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其 歐陽軍 王 蒙 張志恒 張 瑜
安徽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肛腸外科,安徽宿州 234000
環狀痔屬于痔瘡中病情較重的一種類型[1-2]。主要指內痔或者混合痔對肛管環周部位造成累積的表現,好發于老年人、女性、身體機能較弱的患者[3-4]。患病早期則會出現肛門明顯疼痛的癥狀,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肛門墜脹、瘙癢感,甚至貧血、壞死等,給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不良影響[5-6]。手術切除是環狀痔的首選治療方案[7-8]。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PPH)已成為目前痔瘡患者的常用術式之一,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9-10]。但也有研究發現,部分患者術后仍會出現吻合口狹窄等并發癥,不利于術后肛門功能的恢復[11-12]。本研究提出開環式PPH 應用于環狀痔患者的治療,旨在探討其治療效果及對肛門功能和并發癥影響。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安徽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接診的100 例環狀痔患者診療情況。納入標準:①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13]中環狀痔診斷標準,有肛門疼痛、肛門墜脹、瘙癢等癥狀,并通過肛腸病檢查系統確診;②痔瘡分度Ⅲ~Ⅳ度[13];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余肛周疾病,例如肛瘺、肛周皮贅等;②合并直腸惡性腫瘤;③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④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或者其余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⑤身體功能差,無法耐受手術。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4 例)和對照組(3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給予常規PPH 治療,具體方式如下:①術前常規清潔灌腸處理,患者取右側臥位開展手術,腰麻或者骶管麻醉,消毒會陰部位,擴肛到4~6 指,于肛管處置入肛管擴肛器,取出內芯,置入縫扎器;②于齒狀線4 cm 的位置,采用2-0 可吸收縫線,3 點處順時針方向對黏膜下進行荷包縫合,女性患者在縫合12 點時注意避免損傷陰道;③完成荷包縫合后,將痔吻合器打開后,頭端置于縫線上方部位,收緊縫線并打結,帶線器吻合器側孔拉出縫線,向手柄方向適當牽拉縫線,并擰緊吻合器,將保險打開擊發吻合器,維持60 s后,松開吻合器并緩慢取出;④觀察直腸黏膜及吻合口部位是否有出血情況,若有活動性出血則進行“8”縫扎法進行止血,無出血者則將吻合器取出。
觀察組給予開環式PPH 治療,具體方式如下:①術前常規清潔灌腸處理,患者取右側臥位開展手術,腰麻或者骶管麻醉,消毒會陰部位,在肛管擴張器中的內芯涂液狀石蠟油,擴肛3 min;②使用3 把無創傷鉗將痔上黏膜區域或者3、7、11 點方向的母痔上方的黏膜組織夾出肛門口或者肛門外,令痔核呈輕微外翻狀;③置入肛管擴張器和配套內芯,將內芯移出后導入縫扎器,根據不同患者的脫垂情況,于痔核較輕處倒置入中號手術刀柄,于齒狀線3~4 cm 的部位跨刀柄進行不完整的荷包縫合,病情較輕者縫合部位略高,病情重者則縫合部位略低;④荷包縫合后的吻合器擊發處理及后續步驟同對照組。
兩組術后均常規應用抗生素3~7 d,術后6 h 可進食半流質食物,術后次日使用高錳酸鉀坐浴。
①臨床療效[14]:于術后1 個月時進行評價。治愈:患者疼痛、肛門墜脹感、瘙癢、便血等癥狀完全消失,直腸下段解剖結構得到正常恢復。有效:患者疼痛、肛門墜脹感、瘙癢、便血等癥狀明顯緩解,痔體得到縮小。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圍術期情況:記錄兩組手術、住院、創面愈合、恢復工作時間。③肛門功能:分別于術前、術后3 個月時,采用合肥奧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ZGJ-D3 型肛腸壓力檢測儀對肛管靜息壓、直腸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高壓帶長度的變化情況予以檢測。④記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恢復工作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圍術期一般情況比較()
表3 兩組圍術期一般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肛管靜息壓、直腸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高壓帶長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3 個月時兩組肛管靜息壓、直腸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高壓帶長度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前后肛門功能比較()
表4 兩組術前后肛門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 <0.05。1 mmHg=0.133 kPa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臨床上針對環狀痔患者的治療仍是以手術為主[15-16]。既往多采用外剝內扎術,但該方法存在創傷大、術后疼痛重、愈合慢等缺點,且術后出血、肛門狹窄、肛門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影響正常的術后恢復[17-18]。
PPH 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痔瘡患者應用較多的術式[19-21]。手術過程主要是將直腸末端黏膜、黏膜下層部位進行環形切除后,再用吻合器吻合,有助于幫助肛墊上提復位,并促進肛管解剖結構得到正常恢復[22-24]。已有研究證實,與傳統的外剝內扎術比較,PPH 在保證療效的同時,對患者損傷更小,術后恢復更快[25]。但在常規的PPH 術中,主要是在肛門內操作,手術的視野較小,再加上手術的特殊性,部分患者在術后仍會出現一些并發癥。
本研究根據常規PPH 的不足,提出開環式PPH,兩者的區別在于開環式PPH 是將需要縫合的痔上的黏膜使用無創傷鉗牽拉至肛門口或者肛門外,可在直視下完成荷包縫合。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且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恢復工作時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顯示出兩種術式在手術療效及術后恢復上效果相似。
本研究還顯示,使用開環式PPH 的患者術后3 個月時肛門功能指標恢復情況更好,術后并發癥明顯更低,分析原因為:①開環式PPH 術中無需使用透明的擴肛器以及半圓形的肛鏡進行固定,將需要縫合的痔上黏膜拉出至肛門外,不僅可擴大手術視野,便于醫師更清晰的開展手術,且不會對肛門功能造成不必要損傷,也有助于保證良好的肛門形態,進一步促進了術后肛門功能的恢復,而常規PPH 在肛門內操作,容易出現視野欠佳的情況,由此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率;②開環式PPH 直視下進行荷包縫合不僅可減少創面面積,且可保留部分正常的直腸黏膜組織,避免吻合口狹窄、肛門水腫等情況的發生[26],張丹等[27]實驗中也得出了相似結論;③在開環式PPH 術中,于齒狀線3~4 cm 的部位跨刀柄進行不完整的荷包縫合,可最大程度的將脫垂的黏膜及部分痔核切除,且在荷包縫合過程中,根據患者不同脫垂情況調整縫合方式,個體化實施手術,可避免荷包縫合過深所可能出現的牽拉陰道壁至釘倉中情況的發生,有助于減少術后出血等不良現象的出現。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例如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樣本量過少、未觀察遠期復發情況等,此后也將進一步擴大實驗進行豐富研究。
綜上所述,開環式PPH 和常規PPH 在治療環狀痔患者效果相似,但開環式PPH 可有效促進肛門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