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華康

12年前,她在當地政府幫助下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公辦女子高中——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專門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入學,至今已把1800多名貧困女孩送出大山,走進大學,且每年高考名列麗江第一。她把“知識改變命運”理念帶進大山,堅信讓一個女孩接受更高層次教育,就是改變和幫助了一個家庭。她叫張桂梅,作為校長的她患有多種疾病,曾數次病危入院搶救仍頑強堅守。在創造華坪女子高中傳奇的背后,半生坎坷半生貢獻的張桂梅付出了驚人的艱辛和汗水!
每天凌晨5時30分,天微微亮,63歲的張桂梅就站在校園中舉著小喇叭高聲呼喚全校同學:“姑娘們,起床讀書啦。”每天深夜11時,她還扶著欄桿、緊握手電筒顫巍巍上樓下樓,檢查每間教室和宿舍……12年前,在張桂梅不懈努力下,云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作為全國第一個女子免費學校橫空出世,猶如她的手電筒,照亮了貧困山區近2000名女孩邁向大學之路……
1957年,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牡丹江市一個滿族家庭。17歲那年,她隨支援邊疆的姐姐來到云南,后來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樂的一段時光。但幸福的日子很短暫,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那年她39歲,這個打擊幾乎使張桂梅喪失了生活勇氣。一年后,她決定遠離這個地方,申請來到小縣城華坪。

張桂梅先在華坪中心中學任教。正當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撫平心中傷痛時,厄運再次降臨。1997年4月,她感覺腹部疼痛,肚子也越來越大,像懷上4個月的娃娃。到醫院檢查發現:腫瘤,需要手術。“老天怎么對我這樣不公平?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還不允許我有一個健康身體嗎?”為丈夫看病早已讓她一貧如洗,手術費用又十分高昂,拿著診斷報告,張桂梅整整哭了一夜。哭過以后,她決定,這病先不治——馬上要中考的學生更重要。第二天,她一邊吃止痛藥,一邊像常人一樣工作,直到3個多月后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才向學校說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達兩公斤的腫瘤。
張桂梅沒想到,得知她生病,學生們去山上給她采野核桃,剝了滿滿一大盆核桃仁。還有家長上山采野靈芝,磨成粉,讓她拌在飯里吃。“他們說,吃這些能治病。”更讓她意外的是,華坪縣婦聯一次會議上為她捐款籌治療費用。捐款現場,一位老鄉把僅有的5元路費捐給她,寧愿自己走幾小時山路回家;還有一位趕集的村民,把原本給孩子買衣服的錢捐給她……“我剛來華坪一年,并沒有為這里做什么,這座小城卻對我這么溫暖。”張桂梅暗暗對自己說,活著吧,好好活下去,這座小城對我有恩,“活著我可以還人情債。”張桂梅回憶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在昆明做了子宮腫瘤切除手術,醫生要求張桂梅休息調養半年才能工作。術后24天,她就匆匆趕回華坪,來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學任教。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要面對的大多數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們來自大山深處,家庭貧困,文化基礎差、生活習慣不好。不久,在華坪縣民族中學,她又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很多女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后來了解到,有的被叫回去干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不甘心,攔不住的,就找到當地村干部進行溝通;家里太窮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資補貼。張桂梅說,因不是男孩,有的女孩出生到長大,爺爺奶奶甚至不會和她說一句話。一次家訪途中,她看到一個女孩坐在山頭,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一個籮筐。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張桂梅感到氣憤,當場就想帶女孩走,但女孩母親以死相逼,她無奈只能放棄。
“我們常說,要讓每個孩子擁有公平的起跑線,可這些女孩卻連站上起跑線的機會都沒有。”目睹一幕幕悲劇,張桂梅心中漸漸萌生出一個大膽想法——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不管中考分數高低,只要愿意讀書,家庭貧困的女孩們都可以來這里免費讀書,考上大學、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有人說張桂梅的想法簡直異想天開,說她“想出名是不是想瘋了!那么多孩子,哪里救得過來?”張桂梅卻堅定地回答:“能救一個算一個!”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
辦學的錢從哪里來?華坪是個貧困縣,教育經費十分緊張,指望局里幾乎沒有可能,張桂梅想到募捐。于是,從2002年起,她連續5年假期都跑去昆明等地搞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先進、勞模獎狀復印了一大兜,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讓張桂梅始料不及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去街頭募集辦學費用,換來的卻是多數人的不理解。“好手好腳你不干活,還是勞模,會說普通話,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有人說她是騙子,還曾被人當面吐口水,甚至被放狗咬過。5年下來,張桂梅只募集到1萬多元。她感到委屈,有些心灰意冷。
天無絕人之路,2007年轉機出現了,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10月份她到北京開黨代會時,一位細心的女記者發現張桂梅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她開始好奇張桂梅的故事,追著她做采訪。這之后,新華社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讓張桂梅和她的女高夢在全國傳開。從北京回來,麗江市、華坪縣分別給了她一百萬,讓她籌建免費女子高中。張桂梅高興得幾夜難以入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終于掛牌成立,張桂梅擔任校長,并吸引來了其他16名教職員工。華坪女高首屆共招收女生100名,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貧困女孩。張桂梅招生原則是,只要是麗江各縣農村貧困初中畢業生,即使沒有達到普通高中分數線,她都收下。女子高中學生免除學費、住宿費和書本資料費,每人還發3套校服和箱子。惟一支出的伙食費也便宜,四五元即可吃一餐。因為入學分數沒有門檻,學生普遍基礎較差。盡管如此,張桂梅還是給老師下了“硬指標”:“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給我們了,你們給我教出來最少二本!”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兩屆,很多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過。為了提高成績,張桂梅惜時如金,學生從洗漱、吃飯到自習,每件事都被她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張桂梅說,她知道靠刷題提高成績的方式并非上策,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盡管苦一點、累一點,但大山里的學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剛辦校時只有一棟教學樓,吃飯、上廁所都在校外。張桂梅讓女老師住女生宿舍,晚上好陪學生上廁所。不到半年,17名員工跑了9個,剩下的8個人里有6名黨員,她把6人喊來,“革命戰爭年代,黨員在陣地在,今天,我們要堅守這塊教育扶貧陣地。”在張桂梅非凡努力下,華坪女高一步一步發展崛起。
在女子中學校園,常常可以聽到學生們擂鼓一樣急促的下樓聲,看到學生們像一陣風一樣跑過校園。她們凌晨5點半起床,晚上11點20分休息,中午吃飯10分鐘,晚飯半小時包含打掃校園衛生,其他時間除午休40分鐘和做操外,都在上課學習,每周只有周日休息3小時。張桂梅每天都會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件事張桂梅及學校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女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女學生愛美、愛干凈,可為了杜絕學生頻繁打理頭發、洗衣服浪費時間,張桂梅要求所有學生留齊耳短發,并把洗衣時間嚴格限定在周六晚飯后。“連女老師都不能穿裙子來學校,我已經十多年沒穿過裙子了”,女教師張紅瓊說。張桂梅像訓練運動員一樣要求她的學生,她那一套超乎常規的管理制度,學生由不適應到適應,由不贊同漸漸到理解、接受和贊許。因為學生們非常認同,張校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她們著想,為邁入大學校門打實基礎。
“如果沒有張校長,沒有女高,我和姐姐肯定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如今在女子高中工作的周云麗激動地說。2008年,周云麗和姐姐一起考上華坪縣普通高中,但在農村貧困家庭,母親早逝,父親殘疾,姐妹倆面臨一個甚至兩個輟學的困境。幸運的是恰逢女高建成,她們倆都進入女高讀書,大學畢業后姐妹倆都已工作。
女生小昕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她一年后不得不輟學打工。張桂梅知道后四處打聽她的下落,終于找到她,讓她回校復讀,并拿出自己工資接濟這個貧窮家庭。小昕最終考取了一所師范大學,畢業后回到華坪縣通達鄉中學任教。她說,之所以選擇這樣一份工作,就是因為張校長,自己要做一名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
有人好奇地問張桂梅:“女子高中招收的學生基礎差,老師也年輕,學校設施也不算很好,為什么高考那么棒?”張桂梅笑言:因為我們能吃苦!因為我們有理想信念!蒼天不負有心人,2019年高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6.5%,連續9年排名麗江市第一。2020年,華坪女高159人高考,居然有150人超過一本線,創麗江市新高!建校至今,已經有18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云南省教育廳領導贊嘆不已:“了不起,張桂梅!華坪女高簡直創下了奇跡!”
“如果沒有這樣的嚴格要求,我怕她們走不出大山,這種嚴厲對她們一生都有幫助,將來都不會怕苦怕累”,張桂梅解釋說。實際上她比學生更辛苦。她每天凌晨5時15分起床,是為了及時喊學生起床;夏天清晨校園里常有蛇,她早起去趕蛇;每天晚上9點半和10點半,她還打著手電摸索著檢查兩遍校園各個角落,待所有學生都睡了她才睡。華坪女高名聲盛傳,麗江各縣農村甚至其他州市貧困女生紛紛前來報名,如今女子高中已有9個班,470余名在校學生……越來越多的人直接捐錢,這是張桂梅想不到的。2020年7月9日,麗江市“華坪桂梅助學會”成立,目前共計籌集到助學金242.94萬元。“助學會的基金全部用在女孩子身上,只要我還清醒,絕對會把愛心人士的每一份愛心保護好、用好,不白花一分錢。賬目設專戶專人管理,定期向社會公布。只要我還活著,就會努力。”這是張桂梅給社會作出的鏗鏘承諾。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間上網課,讓師生措手不及。由于張桂梅心里沒底,“今年的高考太讓人擔心了!”如何改變,如何預防變化?她讓老師多做課件,改變講課方法,針對孩子現狀,因材施教,不能怕麻煩。對一些家庭因重度貧困,學生沒手機沒電腦的問題,張桂梅千方百計想辦法幫助解決。“我們的口號是一定要打勝這場上網課的戰役,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因為一個孩子就是一座山的希望。”張桂梅說,她曾給上網課的老師下了“死命令”。
華坪女子高中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身體卻每況愈下,她患上了骨瘤、血管瘤、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余種疾病。她數次病危入院搶救,體重從130多斤掉到90斤,飽滿的圓臉瘦成了干癟的尖臉,甚至連從椅子上站起來都需要人攙扶。即便如此,只要一出院,她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熟悉的校園。現在,她每天離不開止痛片。6年前,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張桂梅被迫停止授課,轉而當起學校的后勤。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清晨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上課……工作數十年,張桂梅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至今仍住在女高一間女生宿舍,和幾名女生住在一起。所有工作收入,及各級政府與教育等部門發給她的獎金,除了看病吃藥,她都捐給華坪貧困山區教育和社會事業,至少捐出一百多萬元。張桂梅坦言:“我什么都有,我心中那可愛的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2019年初,張桂梅再次病危住院,她感覺自己這次可能挺不過去。學生一批一批地來到醫院看望她們嘔心瀝血病倒的校長、老師、母親、奶奶。華坪縣縣長龐新秀趕來醫院,張桂梅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貧困孩子身上。”龐縣長鼻子一酸說:“張校長,您瞎說啥呀,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如今,回想起要預支喪葬費這件事,張桂梅仍堅持說,哪天如果自己突然走了,千萬不要操辦什么喪事,骨灰撒到金沙江就完事了。在生命垂危之際,心里仍掛念著學生。張桂梅無私奉獻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從“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到“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光獲得的國家級榮譽就多達十幾項,其間無不傾注了她對大山女孩的心血與汗水。然而,張桂梅把榮譽看得很淡,她說:“拿個什么獎都無所謂,只要姑娘們考進大學,獲得幸福,自己付出的苦與累都值了!”2020年高考成績揭曉后,張桂梅的手機鈴聲不斷響起,學生們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第一個就向張校長報喜……樓道里,張桂梅瘦弱的身影,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一屆又一屆大山女孩們的大學追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