時比較兩組學員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考核成績。②教學滿意度調查:設計教學方法評價表,不記名形式調查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鍛煉臨床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獨立接診能力的影響。每個方面分5個等級(很好、比較好、一般、比較差、很差,分別賦值計分為5~1分)。共發放調查問卷28 份,收回有效問卷28 份。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成績:微信平臺結合PBL 教學法組理論成績、臨床實踐技能成績均高于PBL 教學法組(P<0.05),詳見表1。
2.2教學滿意度:微信平臺結合PBL教學法學員對教學滿意度顯著高于PBL教學法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傳統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醫療發展的需要,PBL 教學法以病例作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近年來在各大醫學院校得到廣泛的應用[1],[2]。PBL 教學法是將從真實的環境中學到的知識再現到現實工作情景中,強調培養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們之間的團隊交流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中強調的人才培養的政策要求[3]。但是 PBL 具有定的局限性[4],[5],[6]:仍然是學生被動學習,加之血液病相關知識點復雜難記,內容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短,PBL 教學不能長時間開展。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嘗試將微信平臺引入血液內科住培教學中,建立“微信互動平臺”聯合 PBL 的教學方法,可以將PBL 分組討論的有形教室延伸到無形的微信群里。
在網絡信息時代的社會背景下,微信作為最普遍、最流行的信息溝通工具,方便快捷,能夠實時發送、接收文字和語音信息,同時還能傳輸圖片、視頻,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聊天模式,打破了時間、空間及地域的限制,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喜愛[7]。將微信作為載體帶來的移動式學習剛好解決了PBL 教學對時間的高要求,提供了大范圍的互動式教學平臺。在微信群中帶教老師與學員、學員之間能夠實時分享典型病例、前沿進展、文獻、靜態圖像、動態圖像、PPt、視頻等,以多媒體、PPT、word、Pdf 等多種形式呈現在微信群中,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同時可將內容全部保存,突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實現真正的移動式學習。通過這種“課前微信群—課中PBL—課后微信群”的線上線下反復交流模式,老師與學員之間、學員相互之間有機會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同時討論內容也可以更生動直觀地呈現。這些可以加深學員對問題的理解,并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提升教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