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佳音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經濟增長陷入深度衰退,“三駕馬車”動力嚴重不足。“帶疫解封”政策致主要經濟體經濟進入緩慢爬坡期,但綜合判斷2021年地區經濟發展仍將以市場低迷、貿易疲弱、投資悲觀為特征,恢復速度仍保持較低水平。
一、2020年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經濟運行特點
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經濟體供需回暖,政府制定相關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復蘇,地區經濟衰退有所放緩,但短期實現經濟復蘇仍存挑戰。
(一)經濟衰退情況得到遏制
受大宗商品出口受挫、旅游類服務業停滯影響,3季度巴西經濟同比下降11.4%,創有記錄以來下最大跌幅,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經濟也均現不同程度衰退。3季度各國政府普遍采取“彈性管控”政策致地區經濟緩慢復蘇,但仍難以在短期內走出衰退陰影。4季度巴西經濟同比下降1.1%,較3季度收窄2.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2%,繼續保持回升態勢;由于制造業、建筑業、餐飲萎縮情況有所緩解,4季度墨西哥經濟同比下降4.3%,既3季度收窄4.1個百分點后再次收窄0.2個百分點;由于娛樂類服務業受到“二次疫情”沖擊,3季度智利經濟同比下降9.1%,收窄幅度相對有限;繼2季度經濟降幅升至19.7%之后,阿根廷經濟衰退程度大幅放緩,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3季度的該國GDP降幅為10.2%,支柱產業復蘇提振當地經濟。
(二)供需兩端均現回暖跡象,外需低迷拖累經濟復蘇
內需艱難復蘇。在經歷二季度深度衰退后,拉美及加勒比海主要經濟體消費需求有所回升。3、4季度巴西公共行政消費支出同比下降5.3%、4.1%,家庭消費支出同比下降6.0%、3.0%較疫情期間均現明顯收窄;12月墨西哥國內市場消費跌幅較11月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類消費收窄0.9個百分點,而商品類消費與11月持平。三季度阿根廷政府消費支出同比下降6.5%,較二季度收窄2.3個百分點,家庭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4.7%,相較2季度-22.3%呈現大幅收縮,智利2020年前三季度社會總消費同比下降2.1%、20.3%、8.8%,家電、家居等居民耐用品消費需求增長,拉升家庭消費支出近15個百分點。
投資市場逐漸回暖。3、4季度巴西固定資產形成同比下降7.8%、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由負轉正;12月墨西哥固定投資降幅已由5月39.9%,逐月縮窄至12.9%;受全球生產要素運輸受阻影響,二季度阿根廷進口設備類投資同比下降超30%,其中制造類設備投資同比下降31.6%,運輸類設備同比下降38.5%,進入三季度,阿根廷固定資產投資較二季度收窄20.8個百分點,固定資本形成已恢復到同期90%。受建筑工程投資低迷影響,三季度智利投資恢復水平有限,二、三季度固定資產形成同比下降20.9%、18.5%。綜上各主要經濟體投資需求衰退趨勢已現轉圜,盡管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尚需時日,但疫情暴發初期所出現的投資低谷預計不會在2021年再次發生。
外貿恢復尚需時日。由于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嚴重受挫,依靠農產品和礦產出口的拉美及加勒比海主要經濟體對外貿易均現大幅衰退,當前地區外貿衰退趨勢有所緩解,部分經濟體外貿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全年外貿較2019年降幅明顯。11月、12月墨西哥出口增長2.3%、3.7%,進口也由11月的下降3.9%轉為12月增長3.7%,但全年出口下跌9.3%,進口下跌15.8%。礦石和工業制品出口回暖帶動巴西出口復蘇,12月巴西出口同比下降5.3%,進口同比增長39.9%,貿易逆差為0.4億美元。全年農業出口增長6%,進口下降3.9%,而采掘業出口下降2.7%,進口下降41.2%,制造業出口下降11.3%進口下降7.7%。智利外貿現微弱復蘇態勢,10 —12月環比增長2.0%、5.3%、0.1%,實現貿易順差9.78億美元、12.08億美元、15.68億美元。2020年全年阿根廷出口同比下降15.7%,進口同比下降13.8%,貿易順差125.3億美元,分國別來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9.1%,進口同比下降29.8%,對華出口同比下降23.1%,進口同比下降6.5%。
跨境投資短期難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三季度智利外商直接投資(FDI)流量3.96億美元,僅為2019年同期20%,阿根廷外商直接投資流量逐月遞減,2020年9、10月外商直接投資流量環比下降11.8%、10.0%,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資流量僅為2019年同期50%左右。12月巴西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凈流入總額為18億美元,同比下降33%,新冠疫情大范圍暴發成下降主要原因。
供給端釋放利好信號。進入下半年,盡管地區疫情蔓延并未全面遏制,但相較疫情初期影響已相對較小,巴西3、4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2%,增長0.3%,服務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5%,增長2.1%。阿根廷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3%、21%、5.3%,工業生產總值三季度已接近2019年同期95%,下半年墨西哥工業衰退放緩,2020年四個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3%、25.5%、8.6、3.2%,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9%、29.5%、7.1%、0.5%。
(三)勞動力市場改善程度有限,物價水平再次上揚
勞動力市場未現明顯改善。疫情管控措施寬松化導致該國產業發展受到二次沖擊,墨西哥失業率年末再次上揚,2020年11月、12月該國失業率為4.4%、3.8%、如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該國失業率將持續增長。三季度阿根廷失業率自13.1%降至11.7%,但仍處2004年第三季度以來歷史高位。截至2020年12月巴西失業率已從年初11%升至14.3%,盡管低于市場預期的14.9%,但隨著當地二次疫情再度蔓延,預計四季度該國失業率將接近或突破市場預期。在達到7月13.9%的歷史高位后,智利失業率開始逐月下降,10月該國失業率已降至10.3%,但仍高于2019年近4個百分點,跟據該國歷史數據預測,四季度失業率將進一步下降,預計仍將保持在10%左右。
物價水平因食品價格上漲再次上揚。4季度墨西哥通脹率分別為4.0%、5.1%、3.8%,與市場預期的4.1%基本持平,受非耐用品價格持續上揚影響,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該國通脹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在經歷小幅回落后,阿根廷通脹現小幅增長,據阿根廷中央銀行最新數據,11月該國通脹率為39.4%,低于阿根廷中央銀行預計的42.2%通脹目標。受食品價格上揚影響,巴西通脹率在經歷小幅下降后,4季度再次出現明顯上升,12月已到達4.52%,如果未來該國食品價格繼續保持高位,該國物價水平將進一步上揚。
(四)繼續推行寬松貨幣政策以求促經濟、穩通脹
自2020年6月巴西下調政策利率至2.25%以后,8月再次下調0.25個百分點到2.0%,以確保通脹水平收斂于預期目標1.6%。自11月12日起,墨西哥中央銀行決定再次下調政策利率0.25個百分點至4.25%,借此調整墨西哥金融市場和整個經濟走勢。在先后調整6次利率后,阿根廷中央銀行決定將政策利率維持在38%,未來或將繼續通過下調利率手段刺激當地經濟。智利中央銀行在最新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智利中央銀行將繼續保持0.5%的政策利率以確保貨幣政策擴張性,以期將該國通貨膨脹率短期控制在2.5%左右。
二、2021年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經濟形勢展望
三季度以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經濟發展衰退水平有所趨緩,盡管二次疫情再次蔓延、國際大宗商品貿易持續低迷,但各國政府已針對本國實際情況調整政策以防止經濟出現二次探底,弱復蘇將成為地區經濟發展主基調。
(一)經濟運行面臨的積極因素
支柱產業緩慢恢復支撐地區經濟復蘇。進入三季度,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經濟體“帶疫解封”取得一定成效,各經濟體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衰退態勢均有所遏制,疊加早期各國政府針對受沖擊嚴重行業和低收入群體采取的財政救助措施效果逐漸顯現,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如當地疫情如不出現嚴重惡化,大部分經濟體將逐步渡過低谷期,經濟緩慢恢復成為必然。
內需回暖為當地經濟重啟注入活力。盡管各國失業率在2020年下半年有所增長,但仍處于可控范圍內;早期政府采取刺激消費的一攬子救助計劃將在“帶疫解封”過程中對內需回暖起到積極作用;民眾消費結構也較疫情初期出現較大轉變;上述因素有力推進地區消費恢復。各主要經濟體均采取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促進地區投資增長,預計2021年降息降準政策將大概率延續,以激發當地投資市場活力。
全球抗疫合作減輕當地經濟重啟壓力。當前各國政府已深刻意識到合作抗擊疫情的重要性,并通過建立抗疫成果交流機制、共同合作研發疫苗、對貧困地區實施債務減免計劃等手段應對此次國際公共衛生危機。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經濟體通過參與全球醫療衛生治理,可直接提升地區抗疫水平,同時從疫苗生產國進口疫苗也有助于當地短期內迅速控制疫情,利于當地政府重拾復蘇經濟信心。
(二)經濟運行面臨的不利因素
中小企業破產潮或在二次疫情中再次出現。年初各國政府紛紛采取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優惠信貸等方式幫助企業維持運營,絕大部分企業,特別是旅游、娛樂、住宿、物流、餐飲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基本上依賴優惠貸款、政府補貼等方式勉強維持現金流穩定。鑒于大多數經濟體第一輪財政救助政策實施后財政赤字已大幅度上升,因此再次出臺大規模救助政策的可能性很小,可以預判若二次疫情繼續蔓延,該類企業破產潮甚至可能超過第一輪疫情。
全球貿易持續低迷不利于地區經濟恢復。從全球范圍來看,盡管中拉大宗商品貿易呈現逆勢增長,但美國、歐洲以及東盟地區對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貿易仍未恢復正常,導致依靠大宗商品出口的拉美主要經濟體外貿復蘇尤為艱難。
“逆全球化”風潮影響當地外資引入。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逐漸將海外資本撤回本土,由于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大量項目需要依靠外國直接投資推動進行,隨著國際資本的大批撤離,當地項目或由于資金鏈斷裂被迫停止。
三、經濟形勢調整背景下中拉合作建議
為穩固中拉關系,防范和化解新冠疫情對中拉經貿合作帶來的不利影響,應以中拉大宗商品貿易為抓手,重啟中拉合作引擎,為“十四五”時期中拉開展進一步務實合作奠定基礎。
有序恢復中拉大宗商品貿易。由于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經濟體多以原材料出口支撐國內經濟,此次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呈“斷崖式”下跌,部分經濟體外需驅動力嚴重受挫。建議在做好冷鏈病毒檢測,嚴控疫區商品流入國內市場的前提下,有序恢復中拉大宗商品貿易,并與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建立常態化新冠病毒檢測平臺,共同開發病毒消殺技術,幫助該地區大宗商品出口盡快恢復。
實施新一輪抗疫援助計劃。針對拉美及加勒比海醫療水平較低、醫療人員較少、醫療用品產能不足等問題,堅持疫苗援助、遠程醫療指導、醫療用品保證的三管齊下原則,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開展新一輪的抗疫援助計劃。繼續加大核酸檢測等我國相對優勢環節的對外援助力度,在保證嚴防嚴控的前提下,有選擇的重啟對拉美地區農產品進口,鼓勵在疫情嚴重國家有大規模業務合作的企業因地制宜自行實施援助計劃,視情況創新機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提升我國地區公信力。我國應重申推進地區平等互惠發展主張,通過與各國政府溝通協商,消除意識形態分歧,降低其對我國不信任感。進一步加強同地區主要經濟體的國際產能合作、跨境貿易合作、數字經濟合作,通過穩固中拉經貿合作網絡,幫助當地實現經濟重啟,消除由于經濟體量和貿易規模差異造成的合作不對等問題。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外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