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與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功能性服裝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其中,防水透濕服裝因其優越的性能及舒適度而備受青睞。為了監督防水透濕服裝產品的質量并規范引導市場發展,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標準FZ/T 81023—2019《防水透濕服裝》,且已于2019年11月1日實施,標準中將防水透濕服裝定義為“采用具有防水透濕功能的面料制成的服裝”。本文對FZ/T 81023—2019標準的內容進行了全面解讀,作為相關工作人員在使用此新標準時的參考。
本標準僅針對主要面料為紡織機織物的防水透濕服裝,即主要面料為針織物的產品不適合標注本標準,這主要是受織物風格的本質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作為特殊群體,其服裝的安全性及其他質量指標涉及較廣泛,且其要求相較于兒童和成人服裝更加嚴格,所以本標準規定了年齡不超過36個月的嬰幼兒服裝同樣不適用。相關企業在嬰幼兒產品的生產包裝過程中,應注意選擇適用的產品標準。
防水透濕服裝的產品使用說明應符合GB/T 5296.4和GB 31701的相關要求。因本標準也適用于兒童產品且GB 31701自2018年6月經過渡期后已為強制實施標準,從而對于兒童防水透濕服裝,其產品使用說明包含的內容除需滿足GB/T 5296.4的相關規定外,還需符合GB 31701的相關要求,旨在提高安全性指標。
根據服裝的適用對象(男子、女子、兒童),產品的號型應參照GB/T 1335系列標準進行設置,主要部位的規格也可依據GB/T 1335而自主設計,以便作為參考使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更加精準。
考慮到服裝的實用性與美觀性,亦從根本上把控防水透濕服裝的品質,本標準基于產品的耐用性與安全性,從面料、里料、內膽與填充物、輔料四部分對防水透濕服裝的原材料作出詳細規定,相關企業在采購及生產設計時需參照執行。需要特別說明一點,即服裝填充物若為羽絨,其品質還應滿足GB/T 14272有關要求;與其他產品標準的關聯性,充分體現了本標準對質量要求的全面性與嚴謹性。
服裝外觀是每個產品標準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防水透濕服裝的外觀質量由對條對格、規格尺寸允許偏差、色差、外觀疵點、縫制與整燙6項組成,產品的實際生產與設計應嚴格遵循標準對各項目的規定。
依據服裝產品較常見的問題,將對條對格的考核類別劃分為三類來進行詳細規定:(1)面料若有≥1.0 cm的明顯條格,則應滿足標準相關要求;(2)倒順毛絨、陰陽格原料,要求全身順向保持一致;(3)對于特殊圖案的面料,應以主圖為準并使全身順向一致。此外,以上要求對于特殊設計的產品是不適用的。
成品的規格尺寸允許偏差根據部位而有不同規定。其中,松緊腰圍可豁免本條考核。
色差是外觀質量考核項中非常明顯可見的,對于領面和前身色差應≥4~5級,其他表面各部位、套裝中上裝和褲子的色差≥4級。按GB/T 250進行色差評定時,注意試樣的紗向應保持一致。
外觀疵點、縫制與整燙亦是產品外觀質量的直接體現,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把控的第一關。標準針對各部位的疵點允許存在程度、縫制要求以及整燙的注意事項展開了詳細的描述。
功能性產品對于功能性的考核重點為理化性能包含的項目,一般涵蓋基本性能、物理性能、色牢度與功能性,通過量化的指標對產品質量作出評價。區別于多數產品標準,本標準質量等級分為一等品與合格品(無優等品)。理化性能不僅是對生產企業產品質量的規束,也為產品質量檢測提供了方法與指標要求。
2.5.1 基本性能
成品的基本性能通常分為纖維含量與安全性能,分別需滿足GB/T 29862和GB 18401(兒童防水透濕服裝則為GB 31701)相關要求;含氟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毒性;若產品標稱無氟整理,則應按GB/T 31126方法考核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氟辛酸(PFOA),各含量應低于1.0 μg/m2。
2.5.2 物理性能
如表1所示,以面料性質與消費者需求為立足點,本標準對接縫性能、撕破強力、耐磨性能等基本物理性能進行約束,同時以防水透濕服裝的特性為出發點,考核產品經洗滌后的尺寸變化與外觀變化,確保產品在具備防水透濕的功能性以外,并不影響其他正常的穿著性能。其中,水洗尺寸變化率延伸值并未設置上限,因使用后機織面料本身的縮率較小,且洗滌后尺寸變大對適穿性影響較小;而其允許的最大收縮為3.0%,嚴格于GB/T 33271—2016機織嬰幼兒服裝的最低指標,凸顯了防水透濕服裝面料選擇的高要求。
2.5.3 色牢度
流行服裝的顏色多樣,近年來拼接類服裝的趨勢較好,且織物的染整工藝快速發展,所以本標準對色牢度進行了全面考核。注意區分面料與里料色牢度的考核項目與技術要求(詳見表2),里料作為服裝的內層,僅涉及基礎性的考核項目。對于面料的耐光色牢度,因熒光面料的流行且其獨特的性質而允許對合格品的指標降低半級要求。若由深、淺色拼接而成的產品面料,還需考核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沾色性能。

表2 成品色牢度要求與檢驗方法
2.5.4 功能性
為考核產品防水透濕的耐用性,采用GB/T 8629—2017中的A型標準洗衣機4N程序進行3個循環連續洗滌,翻轉干燥后特進行功能性的洗后測試。進行洗后測試是在節約檢測成本的基礎上對功能性作出判定。
防水性能是防水透濕服裝考核的重要項目,是織物抵抗被水潤濕和滲透的性能,通過表面抗濕性與靜水壓兩個項目來評價。表面抗濕性采用沾水法測試,并給定了試驗用水的溫度。織物承受的靜水壓代表了水透過織物遇到的阻力,水溫對測試結果會有一定影響,故而本標準也選定了試驗的參數;需要說明對于接縫處的測試,應使其位于試樣的中間位置,且考慮到接縫的處理工藝,其指標要求比面料稍微放松。透濕率值越大,表明產品的舒適度越好。功能性評價的具體要求與方法見表3。

表3 成品功能性要求與檢驗方法
功能性服裝的擴展利于紡織行業的持續發展,本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是對生產企業與檢測機構的指導,更是對防水透濕服裝品質與市場的規范。綜上對本標準中評價指標及檢驗方法的全面解讀,提升了相關領域對本標準的認知與理解,便于準確應用于實際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