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蕾 馬 沖
山東省立第三醫院中醫科,山東濟南 250011
解脲支原體(UU)作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一類主要病原體,其引起的感染在近年來呈現明顯升高的趨勢[1]。當前用于治療支原體及衣原體的常用藥物類型不斷增多,使得支原體、衣原體的耐藥現象越來越普遍與嚴重,常規西藥治療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獲得較好的療效[2],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臨床工作者及患者開始尋求中醫治療方法。傳統中醫將解脲支原體感染歸納“陰癢”“帶下病”“淋證”等范疇,龍膽瀉肝湯作為當前婦科臨床工作中較為常用的一種中藥方劑,最早出自《醫方集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可發揮較強的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等功效[3]。山東省立第三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了獲得了更好的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感染的治療預后,對龍膽瀉肝湯的使用方法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我院收治的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感染患者110 例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 例。對照組年齡22~44 歲,平均(32.12±5.23)歲;病程1~5 個月,平均(2.43±0.57)個月;已婚35 例,未婚20 例。觀察組年齡23~42 歲,平均(31.98±5.32)歲;病程2~4 個月,平均(2.46±0.37)個月;已婚32 例,未婚2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1)西醫診斷符合《婦產科學》(第8 版)[4]中相關標準。(2)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屬于濕熱下注型:①主癥包括帶下量多,色黃或者呈膿性,質黏稠,有臭氣,或帶下色白質黏。②次癥包括外陰瘙癢、小腹作痛、口苦口膩,胸悶納呆,小便短赤。③舌脈包括苔黃膩,脈滑數。符合主癥1 項,次癥2 型,結合舌脈象即可確診。(3)育齡期婦女,年齡20~45 歲。(4)行宮頸分泌物解脲支原體培養結果解脲支原體(+)。(5)完成為期3 個月的隨訪。(6)簽署關于本研究的知情權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或無法配合本研究;②合并其他類型性病、傳染性及感染性疾病;③對本研究用藥或其中某些藥物主要成分或中藥材存在過敏史;④參與該研究前1 個月內使用其他藥物;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⑥合并其他類型泌尿生殖道感染;⑦近期使用了同類藥物治療;⑧無法按時復查;⑨治療期間仍進行性生活。
對照組給予西藥鹽酸多西環素(廣州白云山光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175,生產批號:20180112)治療,2 次/d,每次100 mg,以7 d 為1 個療程[6]。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龍膽瀉肝湯治療,藥物方劑方法:龍膽草6 g、車前子9 g、木通9 g、黃芩9 g、山梔9 g、生地9 g、澤瀉12 g、柴胡6 g、當歸3 g、甘草6 g,用水煎服,每日1 劑,分早晚口服,以7 d為1 個療程。兩組均治療3 個療程。
①療效評價標準[7]:患者經過治療后白帶增多、異味、外陰灼熱、瘙癢或小便不適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連續3 次解脲支原體培養結果為陰性評為痊愈;患者經過治療后上述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連續3 次解脲支原體培養,轉陰后又轉陽評為好轉;患者經過治療后上述臨床癥狀及體征未改善甚至加重,連續3 次解脲支原體培養仍為陽性評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兩組解脲支原體感染轉陰率,解脲支原體轉陰率=解脲支原體轉陰例數/本組例數×100%。③觀察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評價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包括帶下量(0~3 分)、帶下色(0~3 分)、帶下質(0~3分)、帶下氣味(0~3 分)、腰腹墜脹(0~1 分)、小便澀痛(0~1 分)、陰癢(0~1 分)、接觸性出血(0~1 分)、口苦咽干(0~1 分)。④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排便異常、全身皮疹、惡心嘔吐等。⑤通過電話隨訪及患者訪問醫院的形式對隨訪3 個月的復發情況進行統計。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觀察組解脲支原體轉陰率為85.45%(47/55),高于對照組的63.64%(35/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99,P=0.009)。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總比較[例(%)]
觀察組隨訪3 個月總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總復發率比較[例(%)]
解脲支原體被認為是原核細胞微生物中的一個重要類型,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可作為一類常見的致病菌。臨床資料顯示[9-13],解脲支原體可作為誘發圍生期、泌尿生殖道感染以及不孕不育癥等各類常見婦產科疾病的重要誘發因素,時刻威脅著女性生殖系統的健康。據調查資料顯示[14-16],約80%的孕婦生殖道正在發生解脲支原體感染,若未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其處理干預,該支原體甚至可借助分娩的過程傳播給新生兒,對其健康造成直接威脅。另外,有報道指出,在感染解脲支原體后,誘發生殖道炎癥反應的同時,容易導致生殖道黏膜細胞壞死,此時輸卵管內的纖毛會喪失其原有的運動能力,給受精卵的正常運動帶來影響,使育齡期婦女無法正常受孕[17-19]。因此,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對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感染進行治療至關重要。不過既往臨床工作中所使用的傳統西藥效果一般。
近年來,隨著祖國中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醫組方應用于各類疾病的治療工作中。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感染在我國古籍資料中并未明確記載,不過多將其引起的陰道炎、宮頸炎以及盆腔炎等歸納于“陰癢”“帶下病”等范疇,同時認為該病與濕熱相關[20-21]。同時,經中醫研究發現,解脲支原體感染以感染濕毒、約固無力,成帶下病為主要癥狀,以肝經濕熱為主要表現,因此,在治療時需要將清熱、去濕邪作為治療原則[22-23]。本研究所應用的龍膽瀉肝湯起源于《百般奉承方集解》[24-25],其中包括了具有清利甘火功效的龍膽草,為君藥,黃芩與山梔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為臣藥,配合佐藥木通、澤瀉及車前子可共同發揮較強的清熱利濕的功效,引火從小便排出體外,當歸及生地則具有養血活血的功效,柴胡則具有疏肝利膽的功效,甘草作為使藥用于調和諸藥,使本方發揮出較強的清肝火、除濕熱的效果。該藥方正好與本病的病因及病機相配合,以此緩解因濕熱下注所引起的陰道瘙癢、帶下、尿頻尿急等癥狀,效果突出[26-2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解脲支原體轉陰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均P <0.05)。提示龍膽瀉肝湯治療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感染可發揮較強的臨床效果,尤其是該藥方中的黃芩可對解脲支原體的生長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山梔能夠對解脲支原體分離株產生較強的抑制效果,從而輔助龍膽瀉肝湯發揮較強的抑菌優勢,減少對生殖道的不良刺激,有效緩解與解脲支原體感染相關的癥狀及體征,對因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分泌物滲出發揮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較高的臨床優勢。另外,盡管龍膽瀉肝湯應用獲得了更好的臨床效果,但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隨訪3 個月的總復發率。提示龍膽瀉肝湯治療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感染可明顯減少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充分證實了用藥期間的安全性。說明龍膽瀉肝湯憑借其清肝火、除濕熱的功效,與本病的病機正好相吻合,相比西藥而言,能更好地解除因本病濕熱下注所引起的陰道瘙癢、帶下、尿頻尿急等癥狀,符合既往報道[28]。
綜上所述,龍膽瀉肝湯能提高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同時降低隨訪期間的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