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翠翠
【摘? ? 要】幼兒時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語言發展都特別快,大多孩子都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從孩子呀呀學語的時期就著手,給孩子創造多聽、多說、多看、多觸摸的機會。
【關鍵詞】幼兒? 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文學作品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2.181
著名的意大利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對他智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幼兒時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語言發展都特別快,大多孩子都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從孩子呀呀學語的時期就著手,給孩子創造多聽、多說、多看、多觸摸的機會,學校與家庭要密切配合,正確地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一、開展豐富的兒童文學作品活動
教師要為幼兒的語言習得提供豐富的語言詞匯。語言習得理論認為幼兒語言的輸出與輸入成正比,在日常活動中,幼兒通過視、聽、模仿等多種感官參與獲得的語言信息會存儲在幼兒的記憶中,這是幼兒語言積累的過程,也是語言發展量變的過程,當幼兒的語言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有質的的飛躍。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蘊含大量語言素材的語言教育內容,對幼兒語言的積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詞匯、句型和結構的學習。因此,幼兒園應開展豐富的兒童文學作品活動,包括詩歌、散文、寓言、繪本等,通過多樣化的文學作品學習,為幼兒大量輸入語言信息,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習得作品中優美的語言,促進幼兒語言表達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
二、營造一日生活各環節的語言習得“場”為幼兒語言的遷移提供契機
通過研究不難看出,部分幼兒具有大量的語言積累,但卻不知語言表達的時機、語境和方式,需要通過真實的情境或語境引導幼兒將已經習得的語言進行遷移。因此,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教師應有意識地創設幼兒語言表達練習的“場”,讓幼兒在真實的語境中理解語言的意義和遷移已有的語言積累。例如,在帶幼兒散步的過程中,看到幼兒園里的花都開了,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說:“春天到了,幼兒園的花都競相開放,把幼兒園裝扮得五顏六色的。”在這樣真實的場景中,幼兒理解了“競相開放”“五顏六色”的含義,也掌握了運用詞匯的語境。
三、設計豐富的語言主題活動,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意識
斯金納認為幼兒要通過自我強化和強化伴隨才能形成語言能力。自我強化表現為當幼兒聽到別人說過某個字、詞、句之后,他能在別處獨立發出同樣的聲音,就會不斷地自動地強化自己的那些嘗試性的言語行為。強化伴隨則表現為當幼兒某個偶然的言語行為發生之后,如果它與成人正確的發音相似或符合,那么成人就通過點頭、微笑等給幼兒以積極強化。因此,開展豐富的語言主題活動,為幼兒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對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意識有著促進作用。例如,通過每日分享、晨間談話、天氣預報員等主題語言活動,讓幼兒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激發幼兒想說、愿意說的動機,為幼兒語言表達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同時,教師給予鼓勵的反饋,強化幼兒語言表達的行為,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四、創設寬松自由的語言交流環境
教師要為幼兒語言表達提供空間和條件。皮亞杰認為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先天能力與客觀經驗相互作用的結果,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是其認知能力與語言環境和非語言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語言交流環境,讓幼兒會說、敢說、愿意說,為幼兒語言表達提供依據和機會。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包括舒適的環境、豐富的講述材料、道具、服飾等,讓幼兒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依托已有的材料,有話可說;要創設積極鼓勵的精神環境,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表達,感受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贊賞。教師要允許幼兒犯錯,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保護幼兒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信心。自由活動的氛圍要寬松。孩子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大班的孩子喜歡拿書本、拼圖、繪畫等玩具,做事的時候也會和一些固定的同伴一起。男孩子們常常會因為興趣相同,喜歡看同一本書,并且針對書中的圖案發表著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個別孩子的經驗,通過語言傳遞給其他幼兒,豐富了其他幼兒對知識的積累。
五、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的豐富多彩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源泉。諸多實踐表明,很少接觸外界事物以及很少與人交往的幼兒,他們往往性格壓抑、表達能力差,見到生人就害羞。因此,家長應多帶他們走出家門,逛商場,看動物,參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動,讓孩子在多種場合中學會觀察、嘗試體驗、豐富和充實其經驗,增強幼兒學習和表達的欲望。家庭生活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重要元素,父母在做事時,盡量在孩子面前多說話,用語言來詮釋自己的動作、表情,調動孩子參與對話的積極性,通過對話使孩子語言表達無意識中得到培養。比如“媽媽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顏色”“蘋果是什么形狀”“爸爸干什么去了”等,久而久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在無形中得到了增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和實施者,父母的教育觀決定孩子的命運!幼兒園要組織父母課堂活動,通過專家講座、經驗交流、親子活動、情景體驗等多種形式與父母一起分享科學的育兒理念。
總之,3歲-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充分認識和把握幼兒語言學習的規律,正確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點點滴滴的積累中逐步養成,教師應耐心去觀察引導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機,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手段,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