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平,趙 寧
腺病毒為哺乳動物腺病毒屬,其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侵犯呼吸道而表現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其次侵犯眼部和胃腸道,然后由患者和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 病毒經呼吸道和眼結膜分泌物、尿液、糞便等排出體外,20%~40%可發展為腺病毒肺炎。 甲型流感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早期除有呼吸道癥狀外, 部分患者也會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并發癥有肺炎、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傷、膿毒性休克等,其病毒可通過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的飛沫、體液排出體外。 兩者都易在人員聚集的部隊訓練營地引起傳播。 因此,對疑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軍人患者及時做出診斷尤為重要。 因白細胞是人體主要的免疫細胞, 其中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又分別發揮免疫作用,而血小板的升降與感染有關。 此外, 血清淀粉酶樣蛋白A(SAA)、C 反應蛋白(CRP)均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均和炎癥有關。 因此,筆者以血常規(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血小板)及SAA、CRP聯合檢測指標作為研究指標,探討甲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時上述指標的變化規律,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筆者醫院接診的疑似病例中經PCR 檢測確診的甲型H1N1流感(簡稱甲流)者101 例;腺病毒感染者88例;患者的血常規、SAA、CRP 檢測和鼻咽拭子標本的呼吸道病毒7 項的核酸檢測于就診當日或次日住院完成;以健康查體的80 名軍人為正常對照組,3 組年齡17~48 歲,均為男性,就診時無其他基礎疾病。
1.2 方 法
1.2.1 血常規檢測 采集靜脈血,使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BC-6900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公司)檢測。 該實驗室室間、室內質評皆在控,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1.2.2 CPR、SAA 檢測 采集靜脈血, 使用全自動特定即時檢測分析儀(Ottoman-1000,上海奧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檢測,方法為免疫比濁法。
1.2.3 核酸檢測 取鼻咽拭子,采用聚合酶鏈法進行核酸檢測,使用羅氏PCR 擴增儀,該實驗室已通過PCR 的實驗室認證。
1.2.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3 組間水平比較采用LSD-t 檢驗,SAA、CRP 數據均為偏態分布, 以中位數[m(P25,P75)]表示,采用非參數分析的Kruskal-Wallis H 檢驗和Mann-Whitney U 檢驗。
2.1 甲流及腺病毒感染者血常規及CRP、SAA 變化特點 甲流、腺病毒感染者的WBC、PLT 多在正常范圍,Mo%可升高或正常,CRP、SAA 多升高;甲流的Ly%多降低, 腺病毒的Neu%多正常,2 組間的Neu%、Ly%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 組血常規及CRP、SAA 水平比較 3 組除白細胞總數外,其余6 項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甲流組與腺病毒組患者的Neu%、Ly%、PLT、SAA 水平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流組的Neu%高于參考值上限而腺病毒組的Neu%在正常參考區間;甲流組、腺病毒組Ly%均低于參考值下限, 但甲流組較腺病毒組降低的更明顯;2 組的CRP 均高于參考值上限但2 組間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2 組的SAA 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尤以甲流組的升高更為顯著;2 組的PLT 平均值在正常范圍,但相比正常組,均有明顯減少且甲流組減少的更明顯。 見表2。

表1 甲流及腺病毒感染者7 項指標變化[例(%)]

表2 3 組血常規及CRP、SAA 水平比較
腺病毒目前已發現7 種68 個型別[1],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胃腸炎、發熱等癥狀,已列為軍隊網絡實驗室監測的6 種呼吸道疾病之一,通過密切接觸和飛沫傳播,與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相關[2],極易在部隊營區大規模傳播流行, 我軍已出現過多起疫情[3,4],其中腺病毒7 型導致的臨床癥狀及肺病后遺癥最為明顯。 甲型H1N1流感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同樣被列為軍隊網絡實驗室監測的6種呼吸道疾病之一,全球有過多次暴發流行,其病情進展迅猛,會突發高熱,部分患者也會引發肺炎、肺出血等。 甲流和腺病毒診斷的“金標準”,是病毒樣本的核酸檢測, 但核酸檢測耗時較長, 而采集1個EDTA 抗凝的全血標本, 可同時進行血常規、CRP、SAA 檢測,耗時<1 h,臨床醫師可在1 h 之內根據臨床指征、血液檢測結果進行初步判斷,及時將患者分診、隔離,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
該研究腺病毒組患者相關指標中,白細胞多為正常(84.1%),升高的僅為2.2%,其余13.7%為降低,血小板計數正常,符合全軍傳染病專業委員會于2013 年制定下發的《腺病毒感染診療指南》中的標準;但淋巴細胞比例降低的病例占44.3%,且均值24.66%在正常范圍, 單核細胞比例升高的僅占半數, 與指南中所陳述的多數患者單核比例升高,淋巴細胞比例減少不完全符合;甲流組患者白細胞多為正常(89.1%),升高的僅為3.0%,其余7.9%為降低,淋巴細胞比例降低的占66.1%,且均值17.82%低于正常范圍,與國家衛健委2018 版《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 中陳述的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病患者淋巴細胞計數明顯降低的標準相符合。 2組的血小板多在正常范圍, 但其數值均低于正常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原因是病毒感染后影響了人體巨核細胞功能,引起血小板生成減少以及血小板壽命縮短,再加上病毒產生的某些循環分子又導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了循環復合物。但上述方案和指南中,未對CRP 和SAA 提供參考指標。 CRP 和SAA 都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人體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時都會升高。 正常人體內SAA 含量很低,但機體受到感染、炎癥等刺激后,在3~6 h 內開始升高,升高幅度可達正常值的10~1000倍,清除病原體后又可迅速降至正常,因此,SAA 可作為一個近期的炎癥標志物應用于臨床并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價發揮重要作用。 在該研究中, 甲流組和腺病毒組的SAA 水平大幅度升高,且遠超于CRP 的升高幅度,可能與不同類型病毒對人體的致病機制差異有關。CRP 是臨床廣泛用于感染類型和炎癥嚴重程度的判斷指標,常于疾病初發的6~8 h 開始升高,24~48 h 達到高峰, 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 版[6]中明確了CRP>100 mg/L 甚至更高的患者, 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而CRP 水平在10~50 mg/L 時,提示病毒感染、手術創傷、輕度炎癥等;此外,2017 年《感染相關生物標志物臨床意義解讀專家共識》中也明確指出病毒感染時,CRP 的水平多正常和輕度增高[7],該研究結果,與文獻中推薦的10~50 mg/L 為病毒感染的結論相一致。
綜上所述,CRP、SAA 和血常規的聯合檢測對甲流和腺病毒感染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而淋巴細胞的百分比和SAA 的水平可為鑒別甲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