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莉

短期健康險又遭監管“敲打”。
針對近期短期健康險核查發現的情況,日前,中國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已下發《關于短期健康險續保表述備案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人身險公司對備案產品條款進行調整,并制定方案在已售保單保險期間屆滿后以表述規范的產品予以替換,對于主動停售的產品,嚴禁以監管規定為由對消費者進行虛假宣傳。
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在此次《通知》中要求:
(一)續保條款必須表述為“不保證續保條款”,且表述必須包含“本產品保險期間為一年(或不超過一年)。保險期間屆滿,投保人需要重新向保險公司申請投保本產品,并經保險人同意,交納保險費,獲得新的保險合同”。
(二)條款中不得包含“本產品可續保至××周歲”“續保時最高年齡可至××周歲”等類似表述。
(三)條款中不得包含“您重新投保時,我們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者理賠情況而拒絕您的投保申請”“您第×次后投保時,我們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者理賠情況而拒絕您的投保申請”或“我們不會因為被保險人在首次投保后的健康狀況變化而拒絕您的重新投保申請”等類似表述。
(四)條款中不得包含“續保時我們將以您首次投保時的身體狀況和健康告知進行核保”或“續保時我們不再對您的身體狀況進行審核”等類似表述。
(五)條款中不得包含“續保時保費交納寬限期為60天”等類似表述。
(六)條款中不得包含其他讓消費者易混淆的,易發生“短險長做”風險的表述。
據了解,一些短期健康險被保險公司通過“承諾續保”“續保至XX歲”等宣傳材料和條款包裝成了“保障終身”的長期險。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曾多次公開表示,“部分保險公司銷售行為不規范,把短期健康險當作長期健康險銷售,一旦賠付率超過預期就停售產品,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
近年來,行業健康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30%,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不過,短期健康保險在快速發展同時,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部分產品缺乏定價基礎,保額虛高;一些公司銷售行為不規范,把短期健康險當做長期健康險銷售,一旦賠付率超過預期就停售產品,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此外,核保理賠不規范、無序競爭等問題頻發。
為規范短期健康保險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1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企業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應規范經營:一是規范產品續保。二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三是規范銷售行為。嚴禁捆綁強制搭售,限制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的權利。嚴禁隨意停售,保險公司停售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應當披露具體停售原因、停售時間,以及后續服務措施等信息。四是規范核保理賠。

近期多家險企發布停售公告,3月26日,建信人壽公告稱,公司決定自5月1日起停止銷售7款短期健康保險產品。
3月31日,太平人壽發布公告稱,自 2021 年 5 月 1日零時起,停止銷售 “太平超 e 保 2019 醫療保險”等 32款短期健康保險產品,產品停售后將不再接受續保。太平人壽稱,已推出新短期健康險產品以補充產品線,更好地滿足客戶對短期健康保障的需求。
中英人壽于4月1日發布公告稱,5款產品因形態不滿足監管部門的的最新規范要求,將于2021年5月1日起停止銷售。同日,信泰人壽公告稱,對個人短期健康險產品進行全面梳理,結合公司經營發展需要,3款短期健康保險產品予以停售。
“消費者在選擇健康保險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的價格,還要關注產品的長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保險期間超過1年的,或包含保證續保責任的健康險,屬于長期健康保險。短期健康保險產品的保險期間一般是在1年及以下,且不保證續保。”一位保險從業人員告訴《金融理財》。
與此同時,短期健康保險的特點是期限短,年輕消費者購買產品價格會比較便宜,但短期健康險也有自身局限性,比如,消費者因健康狀況變化導致醫療費用風險增加,消費者再次購買產品的價格會升高,同時也會面臨產品停售,無法再次購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