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衣白
我們小區的小廣場中央,曾經有一棵很大的桃樹。
樹干是棕紅色的,樹皮很光滑,泛著健康的光澤。說它很大,其實也沒到遮天蔽日的程度。不知道何時栽的,只記得春天有像童話故事里描述的那樣一樹云蒸霞蔚的粉白桃花。
夏天枝繁葉茂,我們喜歡爬上樹,坐在樹枝上,任兩條小腿垂下來,搖晃著,想象著自己正坐在海盜船的桅桿上。這一刻,我們遠離了單詞、古詩和阿拉伯數字,自由自在地研究著該往哪座神奇的海島航行。
秋天,桃樹結出顏色青綠的小毛桃,味道酸澀,不能食用,我們卻格外喜歡將它們埋到土里,希冀著來年草坪中會長出一排小桃樹,再開出連成一片的粉花。可惜一株小桃樹苗都沒有長出來過,或許被園林工人當作雜草拔去了吧。幸運的是,小孩子忘性大,第二年,我們依然會滿懷期待地種上幾顆小桃子。
冬天大家不常出門,都窩在小小的家中,偶爾獲準“放風”,也不覺得光禿禿的桃樹有什么好看,一個個歡天喜地地撲向滿地白雪。只是偶爾看見樹上的霜,心里會升起一點兒對這個老朋友的同情,抬手拂去樹枝上的霜花。它卻不介意,來年春天還給我們滿樹粉花,圓小姑娘一個在花雨中轉圈的夢。
我上小學二年級時,一位很好的朋友移民國外。那個暑假,我常常坐在我們最常待的那根樹枝上,想象著她也在某個類似的地方思念我,想著想著,我忽而悟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意味來。那時,桃樹像一個異次元的傳聲筒,將我的想念傳遞給遠在世界另一頭的伙伴。后來,我的精力都集中在學業和生活的煩惱上,極少再想起它。
即使不常想起它,我也會在路過小區時摸一摸它的枝干,在春天里看著桃花想念漸漸疏遠的伙伴們。我以為它會永遠在那里,陪著我長大。想象著外出多年之后,我回到家,仍能看見它沉默地站立在廣場中央,花瓣綴著露水,歡迎我回來。
我錯得多么離譜兒。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就在我上四年級的那年秋天,一天晚上風雨大作,第二天就在廣場中央看見一截焦黑的樹樁———桃樹在那個晚上被雷擊中了。
樹樁很快被清理了,原本是樹坑的地方鋪上了與地面顏色不同的地磚,怪異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我九年的記憶,終于埋在那片拼接出來的地面下了。曾經種的小桃子,依然一個都沒有發芽,只剩下那一樹粉白的桃花在回憶里,在夢中搖曳、飄零。
教師點評
一棵小桃樹,承載了少女年少時的回憶與成長。我們常常會將一些人、一些物的存在當成理所當然,享受著美好與歡愉,而后慢慢忽視,甚至不再想起。直到突變來臨,所有曾經的美好驟然回到心頭,流露出遺憾與惦念。主人公通過記敘童年時期在小區廣場中一棵不起眼兒的桃樹下的四季回憶,表達了對遠行朋友的思念;并在日復一日的“習慣”中,漸漸淡漠了桃樹對于自己的意義,直至桃樹被毀,才重有了“成長”之思。文筆清新自然,情感真摯。
(馬玉婷)